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四川日报图片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区。
2月6日,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在驻地紧张地练习穿、脱防护服。 本报记者杨树摄(视觉四川)
2月6日,南江县长赤镇志愿服务队几名队员再次来到禹王宫社区对开门的商店人行道、小区巷道和停放的机动车辆等进行消毒杀菌。 肖定怀摄(视觉四川)
2月6日,内江站高速路口,返城车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通过消毒通道。 黄正华摄(视觉四川)
2月6日,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的光复街,无人机空中宣传防疫知识。 兰锋 摄(视觉四川)
2月6日,工作人员在华蓥市双河街道某住宅小区进行卫生消毒。游青摄(视觉四川)
2月5日,内江市东兴区西林街道一居家医学观察点,党员志愿者正在登记体温检测情况。 本报特约通讯员兰自涛摄(视觉四川)
2月6日,遂宁市河东新区永兴卫生院医务人员正在为即将返回工作岗位的农民工进行体检。 本报特约通讯员钟敏摄(视觉四川)
2月6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了丰富的蔬菜供应市民。本报记者衡昌辉摄
2月6日,在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满载爱心物资的17辆货车向武汉出发。这批物资包括水果、蔬菜、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300多吨。本报记者李向雨摄
村民和志愿者正在武汉装卸蔬菜。
2月5日上午10时,经过近20小时长途跋涉,由阿坝州汶川县三江镇村民自发捐款采购的7万公斤蔬菜,运抵武汉市武昌区。目前这批蔬菜已全部分发到武汉武钢医院、普仁医院等6家医院。
此次捐款购买的蔬菜总价值超过10万元。此外,由三江镇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捐赠的10万元爱心善款也已通过转账方式汇入武汉市慈善机构,用以帮助武汉市民抗击疫情。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2月6日,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动车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完成消杀作业后走出工作场地。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乘客安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对所属列车的防疫保洁消毒工作,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在岗,对所属动车进行彻底消毒,严格防控疫情。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月6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塘社区,村民在麦田里忙碌。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供图
蒲江县成佳茶乡万亩茶园风光。蒲江县成佳镇供图
新年伊始,广安市各工业园区和企业以开战就决战、起步就冲锋的状态,立足抢先抓早,努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图为1月23日,武胜安泰丝业纺织车间内,工人正抓紧生产蚕丝。 张启富摄
近年来,华蓥市把农村路网建设纳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全力构建农村路网体系,新建、扩建、改建、黑化或硬化农村公路160多公里。图为近日拍摄的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新竣工的乡村旅游公路。 邱海鹰摄(视觉四川)
陈加谷背着音箱行走山村。
陈加普供图
工作中的赵里黑(中间穿蓝衣者)。受访者供图
刘玉洁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川北大山里,65岁的老党员主动请缨,用背篓装着音箱翻山越岭,把防疫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大凉山彝村,80后副乡长赵里黑在大雪中,脚被冻得痛,却仍然坚持走乡串户用彝语大喇叭宣传防疫重点;在成都,90后社区工作人员刘玉洁,临时取消婚礼,只为坚守岗位防堵疫情。 本报记者 边钰
“映世菩提”特展上的南宋齐元年造像碑,这是国内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南朝造像碑。
“金玉琅琅”展上的精美文物。 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三星堆发现90周年”特展上的国宝玉璋。
“映世菩提”特展上的精美造像。
鼠年春节前夕,全省各大博物馆纷纷宣布闭馆抗疫。不过,博物馆专为春节准备的多个精彩展览却另辟蹊径,与你线上相约。记者近日从省文物局了解到,全省200多家博物馆中,包括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都把重磅推出的特色临展做成虚拟现实的网上展览。如今,“宅”家里抗疫情的观众,在网上就可享用最新的文博大餐。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成都文化馆的手机应用软件“文化天府”上的慕课课程。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上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来度过隔离病毒、抗击疫情的个人“宅”时光,停课不停学。 本报记者 李婷
《爸爸等您回来》(中国画)李晖作
当下,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全国打响。画家李晖别出心裁,聚焦奋战防疫一线英雄背后的亲人。蹲地的母亲抱着孩童,远望前方,目含眷恋。整个画面略去繁复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以简单明朗的色调,自然朴拙的笔墨,细腻入微刻画出了人物的守望之情。尤其是两双远望的眼睛,于无声中诉说着对亲人的挂念与守护,也流露出以小爱书写大爱的人性之美。(边钰)
《囧妈》剧照。片方供图
峨眉电影集团参与制作的电影《十八洞村》剧照。 片方供图
李伯清用川话号召群众居家防疫。 本报记者薛剑摄
甄子丹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肥龙过江》剧照。片方供图
这个春节长假,“宅”成为绝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除了读书、写字,上网冲浪,各式各样的影视剧作品也给了居家生活更多选择。春节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展开战“疫”文艺系列报道,其中包含一大波影视文化惠民套餐,让广大群众既能居家防疫,又能有效“充电”,度过一段丰富多彩的“宅”时光。 本报记者 郭静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