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冬夜奇音‖李腾鹏
冬夜奇音
李腾鹏
1965年初冬。
这几天村里的大叔、大婶们都在说:大地头那个地方每天都有鬼叫,阴森、凄厉,怪吓人的,晚上都没人敢出门了。
大地头是生产队唯一的一块平坦的大地,十五六亩。
鬼叫,而且连续多晚的叫,听到的人越来越多,传说越来越玄,村里人着实有点不安宁的感觉了。
我和一个侄儿,都是学校停办回家,读书多年,总不相信有鬼。鬼闹得厉害,我们总想去看一下鬼是什么样子。
那是一个晴天的晚上,我们背上猎枪,拿着手电筒,来到大地头。
地边沟坎上有几株杉木树,树下是茂密的茅草。我们怀抱猎枪,躺在茅草上。仰望苍穹,但见弯弯的月儿,泛着银光,挂在蓝色的天幕上。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能这样静静地躺着,倒觉得清爽惬意。
半夜,刚播完小麦的原野,一缕缕的薄雾从地里冒出,缥缥缈缈,渐渐弥漫整个大地。
初冬的日子,雾起后大地就要结霜。我们巳感觉到丝丝寒意,手握猎枪扳机如摸冰块,脚上麻窝子裹的棕皮,已不能抵御寒气的侵袭,于是站起来慢慢挪动。看起来,今晚听不到鬼叫了。
刚准备回家,忽然“呜……呃……”的叫声在大地中央回荡,拖着长长的尾音,一声比一声凄厉。
我们端着猎枪,将手电筒靠在枪托上,循着叫声跑去。
叫声沿着大地边越跑越快,越跑越远,我们铆足了劲,快速追赶,始终追不上。
跑过大地,是沿山脚的一条小路,一米多宽,叫声于小路上渐渐远去。
我们怕跟丢了,打着电筒,快速追赶。好在这段时间都是晴天,泥巴路不滑,好走。追了一会,叫声在一个坟园里消失。
坟园里古墓较多,我们打着手电筒逐个细看。看了几座墓葬,未发现异常。
到一座古墓后边,发现边角上有一动物爬行后留下的新鲜痕迹,一孔洞直通墓穴。洞有30多厘米的直径,洞口十分光滑,我们知道这是不明动物留下的痕迹。
墓穴外廓是厚厚的石板,边角上破碎后留一石洞。石洞可能是盗墓者的杰作,细看是很久以前留下的。
我们判断发出鬼叫声的动物已钻入墓穴里,因太晚又无工具,于是决定搬大石将洞口堵死,待天亮后带齐工具后再开墓穴捕捉。
第二天,我们带着钢钎、十字镐等工具到坟园。乡亲们听说后有十几人到场围观。
我们把一条麻布口袋套在洞口,撬开墓外条石,见外廓是两寸左右厚的石板构成。用钢钎撬开石板盖,两个像半大小狗一样的动物一下子窜入口袋中。
我见两个小东西钻入麻袋,连忙收拢麻袋口,将麻袋提到空地上。围观的人全聚了过来,七嘴八舌闹过不停,总想知道这么多天让大家提心吊胆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拿着镰刀,在坟园中砍下一根树杈,解开麻袋口,叉住一只小家伙,用手将它提了出来,再用麻绳拴着它的脖子,放到地上。
拴着的小家伙不是省油的灯,一放到地上,就东蹿西跳。挣不脱麻绳,跳起来一米多高。个子虽小,劲却不小,我只好紧紧地攥着麻绳,任它跑,任它跳。大约20分钟左右,跑累了的它慢慢停了下来,蜷曲着身子躺下。
我们仔细观看,见它的样子似狗非狗,耳朵比狗稍小,张着贴在脑袋上。尾巴比狗尾巴要长、要粗,周身长满暗黄色的长毛。
围观者对此似狗非狗的东西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野狗,有人说是狐狸,还有人说是豺狗,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我仍把它装进麻袋带回家,用拴狗的小铁链将它们拴着喂养。
后经老猎人们辨认,说是西川狐狸,当地人叫野狗。
那时,生活还较为困难,每天能喂它们的,只是玉米面糊和稀饭等食物。
喂了一个月左右,发现两个小家伙精神没以前好,见人不跳不闹,逐渐消瘦。再以后,整天缩在草窝里,不吃不喝,几天后死去了。我有些怅然,虽然它们曾闹得四邻不安,但也是它们的本能使然,这样离去,怪心痛的。
这是我第一次喂养野生小动物,结局却是这样。从那以后,再也不喂养野生小动物了。总感到,两个小家伙的死自己难辞其咎。两条鲜活的生命因自己而消亡,是一辈子愧疚的事。
好在,我们澄清了闹鬼的事。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腾鹏(四川芦山人,退休教师,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