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四川日报图片
五月二十二日,沐川县湿地公园,十二只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朱鹮飞向大自然,开启全新的野外生活。
5月22日,76岁的老农陈启刚在自家后院整理锄头。
观众与自己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展台亲手拓印的年画合影留念。
四川展馆内的熊猫文创产品受到观众欢迎。 本组图片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潇 摄
自贡彩灯“天玑兔”亮相四川展馆。
5月22日,波兰参展商在中东欧展馆推介奶酪。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5月21日,德阳市连山镇的夏收场景。 王叙融 摄(C视觉)
广元牛头山点位人工增雨作业现场。
野化训练中的朱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明 摄
2017年4月18日,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朱鹮驯养繁殖研究基地内,在川出生的第一只朱鹮,它存活至今。
2019年10月16日,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朱鹮驯养繁殖研究基地内,科研人员正在清扫朱鹮的笼舍。
2019年10月16日,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朱鹮驯养繁殖研究基地内,朱鹮在笼舍中休息,当时站内已有朱鹮145只。
2025年5月19日,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科研人员喂养今年出生的朱鹮。
2025年5月19日,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科研人员给准备放飞的朱鹮安装北斗卫星定位器。 本组图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植物公寓”智能种植舱。 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这是航天员陈冬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22日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当日16时49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航天员从核心舱节点舱出舱,将前期已通过货物气闸舱出舱并利用机械臂转移至中转位置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至预定位置,同时开展了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 (据新华社)
千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
天全县以竹代塑产业园。
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
5月19日,三清庙村茶园里,村民手持采茶机在采收夏秋茶。马娟 摄
5月19日,阳光下的三清庙村茶园一片翠绿。 马娟 摄
比赛现场。 达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张四红《四川越西尔苏语》。
黄阳《四川雅江扎坝语》。
黄阳(右)与“母语老师”合影。
张四红(左)在田野调查中。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兰芳 1944年出生,满族,辽宁省辽阳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从艺66年,累计创作《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等60多部长篇评书。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国金唱片奖等荣誉。
刘兰芳早年在山东莒县演出。 (受访者供图)
刘兰芳接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又见鹭影归(中国画),尺寸:220cm×180cm。 叶莹 作
四川画家叶莹的作品,展现了一个没有烦恼纷争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拉开距离。作品中,中国画的媒介和手法使其笔之所至,流淌着如水般的东方灵韵,透露着一种沉静之美。她的作品多以工笔画见长,精细描绘、层层烘染,好像在摩挲时间的肌理。在她笔下,无论草木花鸟,都不是对现实事物简单的摹写,而是在保持基本形象的基础上,注入画家的主观情思,从而成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意象。这幅《又见鹭影归》,以虚化的城市楼宇为背景,突出鹭群振翅奋飞、凌空而上的生动情态,氤氲的气氛、柔化的线条、淡雅的色彩,给观者以充分的遐想空间。 (余如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