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C视觉|珍档㊱ 新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个化肥厂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3-22 16:00:09 浏览次数:1214 【字体:

《珍档》,是C视觉影像数据库推出的一档历史影像栏目。在这里,您能阅读到一部记录四川发展变迁的历史相册。

1956年8月16日《四川日报》第一版版刊登了一则消息:一座规模巨大的化学肥料制造工厂-四川化工厂在成都附近兴建,这是新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个中型氮肥厂——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四川肥料厂(1959年2月定名国营四川化工厂)。它曾是全国最大的合成氨、氮肥、液体氩气和赖氨酸生产企业以及全国三大催化剂生产基地之一,是川化集团的前身。

1959年,正在建设中的四川化工厂。

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便以天府之国扬名的成都平原,一亩田的水稻产量也不过在200公斤以内,传统的农家肥种植,已填不饱庄稼的肚子。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建造化肥厂迫在眉睫。

1956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的四川肥料厂(今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确定在四川金堂县华严乡(今成都市青白江区主城区)境内建设。来自四面八方的化工垦荒者,拉着“夹夹车”,在成都北部一个叫红旗村的田野上,掘地三尺,打桩立柱,奠定了天府化肥自力更生的第一块基石。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中型氨肥厂——四川肥料厂正式动工,开创了四川现代工业的历史。

1968年,四川化工厂生产的化肥堆满了仓库。

1976年,工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化学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1957年12月,宝成线铁路青白江车站至四川肥料厂的铁路专用线建通;成都至四川肥料厂公交车通车、35千伏输电线路等设施相继建成。1959年9月下旬,经过川化人21个月的紧张建设,迎来了四川化工史上第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一套合成氨、硫酸铵装置先后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套国产化氮肥厂建成,从此结束了四川盆地不产化肥的历史。1960年,为更好地服务好川化厂,成都市宣布青白江区正式建立,成都公共汽车公司还开通了成都城区至川化厂的客运专线。1964年,四川化工厂第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成为年产合成氨 7.2 万吨、硫酸 8万吨、稀硝酸 9.9万吨的国内第一座国产化中型氮肥厂。此后,工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四川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工厂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装置,不断开发新产品,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广大职工以生产更多的化肥支援农业生产。

四川化工厂生产化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农业生产。

1980年,川化职工在30多米高的硫酸车间排气塔上刷油漆。 吴建新摄

1981年,工人在管架上检修仪表。吴建新 摄

1981年,工人们正在给合成车间主机外罩喷漆。 吴建新 摄

1980年以来,四川化肥产量一直跃居全国首位,到1985年,川化厂已形成有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有机化工原料、染料涂料、试剂催化剂等众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生产化肥、化工两大类 25 种 46 个型号的产品,优质产品产值率在85%以上,其中18 个产品先后 67 次被评为国家、化工部、四川省的优质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四川化工已成为全国化工重要生产基地和四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期珍档,我们选编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四川日报记者和川化厂职工吴建新同志拍摄的珍贵镜头,了解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转型开拓,实现凤凰涅槃的川化之旅。

1985年,工程技术员胡生林(右二)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分析工件图纸。 吴建新

1989年,川化第二套尿素生产装置大修现场,工人们正在检修工地午餐。 吴建新 摄

1982年,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吴建新 摄

1987年,氨球施工结束。夕阳下,工人拆除最后一根架杆。 吴建新 摄

图据C视觉 文字|吴传明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

在四川日报,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始终用影像记录着历史变迁,用镜头见证时代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摄影记者。

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无数次清脆的快门声,几十位新老摄影记者为创刊超过70年的四川日报留下了数万幅珍贵的历史影像。

我们在收集、整理、归纳C视觉影像数据库历史影像的同时,推出定期更新的历史影像栏目——《珍档》,这里的每一张老照片都承载一段历史记忆,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感受一种时代脉动,您能阅读到一部记录四川发展变迁的历史相册。

C视觉历史影像数据库向全社会征集“老照片里的四川”,通过历史影像,了解四川的过去,感悟四川的人文,循迹四川的历史脉络,感知四川翻天覆地的变化。

征稿启示

如果您手中存有“四川故事”的老照片,欢迎投稿。您可通过“C视觉”影像数据库注册、上传,向我们投稿。作品一经采用,将发放稿酬。

《四川日报》将推出相关视觉报道,拍客们的优质投稿图片将有机会刊发见报,期待你们的佳作。

作品要求:

1. 作品组照、单幅不限。图片可以是电子照片,也可以是纸质照片或底片。

2. 征集作品彩色黑白不限,但不得做合成照片或局部添加或局部变色等处理。

3. 扫描处理不便,可将纸质照片或底片邮寄至: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 全 媒 体 视 觉 中 心 ,联 系 电 话 :17761250338,我们扫描处理后及时返还。

4. 投稿者应保证其对该作品内容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肖像权;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内容不侵犯第三者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C视觉影像数据库网址:https://www.scph.cn

投稿方式:

第一步:注册并登录C视觉

第二步:在C视觉首页右上角,点击“上传”

第三步:在“图集标题”中注明:【珍档】+作品标题

第四步:选择“关联活动”(珍档)

第五步:选择“版权用途”—“作者/所属单位”

第六步:选择“版权来源”—“全域用途”

第七步:【确定信息】并【提交】

总策划:毛漫丁 喻茂

统筹:谭曦

执行:吴传明

海报制作:何涛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 出品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