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成都记忆音频>详细内容

【成都记忆第3季】第48集 洛带古镇会馆聚——洛带会馆

发布时间:2025-05-28 07:00:00 浏览次数:317 【字体:

­

洛带古镇会馆聚——洛带会馆

【小剧场】:

3长

(一小段网络音频素材:洛带人用客家话介绍当地历史、景点)

孩子:妈妈,这个叔叔/阿姨说的是什么话呀,怎么听不太懂呢?

妈妈:嗯(困惑的,不确定的)……他/她说的应该是客家话吧,我们今天来玩的这个洛带古镇,住着很多客家人。

孩子:客家话是哪里的话呀?

妈妈:客家话是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使用的一种方言。

孩子:可是我们在成都呀,洛带古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说客家话呢。

妈妈:这个,就要从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人口大迁徙说起了。

 

【版头】: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大规模战乱,战乱造成灾荒和瘟疫,使得人口大量减少。南宋时期四川人口大约有1000万,到清朝初年最低谷时只剩不到60万。据说,那时成都城里有很多老虎,老虎住在人的房子里,因为房子都是空的,没有人。清康熙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90年,朝廷发布了《入籍四川例》,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全国各地的人到四川定居。从那之后的100多年里,数不清的移民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到四川安家落户,他们之中,以当时“湖广行省”的湖北和湖南移民最多,所以这次移民潮被民间称为“湖广填四川”。

由于较早到达的湖广移民占据了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所以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迁居而来的客家人只能在成都东郊的龙泉山丘陵地带耕种繁衍,被称为东山客家。东山客家以洛带古镇为中心,几百年来,这里的客家人乡音不改,形成了“客家方言岛”的独特景观。他们也保留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现在,洛带每年都会举办水龙节和火龙节,而且这两个节日已经被收录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年来到四川的各省移民为了方便互相照顾,决定建设专门的场所,用来联络感情,于是会馆应运而生。各个省的移民还为自己的会馆起了富有家乡特色的名字,比如湖南、湖北移民会在会馆里供奉大禹,他们修建的湖广会馆就叫“禹王宫”;广东移民祭祀“南华老祖”慧能,其会馆就叫“南华宫”。一直到现在,四川省内还有不少地方留存着移民们修建的会馆。洛带古镇原来也有三座会馆,分别是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寿宫和广东会馆南华宫,它们都建于乾隆初年,见证了洛带客家移民的文化历史。2001年,川北会馆从锦江区卧龙桥街异地原貌搬迁至洛带,又极大地丰富了洛带的会馆文化。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移民的脚步,一系列新的农作物、食物品种、工艺技术乃至文化元素也纷纷涌入四川。成都是移民会聚的中心,由此获益良多。甘蔗、烟草、玉米、洋芋、甘薯、茉莉花、红豆树都是被外来移民带入四川,最后在四川遍地开花的植物;今天的“川菜之魂”郫县豆瓣,也是客家人迁徙途中“无心插柳”的创造;此外,清代川西的场镇文化,也因移民的涌入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3方

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多种文化在成都交流融合,形成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点。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人们来到这里落地生根,把他乡变成了故乡,也见证着成都因多元而美丽、因包容而繁荣的独特魅力。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