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茶马古道》1月10日首演,“震撼”剧照提前揭晓
民族舞剧《茶马古道》1月10日首演,“震撼”剧照提前揭晓
2020-01-06200106165819956000121C83.jpg(1/6)
2020-01-06 18:22
200106165820988000121C84.jpg(2/6)
2020-01-06 18:22
200106165821989000121C85.jpg(3/6)
2020-01-06 18:22
200106165822848000121C86.jpg(4/6)
2020-01-06 18:22
200106165823567000121C87.jpg(5/6)
2020-01-06 18:22
200106165824223000121C88.jpg(6/6)
2020-01-06 18:22
图集介绍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婷)古道漫漫,背夫莘莘,悠悠茶马,沧桑千年。经过不久前在德阳温情试演,已有小批观众在朋友圈留言称:“感动”“震撼”。1月6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在成都举行了新闻通气会。该剧导演马东风携青春洋溢的主创团队亮相发布会现场,为观众提前揭晓这出2020年开年大戏的看点。该剧将于1月10日至11日在四川大剧院连演两场。
以舞揭秘“川藏茶道”,聚焦乐观豁达“背夫”群体
《茶马古道》撷取了川藏茶马古道上特有的“背夫”形象,以30至40年代的抗战历史为时代背景,讲述了背夫们世世代代在这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羊肠小道上往返,以生命的博弈守护着川藏的茶包和物资交替,一步步背出了川藏两地的商贸交互,既有力支援了抗战的胜利,也见证了川藏两地的血脉交融,歌颂了汉藏儿女亲如一家的民族友谊。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艰难行走的背夫队伍遭遇了突发泥石流,杨阿妈不幸遇难,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子。哥哥山生被康定藏族锅庄主次仁收养,弟弟茶生跟随背夫回到故乡蒙顶山学习制茶手艺。十年后,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外界道路被敌军封锁后,茶马古道成了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敌军的轰炸打破了茶园的宁静,为了运送抗战物资,茶生代替受伤的掌拐踏上古道,在锅庄内与藏族少女格桑梅朵相识、相恋。经历了一次次相聚与别离,兄弟二人在背夫精神的浸润里,在家国情仇的激荡中不断成长和蜕变,用生命守护了古道的历史更迭,书写了一段慷慨激昂的动人故事。
“茶马古道大家都很熟悉,但隐秘的川藏线茶马古道,却鲜有艺术作品系统呈现。”虽然马东风曾创作《红军花》《远山的花朵》,是四川省唯一两部大型舞剧均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和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导演,但她在这次创作最大限度追求艺术独特性唯一性,“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民族舞剧《茶马古道》首次让这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运量最大的茶马文明古道走进观众视野。因为道路崎岖,没有马匹,这一段全部由人力运输,也因此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职业——背夫。古道背夫,因茶而盛,因茶而衰,甚至还有不少女性群体加入到“背夫”的行列中。“他们虽然不是聚光灯下的大英雄,但平凡的他们所透露出乐观豁达坚毅的川人精神,令人感动。”
汇聚川内青年英才,用现代表达铭刻人类文旅遗产
“四川元素,舞台表达,不少主创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年轻有活力。”马东风介绍,《茶马古道》攫取了川藏茶马古道上的特色元素以及丰富的文化精髓,在这部戏中观众们不仅能看到四川背夫艰苦的生活,也通过舞台特效、灯光等元素,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大量藏民生活的场景,诸如“熬茶”“捡牛粪”舞蹈的呈现,展现极有韵味的四川特色和民族风情文化。
“这部剧也采取了比较现代的作曲方式,去表现汉藏交融的音乐风格。” 青年作曲家顾磊说道,比如配合剧情观众将听到双大提琴协奏曲,还有传统弦乐和电子乐交融的配乐。《茶马古道》由国家一级导演马东风担任总导演、总编导,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吴瑜婷担任编剧,邀请总政歌剧团一级灯光设计刘建中老师倾情加盟,汇聚了顾磊、吴宇、沈龙、袁朝伟等川内优秀艺术创作青年人才。
雅安市文体旅局副局长孟水明介绍,茶马古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如今已经是重要的人类遗产,在助推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今天,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及积极的现实意义。该舞剧以舞叙事,以舞抒情,打破语言差异的局限,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未来,《茶马古道》有望成为融入当地的旅游演艺文化项目。 (剧照摄影:刘海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