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四川日报图片
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会谈。会谈前,热恩别科夫在阿拉尔恰国宾馆会议中心前广场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两国元首检阅仪仗队。
新华社记者高洁摄
成都地铁18号线列车正式亮相。
司机正在进行异地调试。
6月13日,成都地铁18号线列车在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对外亮相。该列车最高时速140公里,从舒适性到安全性,拥有多项“全国首次”。作为成都市“东进”首条主动脉,18号线一、二期工程北起成都火车南站,南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66.8公里,共设车站12座,是一条服务于成都市区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快线,也是一条兼顾市域客流和机场客流的复合线。 记者蒋君芳/文李向雨/图
图为在海洋中发光的夜光藻。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2日电,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被称为“蓝眼泪”的浮游生物——夜光藻近年来在中国沿海不断扩张,暴发次数呈增多趋势。 科研人员推测,化肥使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导致夜光藻扩张的原因之一,夜光藻暴发是一种可能危害海洋生物的现象,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但若大量的夜光藻黏附于鱼鳃上,会阻碍鱼类呼吸,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记者 周舟
2019年高考阅卷场,阅卷老师接受严格安检。 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战旗村社会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战旗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做法入选首批典型案例,这也是四川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资料图片)严瑶 摄
6月12日,作为“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重要活动之一的“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现场,展会上,巨大的“科技之眼”显示屏展示了成都市科技双创的众多信息。 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6月13日,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开板仪式在陆家嘴论坛上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开板仪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目前全球最轻大熊猫幼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6月1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消息,6月11日早晨9点35分,大熊猫“成大”破水出现临产症状。当天下午2:41平安产下一只雌性大熊猫幼仔,初生体重171.9g。傍晚6:08又产下一幼仔,初生体重42.8g,雌性,体重轻于此前成活初生体重最小的大熊猫“五一”。 记者吴浩
6月13日,甘孜州第三座民用支线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验证试飞,试飞飞机降落在格萨尔机场,各项试飞任务科目圆满完成,为该机场下一步实现通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炳科摄
达州渠县城坝的全景。
城坝遗址发现的宕渠瓦当。
罗家坝出土的精美青铜器。
城坝遗址发现的竹木简牍。本文图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在达州渠县城坝,发现“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城遗址”——宕渠城,探寻了巴文化在历史上的空缺。2018年,这一发现一举获得中国考古学界最高奖“田野考古一等奖”,以及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如今,考古工作仍在继续。 本报记者吴晓铃
横江古镇古朴幽静的街巷。
横江老院落众多,不少是过去的商铺。
位于横江镇文明街的杨家大院。
从宜宾沿江上溯,进入金沙江的支流关河,不久便能到达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2014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横江位列其中。
作为川南著名古镇,横江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五尺道”“僰道”等经此南下,它还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从宋代直至民国时期,横江都是重要的军事、政治、商业枢纽。“日则白帆点点,号子声声;夜则泊舟纵横,船火烛天”,明末清初横江镇舟船交错、商贾往来的场景,被时人生动地记录下来。 本报记者余如波文/图
羌塘梦韵(油画)华堤作
作为四川美院1977级油画班成员之一,华堤的作品中,有不少描绘巴蜀大地的万般风情,既有宁静悠远的平原农家面貌,亦不乏高山深谷中充满生命力的景致,“羌塘梦韵”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它们刻画的或许只是旅行途中的片段,然而在精心的谋篇布局中,却展现出如梦似幻的丰富色彩。无论民居、树木还是流水,似乎都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染上了某种淡淡的思绪。 (余如波)
《霸王别姬》剧照。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射雕英雄传》海报。
《还珠格格》海报。
《上海滩》海报。
《西游记》海报。
《三毛流浪记》海报。
在电影修复师眼中,一部电影如果长期不看被人遗忘,也会“去世”。老电影常常因为划痕、噪点、腐蚀,陷入濒临消失的“死亡危机”中。随着《龙猫》《盘丝洞》《梁山伯与祝英台》《霸王别姬》《倚天屠龙记》等一系列老片重新出现在荧屏上并受观众欢迎,也让其幕后的电影修复团队浮出水面。5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国内不少利用AI(人工智能)、云技术等现代科技“修复老电影”的团队来到成都,分享他们的幕后故事。 本报记者李婷
化工场演出剧照。 受访者供图
6月7日、8日晚,成都东郊一座破旧的“厂房”里,舞剧《我,爱你》连演两场。没有固定的舞台和观众席,演员们在铁桶、木椅搭建的场地中翩翩起舞,观众则席地而坐欣赏。由于场地大小有限,两场演出总共只有大约120名观众到场,大家享受了一次难得的“小剧场”“沉浸式”舞台艺术体验。 本报记者余如波
(来源:20190614四川日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