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说四川>按类别>报刊图片>详细内容

20190830四川日报图片

来源:20190830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30 08:46:35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颁发给下述对象中符合条件人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

4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新华社

8月29日,在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会场,来自四川的4名优秀建设者合影留念(左一:梁效宁 左二:蓝逢辉 右一:柏龙军 右二:樊建川)。受访者供图

温江援建的色达第二小学。

鸟瞰色达新城。

无房贫困户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城区第二完全小学、格萨尔艺术中心、格萨尔集体经济酒店、翁达镇中心卫生院、农畜产品交易中心、旭日乡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行走在色达,不难发现,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帮扶已经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帮扶始于2012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和成都市安排,温江区对口援建甘孜州色达县。面临艰巨任务,温江区迎难而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加力加压,倾注真情真意,派出一批批援藏干部扎根高原,与色达干部群众共同决胜脱贫奔康。 禾雨/文 张志强/图

8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完成进驻香港以来第22次轮换行动。这是当日上午空中轮换部队降落香港石岗机场。 新华社发(崔健 摄)

航拍昭觉县火普村,村民们在阳光下跳起达体舞。 本报记者 杨树 摄

在四川特产购物中心内售卖的贴有“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的产品。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8月27日,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奖候选对象面向社会公示,包括100名先进个人、50个先进集体。荣誉来自使命,使命源于初心。距离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面对这场大决战,四川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一鼓作气,在巴蜀大地吹响决战号角! 本报记者 侯冲

崇州白头镇彩色油菜花拼成的熊猫图案。

石棉县擦罗彝族乡村民们正在采摘猕猴桃。

金色的收获,来自春天种下的希望。无论是脱贫摘帽,还是持续增收致富,产业就业都是重要支撑。全省已有3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和就地产业务工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54.7%,挑起了四川脱贫攻坚的大梁。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片区悦兴镇的一个智慧农业大棚里,工人乘坐自动升降机在大棚内打理番茄苗。

洪雅县中保镇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人们正在园区采摘鲜花,包装好后运到成都、雅安等地销售。

遂宁市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河沙镇凤凰咀村的丰生科技园航拍图。

2018年,全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成功减贫35.95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36%。眼下,距离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到500天,仅今年全省预计有19.3万人需要依靠农业产业脱贫。越来越多的农业园区被寄予厚望,肩负起产业扶贫“火车头”的重任。邦平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6月22日,甘孜州雅江县产业园一家企业﹃扶贫车间﹄,当地村民用刀 开菌袋,以便出菇。

8月4日,第二届中国生食蔬菜节在广元市朝天区避暑名山曾家山举行。

打品牌,创营销,拓渠道,四川持续发力,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掉”“卖得远”“卖得起价”,助力老乡持续增收致富。 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航拍的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的﹃广安蜜梨﹄产业园一角。该市由业主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统一技术标准建好梨园后,再将投产的梨园返包给农户,成功探索出土地﹃承租返包﹄的新模式。

射洪县瞿河乡高家沟村村民喜收青见柑橘。高家沟村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的“三金”农民,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南充市蓬安县新园乡渔坊村7个村民小组210户村民喜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标志着农村承包地从此具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合法身份”。

脱贫攻坚打响以来,四川以农业农村改革为推动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激活“人地钱”三要素,打出组合拳,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靠产业长期稳定脱贫致富,铸就脱贫攻坚长效动力引擎,多项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成栋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开丰村村民在收割订单高粱。

营山县双林乡麻柳村花椒基地,当地村民忙碌地采收青花椒。

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蚕业合作社收购现场,工作人员把收购的蚕茧进行晾晒。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四川在推进产业扶贫中,着力在紧密利益联结上下功夫,凸显贫困地区农户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持续拓渠道促增收,让贫困户切实分享全产业链条的发展红利。李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在壤塘县尕多乡切洛玛村绵壤农旅结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指导农牧民种植管理引种的新品种西瓜苗。

普格县哈力洛乡四甘日村的彝族同胞展示刚领到的农业技术书籍。

在越西县南箐镇河坎村,农技人员(右二)为村民普及甜樱桃树种植技术。

为让扶贫产业筑得牢、长得快,四川在全国率先设立“一村一名农技员”,面向11501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农技员12424人,下沉贫困山乡院坝田坎,启动授人以渔式2.0版扶贫,授老乡以技艺,变“输血”为“造血”,扶智更扶志,为老乡脱贫致富、远离返贫打造谋生金钥匙,勇当产业扶贫生力军和急先锋。李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随着旅游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凉山州西昌市安哈镇已经有50多家彝家乐,村民靠着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图为安哈镇长板桥村彝家新寨。

在甘孜州雅江县松茸产业园一家松茸企业“扶贫车间”,当地村民正在开菌袋,以便出菇。

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里,螺髻山镇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唐举帅(右)展示新设计的文创抱枕。

眉山市仁寿县汪洋镇上游村的一家民宿鲜花满墙。

在南充市顺庆区大林镇石马嘴村,当地村民包装成熟的猕猴桃。

四川将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与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培育深度对接,盯市场,扬特色,在彝区搞杂粮,在藏区兴畜牧,在龙门山脉让猕猴桃蔚然成林,在乌蒙山区用早茶问候春天,过去4年,已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逾千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夯实一产,还要“接二连三”,做强产品加工,玩转乡村旅游。如今,产业扶贫项目在巴蜀大地遍地开花,可复制接地气的带贫模式不断创新涌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正成为贫困山村的“标配”。李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800千伏锦屏-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电力服务进苍溪猕猴桃产业园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工人在高山峡谷间架设电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助力产业扶贫的探索中,通过电网先行强基础、精准服务优环境、创新办法添动力“三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富有电网企业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胡朝辉 蒋孟端 欣忆 本版图片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

李茂渊和儿子。

李茂渊,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他希望自己与儿子在一起的记忆不会因时间而湮没。于是,他画出了《爸爸的爱很大》系列绘本,该书不但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展区复评,更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图博会上受到海外出版社关注。

苏超峰和儿子。

苏超峰,在成都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不仅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还把自己儿子的成长故事写成了畅销书《可乐的一年级》;

王钢一家。

王钢,“麻辣教师”、加斯顿小学校长。他以女儿王一宁的口吻,写出《我们的非凡小学》系列,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三位父亲与孩子亲密无间,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他们把对孩子的爱倾注于笔尖,为孩子绘出缤纷世界。他们的书均入选新华文轩门店八月文轩出版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十,成为这个暑假畅销书中最大的亮点。 本报记者 肖姗姗/文 受访者供图

李兵作品。 受访者供图

管苠棢《阿坝风情》。

8月22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国脊梁 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李兵、管苠棢、李小可、朱常棣、臧跃军、王七章等近40位画家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100余幅。作品以多角度、宽视野、深层次、多手法表现高原雪山人文自然风貌。 本报记者 边钰

初唐南无观世音菩萨。四川博物院供图

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之行,载入中国绘画史册。两年多的敦煌面壁,不仅让他画风从此变得雄健,成为艺术生涯的转折,也令他生出“西洋画从此不足以骇倒中国画坛”的豪迈。在敦煌的两年零七月里,张大千临摹了283件作品。不过因为时间紧张,很多都没有完成。在张大千家人捐给四川博物院的文物中,初唐《南无观世音菩萨》是罕见的一件完成稿。这幅作品既再现了敦煌壁画原有的高古厚重,也流露出文人画的清雅,堪称张大千敦煌临摹壁画中的精品。 本报记者 吴晓铃

贾湖骨笛。

正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以172件/套文物的巨大体量,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观众。气势宏大的整套编钟、价值连城的宋代古琴等音乐文物之外,一支不起眼的骨笛,成为“镇展之宝”放在展厅的最显眼处。它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9000年至7800年。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跨越数千年至今保存完好,并且能够吹奏出乐声,更在于它已经具备七声音阶结构,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8000年前。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音乐史——七声音阶并非来源于西方。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四川省川剧院的演员走进小剧场为孩子们表演川剧。 (活动主办方供图)

8月13日至8月29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策划的“首届儿童舞台艺术公益演出季”在黑螺艺术空间展开,引领儿童公益演出新风潮。 本报记者 李婷

来源: 20190830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