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成都记忆音频>详细内容

【成都记忆第3季】第41集 前蜀高祖书传奇——永陵

发布时间:2025-05-21 07: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前蜀高祖书传奇——永陵

【小剧场】

(场景:“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演出现场)

3长

学生:老师,“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的演出太震撼了,简直就像看了场宫廷盛宴,演出的人服饰也很精致,像从古画里走出来的。

老师:不止是服饰考究,看到他们的乐器了吗?你认识哪些?

学生:(确定的语气)笛子、琵琶!还有……(不确定的语气)那个应该是排箫吧,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老师:看,这是吹叶、这是竖箜篌,还有羯鼓、答腊鼓等等。这支乐队的阵容、乐器、服饰,都是根据永陵博物馆的“二十四伎乐”浮雕石刻复原的。

学生:哇,感觉就像历史活过来了。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永陵博物馆看看那些石刻!

 

【版头】

老成都可能都听说过,以前成都西门有个大土丘,传说是司马相如当年的抚琴台,因此这附近的道路和小区,都被冠上了“抚琴”的名字。实际上,这个被老成都附会为抚琴台的地方,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

    王建年轻时是唐朝“忠武军”的士兵,后来当上了小军官。唐朝末年,叛军和割据势力四处作乱,皇帝好几次被迫逃出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护驾的队伍中就有王建。因为护驾有功,王建从一个小军官一路升到了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也就是当时壁州最大的官。

后来因为皇帝与太监不和,王建受到牵连,被派到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当刺史。那个时候,唐朝皇帝早已名存实亡,所以刺史、节度使之间打来打去是常事,他们都不听皇帝的。混乱的时局却为王建壮大自己的势力提供了契机。他听取部下的建议,从利州开始,夺取了四川的多个战略要地,最后还攻占了成都。公元907年,梁王朱温把唐朝皇帝赶下台,建立了后梁,唐朝就此灭亡。王建听说了这件事,立即联系其他节度使,准备攻打朱温,但是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于是王建改变主意,决定自己称帝,建立蜀国,定都于成都,史称前蜀。

王建称帝以后,并不急于四处打仗扩大地盘,而是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希望成都百姓能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王建自己读书不多,但他知道读书很重要,也爱惜读书人,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四面八方的读书人纷纷来投靠他,让成都变成了当时的文化绿洲。

韦庄是晚唐颇负盛名的诗人、词人,青年时就已经诗名远播,但是他仕途坎坷,直到59岁才考中进士,当了一个小官。后来韦庄到了蜀地,而王建慧眼识才,将韦庄留在身边,使韦庄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韦庄辅佐王建登基称帝,并在前蜀为官,做到了宰相一职。

诗僧贯休晚年得知雄蹈西川的王建“善待士”,于是就从浙江金华骑着毛驴入蜀,选择这里作为归宿之地。正在创业之初的王建得此高僧,自然满心欢喜,于是封其为“禅月大师”,还为他修建了龙华禅院。

还有花间派代表人物欧阳炯、毛文锡,道教重要人物杜光庭、画家刁光胤等,都与前蜀有着不解之缘。后人评价,成都的文化风气没有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中断绝,与王建爱惜贤才密不可分。

公元918年,王建去世,被葬在永陵。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永陵逐渐破败,它的身份也慢慢被人遗忘。

直到1940年,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当时的天成铁路局在成都西门的抚琴台修防空洞,意外发现这里是一处陵墓。后来在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的主持下,对这处陵墓进行了两次发掘,证实这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寝,永陵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3方

郭沫若先生曾对永陵的发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王建墓的发掘,的确是件值得注意的事,这件事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早已轰动全世界了。”虽然经历风雨,但永陵中很多无价之宝还是保存了下来,其中就有著名的“二十四伎乐”浮雕。这件精美绝伦的石刻精品,雕刻了22位乐伎和两位舞伎,以及20种、23件乐器,生动再现了唐及五代宫廷演奏的盛况,成为不可多得的音乐活化石。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