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7-23 16:54:0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邹安音‖幸福村之星

作者:邹安音 来源: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03-10 09:36:25 浏览次数:848 【字体:

c72f9a722fb447c8ab6baf689cd6d1f1.png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幸福村之星

邹安音

 

天气晴好,光华万里。

涪江之上,射洪以东,一条宽阔而平坦的乡村公路,在群山沟壑间蛇一般穿行,直抵青岗镇的幸福村。

幸福村建在一个山丘上,处处阡陌纵横,山环水绕,像乡村的眼睛,守望着周围的大地。

极目而望,村子两边地势开阔,林木青翠。当中是一湾山水,串起层层错落的梯田,宛如少女的腰带,渲染出无尽的风情:褐色的稻茬一行又一行,显露着丰收的韵致;一群白鹭飞处,一块又一块的冬水田泛着清光,倒映着岸边的树、房子……

青山绿水中,幸福村的房子整饬规范,有的上面还描绘着淡淡的山水画,清新典雅。

聚族而居,乡邻乡亲,这是中华农村历来的居住传统,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后,村子在进行危房改造时,就有意识地针对性选址,最终把居住于山崖危房的18户人家集中安置在了这里。

也不知祖上是何时居住于幸福村的,幸福村文书陈元德出生于幸福村,此前却并未感受到生活中拥有什么幸福:山高水远,房子破烂,出行困难。

2016年9月,当金灿灿的稻谷铺满原野,正是丰收的季节,幸福村的人迎来一件震惊全村的大事。

危房改造,最先开始的是幸福村陈家嘴。村民罗国华家就住在这里。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她,天生似乎命运多舛:自幼残疾(二级);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不久丈夫又患病去世……就在她绝望不已的时候,春风从山外吹到了陈家嘴。

为保证建房质量,射洪市住建局总工程师李岚干脆把家搬到了村里,成为幸福村的一员。

“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房屋质量进行等级认定后,对危房改造建立四级巡查制,分别是市、镇、村级住建部门和质安站,以及农民工匠等,设立监委会,成立实体核验组,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以技术做支撑,为以后的乡村振兴做储备。”李岚如是说。

就在那个秋天,居住于此的7户人家,开始陆续拆迁安置到集中地。当年除夕夜,就在中华大地万家万户举杯共庆新年时,陈家嘴4户人家乔迁到了新居。

2018年10月,国庆节期间,陈家嘴又有3户人家,连同安乐寺边居住的7户人家,共同乔迁到了危房改造后集中安置的新村里。

相对于危房拆迁安置,还有部分村民因袭守旧,为着祖辈的传承,村里就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加固维修。原则是保证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村民谢群芳就感受到了这样的温暖。丈夫生病后,失聪的她独自扛起家里的重担。村里就在她家危房的基础上,维修加固,守旧如新。

历史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让祖祖辈辈们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射洪市的危房改造中,共有10426户人家享受福泽,补助超过1.5亿元。其中鉴定安全6847户、保障安全853户、改造安全9265户,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靠大家奋斗出来的,更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这样的信念,幸福村的男人们深有体会。

为保证房屋质量,同时培养本土的农民工匠,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市住建局对参与修建房屋的农民工集中培训,持证上岗。

农民工匠技能培训采取“2+2+N”的督导方式,即住建局指派2名业务人员负责政策、业务及资料检查,2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房的改造进行施工指导。

这样一来,不仅保障施工质量,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老百姓也更加放心,真正做到住房安全有保障。4年来,幸福村共培养了1043名技术工人出来。

村民马在模是第一批拿到市住建局培训的工匠资职人员,于是通过以前在周边建筑工地打小工的机会,逐渐转换角色,继而开始承包修农户的房子,家里的帐也还完了,且这几年包工纯利至少5万元以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住上了好房子,还得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支撑,党员们率先垂范,开启先锋模范作用。村支书沈继金介绍:幸福村有党员49名,村党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活动。根据党员特长,将党员分为“产业、环境、文明、治理”4个小组,充分激发和调动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几年来,幸福村发展菩提500亩,水产养鱼120亩,中华蜂200箱,边角种紫叶李100亩,集体经济收入34万余元。今年光伏发电收入12000元。

这无疑为幸福村的村民们开启了一扇幸福的窗。

村民何仁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身体残疾的他,最初是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又让他圆了安居梦。

住在幸福村的新房子里,抬头能看见山,低头就能望见水。春来冬去,花开花落,乡村风景别样美,看着看着,何仁祥的心里便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和念头。

“新房住着身上暖,政策这么好心里也暖。”何仁祥脱困自强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恰此时,农民夜校、农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也点燃了何仁祥的理想梦。万丈高楼平地起,他从基础学起,不懂就问;又从小事做起,开始发展种养殖业。

天道酬勤,生活给予了何仁祥丰厚的回报。他的技术越来越好,又通过广播电视,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调整种养殖思路。

与此同时,他还和几个村民组成“翻瓦防漏工程队”,爬梯上房翻盖小青瓦。很难想象,一个仅靠双手支撑身体才能勉强行走的残疾人,居然能上房翻瓦了!

一边是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边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成为何仁祥幸福生活的“双支撑”。如今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自强脱贫典型人物。

“每年养4头猪,几十只鸡,还种了玉米、红薯、蔬菜,上半年通过种养殖毛收入1万多,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何仁祥的话语里透出自信和满足。

2018年,何仁祥被射洪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光荣户”;2020年,他被评为遂宁市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闪亮的证书,映照着何仁祥精彩的人生篇章。

为倡导美好的新农村生活,幸福村以此为契机,在村民们中间开展“明星”选举评比,共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勤劳致富之星”“自强之星”“孝德之星”“育才之星”和“最美家庭”。

身残志坚、与人为善的何仁祥深得人心,连续两年被村民们推选为“自强之星”。

山河日月换新颜,幸福村里说幸福。身为幸福村人,村文书陈元德见证了幸福村的发展,闲暇,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记录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作者简介

邹安音,女,1970年生。鲁迅文学院西南第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作品见《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散文百家》《草原》《青海湖》《四川文学》《西藏文学》《牡丹》等;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人民文学》美丽中国奖,国家旅游局游记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等。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生活项目。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开》。


来源: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