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古镇壮歌||梁怀刚

作者:梁怀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21 14:06:53 浏览次数:330 【字体:

古镇壮歌

梁怀刚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一连几天的大暴雨,下得沟淌渠溢,小河倒灌。

只见金溪古镇下河街财神楼前的嘉陵江,浊浪滔天,咆哮如雷,一浪追赶着一浪,扑向远方的山际。

站在财神楼码头石梯上,看涨洪水的人们忐忑不安,议论纷纷:“莫不是广元大山里的鳌鱼又在翻身了?”……

“快看!河中间那是一堆什么”?

随着田伯伯的惊呼声,人们目光齐聚大河中流,不约而同地惊吼道:“房子!穿逗架的排山房子!”

“哟!上面怎么还趴着人呢”?

“好像还有几只鸡鸭?”

“快看!后头还有一头水牯牛!”

一张张纯朴的脸上充满着惊讶,流露出爱莫能助的悲伤和怜悯。“二娃,捡娃,柱林,恩娃,走!我们到红岩子湾去看看,有没有人被卷到沱湾湾回水荡里!”。

镇上的基干民兵杨连长,大声地招呼着几个水性好的,正在看“热闹”的基干民兵。

“我也要去!”被人们一向视为“疯子”的杨大叔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挺身而出。

这一伙人,不!总共6个人,穿着短裤、背心、凉草鞋,六月间里男儿们最简单的装束,从麻柳湾沿着通往县城的大路,匆匆向前赶去。

夕阳在他们身后,留下了一道长长的金色光影。

夏夜漫长,鸟儿悄无声息,白日里鸣叫不停的蝉紧紧地抓住树枝,惶恐地静听着河水的喧嚣,土搭狗,水蜈蚣,大头蚂蚁,水爬虫,惊惶失措,纷纷从河沿逃向从不涉足的山坡坡上。

杨连长带着大家,在红岩子湾湾里的乌木浩回水沱里,忍受着蚊虫叮咬;嘴巴啃着——家住俞家坝王爷庙的石伯伯从家里送来的烤玉米。大家蹲在惊涛拍岸的河沿边,焦急地,耐心地等待着,观察着。

“杨连长你听,好像有人在喊救命!”

“属狗”的捡娃大声武气地喊道。六双眼睛像十二束电光一样穿透夜色,同时停留在了不远处的水青杠树梢上。没等杨连长下达口令,柱林和恩娃,扑通一声就跳入了水中,展开长臂,快速地游到了呼喊声的地方。只见一个灾民死死地抱着一根时沉时浮的木柱,在回水荡的西流中漂浮。两人一左一右,快速地游到他身后边,分别架着那人手臂,侧游回到了岸边。视力有障碍的杨大叔连忙从铺在地上的荷叶上拿起一只烤苞谷,递给那个面色苍白、瑟瑟发抖的男人,大家还不断地安慰着他……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惊魂之夜,这是一曲青春壮歌。杨连长带着镇上的基干民兵,在这场特大的洪灾中,搭救了3个命悬一线的灾民,打捞各类财物一百多件,分别受到金溪区武装部、蓬安县武装部的通报表扬和嘉奖。

提起金溪镇的基干民兵连,在蓬安县嘉陵江沿岸的13个区、乡、镇(广兴乡、平头乡、石门乡、万和乡、金溪区、大泥乡、周口镇、锦屏区、马回乡、三坝乡、中坝乡、利溪镇、正源镇),可算是首屈一指。

金溪镇基干民兵连的建制,是以下河街、新街、后新街、正街、半边街、大石桥、六条街区分编为3个基干民兵排,男男女女,总共二三十来个人,组成的一个基干民兵连。每个排配置两支七九式步枪,由排长副排长持有。

基干民兵,大部分是镇里的待业青年和城镇居民。他们无固定职业和薪资,但他们都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体健康,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热血男儿和巾帼。

平时里靠做临工、短工、季节工维系生活。每年必须参加“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队列,刺杀,射击,投弹,武装泅渡训练。

一遇灾情,随时听从召唤,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大战红五月”,支援农业生产,必须走在全镇居民的前面。就是这样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基干民兵连,支撑起了斜溪古镇的一片天地。据记载:20世纪60年代,金溪粮站的水磨船在李子滩被半夜突来的洪水打断缆绳,随波横流,情况十分危急。杨连长闻讯后,立即组织民兵,冒着生命危险,凫水上船与岸上民兵密切配合,硬是把水磨船,从铜鼓懒滩口上拖回到了麻柳湾里。

金溪老庙小学堂的大阳沟,遭遇大暴雨带来的泥石流,积水至腰深,危及学校房屋安全,是民兵连连日抢险,肩挑背驮,清除泥石,垒砌保坎,校舍才免遭垮塌。

20世纪70年代初,区食品站熏烤房用柏桠,粗糠熏制“军需腊肉”,不慎发生燃烧,是民兵连英勇灭火,挽回了国家重大损失。

还有,大桥街酒厂库房意外起火,民兵们不顾生死,灭火救灾,避免了“火烧连营”。还有,下河街,大石桥洪水抢险,民兵们疏导,帮助居民连夜搬家到禹王宫和老庙小学堂“避灾”。

新街,下河街,正街上太平缸(消防专用)的维护,镇上三口古井清淤,都是民兵连的基干民兵任劳任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这一切的一切,一件又一件平凡而伟大的壮举,无不令人鼓舞、动容。

这是在那难以忘怀的岁月里,金溪镇民兵连谱写的一曲又一曲“壮歌”,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梁怀刚(四川省蓬安县人,1954年生,中共党员。在甘孜州邓柯县武装民警中队服役3年,1981年1月退伍后在蓬安县公安局工作至退休)

供稿: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