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 ​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13 07:0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46集

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

总图  (1)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6集-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6集-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在南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许多士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国难当头之时,张栻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理学家张栻“硬核”的一面。

张栻的父亲张浚,也是文武双全。张浚是苏轼、程颐再传弟子,儒学根底深厚,同时,他还是有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之孙、南宋文学家岳珂称张浚是“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张栻继承了父亲的爱国爱民思想,早年便随父亲张浚参与抗金北伐,“内赞密谋,外参庶务”,甚至还在宋朝大后方抓捕过刺杀朝廷命官的金军细作。

此外,张栻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也积极传播热爱国家、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许多学子受其影响,代表性人物便是抗金名将吴猎、赵方。即便后来张栻去世,他的影响力仍经久不衰。《宋元学案·南轩学案》就有记载:“南轩先生岳麓之教,身后不衰。宋之亡也,岳麓精舍诸生乘城共守,及城破,死者无算。”这充分体现了南轩之教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张栻的一生中,曾为官十年之久。1170年,张栻应召入朝。他不讳现实,敢于揭露南宋社会的昏暗,敢于面对人民的疾苦,先后担任过严州知州、袁州知州。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春天,43岁的张栻到桂林出任静江知府,同时兼任广南西路安抚使,开启了他从政治国、传播理学的重要时期。广西地处边陲、土瘠民贫、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张栻一到任就深入民间,遍访所属地区,了解到当地有不少落后的社会风俗。比如当地民众尚仇杀争斗,边民掠夺的行为时有发生;百姓愚昧无知,生病了,宁愿听信巫师装神弄鬼的邪说也不愿寻医问药;当地的婚姻习俗也比较落后,主要目的是图取财物;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引诱他人妻室,贩卖到别的地方。对于这些愚昧落后的风俗,张栻深感忧虑,他主张通过教化手段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即弘扬先贤正统文化,以儒家理学思想来改变地方落后风俗。于是张栻在桂林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以树立、彰显儒家正统。此外,他还在当地大兴府学,传播理学思想,并先后为地方州府撰写了许多《学记》。

张栻在广西任职仅有3年时间,但却为当地做了大量惠政安民的实事。他精简州兵,挑选各州聪明、机灵的士兵加以训练,教以战法,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他整顿治安,传令各溪洞酋长、头领,晓以大义,规劝他们消除积怨、和睦相处,不要相互劫掠、仇杀生事;他加强边防,派兵严加把守,以备不测;他还减轻赋税,改革买马弊政,便利边疆百姓。张栻所做的这一切,使这一时期广西民心稳定、社会安宁,他也因此深受百姓拥护爱戴。

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张栻又调任江陵府。在江陵,张栻多次弹劾信阳守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请于朝,以熟为荒,乞授流民”,要求朝廷论其罪,表现了他“勇于从义”的无私无畏精神。张栻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在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江陵府期间,竟“一日去贪吏十四人”。

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忧患成疾的张栻卒于江陵府舍,时年四十八岁。临终时,他仍心系国家,亲手写了奏疏劝导孝宗皇帝要“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闻听张栻去世的消息,各地的贤士大夫都自发地悼念他,江陵、静江百姓更是为之恸哭。好友朱熹也在悼念的文章中不住地感叹,失去了一位可以互相问学的挚友。

嘉定年间,朝廷赐张栻谥号“宣”,后世尊称张宣公。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宋理宗诏封张栻为华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我们四川在历史上只出了四位从祀孔庙的历史名人,张栻便是其中之一,可见他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张栻传》

《宋元学案》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6集-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6集-硬核理学家 张栻(下)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