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四川日报图片
9月14日,中秋小长假第二天,记者探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基地的树上、栅栏上都能看到大熊猫可爱的身影。截至14日下午3时许,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吸引海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迎来客流高峰。图为游客在观看工作人员给大熊猫喂食。 本报记者 杨树 摄
9月12日,华蓥市双河小学开展“我给祖国送祝福,‘红岩娃娃’爱红旗”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该校3500多名少先队员放声高唱《红旗飘飘》《歌唱祖国》等歌曲。 特约通讯员邱海鹰摄(视觉四川)
9月12日,遂宁市通德大桥,两名工人正在悬挂国旗。连日来,遂宁市城区主要街道都已悬挂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刘昌松摄(视觉四川)
9月12日,仁寿县龙桥乡铧匠村39户脱贫村民,自发用自己种植的红辣椒、玉米拼成7米长的国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潘建勇摄(视觉四川)
岳春华(左)在贫困户家中算账。(阆中市委老干部局供图)
岳春华,阆中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从事老干部工作33年,服务了近800位老干部。2019年6月,岳春华被评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王吉南 本报记者 林凌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今年7月,红旗渠全面建成通水50周年。50年前,这里万人空巷、欢庆渠成。50年后,这里依然渠水奔流、激励人心。人们更多是在寻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新华社记者王丁李亚楠双瑞(据新华社郑州9月14日电)
9月14日拍摄的金色池塘生态景区一景。秋季,西藏拉萨市达孜区塔杰乡巴嘎雪村金色池塘生态景区景色怡人。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董必武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董必武,生于1886年,湖北省红安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9年,董必武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董必武担任政务院副总理。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逝世。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据新华社武汉8月24日电)
武殿生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武殿生,1953年11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今海伦市),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退役后成为伊春市公安局伊春分局旭日派出所民警。1980年8月13日,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幸壮烈牺牲。 新华社记者王松(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4日电)
郭俊卿像。新华社记者李基禄摄
郭俊卿,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郭俊卿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据新华社沈阳9月13日电)
路秀峰像。新华社发
路秀峰,1948年出生,1977年参加公安工作。1980年8月17日,在与嫌疑人搏斗过程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1980年8月,路秀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9月被追授一级英模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尹思源李鲲(据新华社天津9月5日电)
邓华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邓华,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1927年3月,邓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新华社记者谭畅(据新华社长沙9月3日电)
陈鸽像。新华社发
陈鸽,出生于1958年,生前是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民警。26岁时壮烈牺牲,他牺牲后,被追授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并命名为“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新华社记者薛钦峰(据新华社长春9月14日电)
彭加木像。新华社发
彭加木,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县,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科考。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 新华社记者李雄鹰(据新华社广州9月2日电)
张华像。新华社发
张华,1958年10月出生在黑龙江省虎林县。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11日,为抢救落入粪池的魏志德,年仅24岁的张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华社记者王君宝(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12日电)
谷文昌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谷文昌,原名谷成栓,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南湾村一户贫农家庭。1943年他参加村农民抗日救国会,不久担任村农会主席。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福建省东山县,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享年66岁。 新华社记者王烁(据新华社郑州9月6日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