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剧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29

【川剧志音频】《川剧的前世今生》 第19集:川剧声腔之弹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5 20:55:28 浏览次数:803 【字体:

a0ab8d45fa194b2c9085935b84f1ba3d.jpg

《四川省志·川剧志》,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的弹戏。

弹戏,又称“川梆子”,是秦腔传入四川后衍变而成的一种声腔。因为主要以盖板子为主要演奏乐器,并以梆击节,又被称为“盖板子”。

秦腔传入四川的时间可以上溯到清代初期。康熙五十一年,绵竹县宰陆箕永就作有竹枝词称:“山村社戏赛神幢,铁板檀槽柘作梆,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乾隆年间,四川金堂名优魏长生对传入四川的山陕梆子进行了改造,变“西秦梆子”为“川梆子”,为川剧弹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随着四川与陕西商业交往的日益繁盛,陕西会馆遍布蜀中,秦腔的观演活动也越来越多。一些陕班与艺人相继来到四川演出并创办了新的班社。同治时期,陕人石青山与艺人查来喜在南充创建了庆泰班,演唱《折桂斧》《杀狗》《卖皮弦》等梆子戏,并艺传数代。受此影响以弹戏见长的“川北河”在南充、阆中一带逐渐形成。清末民初,川剧桂华科社和玉清科社相继聘用陕班庆泰班艺人来传授技艺,可见川陕之间的戏曲交流在当时已经非常深入了。民国28年,庆泰、玉清、桂华联合组成“三合班”演出于川西一带,进一步稳固了川梆子的地方化音乐形态。

川剧弹戏为板腔体音乐体制,属梆子腔系统。陕西秦腔有花音与哭音之分,与此相应,川剧弹戏也有甜平与苦平之别。甜平和苦平是由同一基调衍生出来的两类曲调,因此它们在调式、板别、结构,甚至同一板别唱腔中曲调的骨架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二者对音的强调各有重点,旋律的支点音也互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表现感情也各有所长。

甜平善于表现喜悦、欢快、热烈的情绪。 如《金玩钗.桃花村》中姚晓春的“满树花开红似锦,桃红又是一年春”,《穆柯寨》中穆桂英的“莲花宝帐把令传,大小儿郎唱详端”等唱段就非常的欢快、热烈。 【此处加入唱段欣赏一会儿】 由刚刚的唱段我们可以听出,甜平唱腔的音域非常宽阔,再配合演员表演时的舞蹈或动作,能够使表演更加节奏化,达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同甜平喜悦、欢快的情绪相反,苦平更善于表达悲苦的情绪。如《拷红》中红娘唱的“老夫人息怒暂且住手,且住手!听红娘把实情细述从头”这一唱段,就将丫鬟红娘凄苦无助的情绪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处加入唱段欣赏一会儿】苦平唱腔有一唱三叹之妙,苦音与哭腔对于悲剧剧情的渲染表达十分贴切,观众很容易就能沉浸在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之中。

虽然说,四川弹戏源于秦腔,但秦腔在进入四川后,渐渐的与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到了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因此,在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弹戏无论从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如果大家对“川梆子”有兴趣,一定要走进川剧院,亲身感受一下川剧弹戏的魅力!

《四川省志·川剧志》带您感受川剧的魅力。

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感谢“杜建华工作室”杜建华研究员特别指导!

《四川省志•川剧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指导:杜建华阿

监制:王 祎

策划:凌 飞

撰稿:杨 睿

主持: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