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追忆】马识途重游故地洪雅行||山眉

作者:山 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24 14:37:00 浏览次数:334 【字体:

马识途重游故地洪雅行

山 眉

2024年3月28日惊悉马识途先生离世,我的内心震颤不已。在朋友圈里看到许多人都在转发马老离世的消息。虽然他以110岁的高寿驾鹤西去,但他留给世上的无数精神、品质、作品都将在人们记忆中长存。说起马老,他跟我的家乡四川洪雅有着深厚的缘分,他的父亲曾两次出任民国时期的洪雅县县长,他也曾多次来到洪雅。

我跟他的相识,是缘于2010年10月,他来到洪雅寻访过去岁月的记忆,也看看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变化。早就听说过马识途先生,心中无比敬仰,却没想到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陪同他,听他们当年的故事。他在洪雅给本地的文化人作了一场讲座,当时96岁高龄的他脱稿讲了54分钟,条理清晰,生动感人,给无数文学爱好者以启发,会场上一次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洪雅游览的一周时间里,他还去了槽渔滩、柳江古镇、瓦屋山等。洪雅的山水留下了马老的足迹,留下了马老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我的家里,一直珍藏着当年他给我的书籍《弄花香满衣》题写的书名,不只是一幅,他用不同的字题写了两幅。睹物思人,心中无限感慨,我随即填了一首词以表哀悼。

鹧鸪天·送别马老

马老天年驾鹤归,清江水冷世同悲。

夜谭十记留佳作,德艺双馨享寿眉。

星坠落,忆难追,巴山夜雨泪纷飞。

斯人已去精神在,熠熠光华胜日辉。

马识途,本名马千木,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书法家,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110岁的马老应该是中国作家中最长寿的人,他的文学、书法作品以及传奇故事都是留给世人的富贵精神财富。

让子弹飞一会儿

“让子弹飞一会儿。”是2010年由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这部电影根据马识途先生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修改了很多,更加立体生动,且富有深刻含义。

当年,电影《让子弹飞》还没成片,宣传便炒得很火。那年国庆前夕,听说马识途先生要来洪雅,故地重游,已96岁高龄的他曾是地下党员,写作过《清江壮歌》等多部作品。作为接待人员,我们仔细拟定接待方案,筹划每一个细节,内心充满了期待。

马老到来,同行的还有他的女儿及儿子,我们在县城最好的酒店接待他们一行。初见,看到一位身材比较高大的慈祥老人,满头白发,虽然拄着拐杖,但看得出来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席间,他跟大家谈笑,还喝了一点红葡萄酒。“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想,马老高寿的原因,大概也是开朗乐观,从心所欲不逾矩吧。

马识途先生经历了无数岁月风雨,无论事业还是业余爱好,他都站到了极高的山峰,他的一生有作为有意义,且福禄寿喜皆得,令人钦羡。

饭后,马老回房间休息,我们一行人陪同。他说,对于洪雅,他是深有感情的。年轻时曾多次来这里,最初是跟随父亲而来,后来是为革命工作,转眼几十年光阴,时光过得真快啊!我们向他介绍洪雅现在的发展变化,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他们那一代人的浴血奋战甚至牺牲。

马识途先生是革命家,同时也是著名作家,对于爱好文学的我来说更是感到十分亲切。他随和,平易近人,我将自己以前出版的两本散文集《指尖上的流年》《东坡月》赠送给他,并跟他合影留念。他始终微笑着,亲切而自然。这珍贵的记忆,是激励我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提升的动力。

马老在耄耋之年,重访洪雅,并给我们本地作者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文学讲座。他手中仅拿着薄薄的一页纸,上面写了几行提纲。在台上,面对满屋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马老不紧不慢,由浅入深地讲述他参加革命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历程,勉励写作者不要急,要扎根生活,经历、阅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是的,急什么呢?不要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借用一句电影台词,凡事多等等,让它发展变化,不要急于下结论或者采取措施,付出努力终将有回报。

马老在台上整整讲了54分钟!这对于90多岁的老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他微笑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生动有趣的讲座令在场所有人叹服。

马老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写作要点,总体意思是文学即人学,即美学。他说,做文先做人,写书先读书,读社会这一部大书,烂熟于胸,偶然得之。不要追赶时髦,要深挖自己那一口深井。厚积薄发很重要,文学终归是写人的,是一种美的追求,现在文学之病,病在作为金钱的奴仆,拜倒于金钱。要反低俗、媚俗、恶俗。作家要甘于寂寞,不能被世俗牵着走。马老的工作经历以及从事写作的感受,风雨人生历练中领悟的经验之谈,岂止谈写作,更是对我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对我们灵魂的洗涤。

听马老的讲座,室内一次次迸发出热烈的掌声。会上,马老还将自己创作的12卷本《马识途文集》捐赠给洪雅县图书馆。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洪雅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将来开出更多更艳的花朵。

会后,大家一起到洪洲酒店门口合影,无数的“粉丝”争相跟他拍照,都想把握这难得的机会,沾沾福气灵气才气,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原想,马老高龄不易久站,我们向马老建议:“进去休息,别累着了。”他摆摆手,不忍拂了期待单独合影的人们的愿望,还是多站了近20分钟才进大厅休息。

那天,是2010年10月2日,阳光灿烂,小城文化人的“节日”,参会人员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花溪渠的怀想

说起马识途先生与洪雅的缘分,还得说到他的父亲马玉之。

马玉之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四川忠县人,少年时读私塾,背过“四书”。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熊克武等一帮革命党人私交非同一般,思想非常开明。马玉之以区督学身份,竞选当上县议会议员,后又被推举为议长,得到当时四川最大的军阀、四川善后督办刘湘赏识。1934年,被任命为川西洪雅县县长。

作为县长,马玉之刚正不阿,治县有方,成绩卓著,在洪雅有着较高的威望。

民国时期的洪雅,山区匪患严重,很多人家遭到土匪的骚扰。马玉之上任后,整肃吏治,针对柳江、高庙等山区乡镇的地理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随马玉之一起来的,还有他老家忠县的赵姓亲戚,做了县衙门里的师爷。《让子弹飞》里有县长、师爷、土匪、乡绅大户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当时洪雅现实社会的反映,只是小说及电影进行了再加工。马玉之剿匪有勇有谋,在剿灭李汉山时,亲自率领警察常备中队,会同驻军前往山区,摸清土匪窝点,各个击破,截断土匪退路。经过精心部署与激烈战斗,终于抓捕了土匪头子李汉山,押回县城枪毙。杀鸡儆猴,这一招立刻起到了警示作用,社会治安也好了很多。

后来,因工作调动,马玉之去了大邑县。

1938年,马玉之奉省政府令再次来洪雅任县长。到任后,除了日常管理及剿匪等事务外,他还主持兴修水利。

洪雅地形地貌属七山二水一分田。花溪以上大部分山林,平坝田地仅占百分之十。农耕时代,田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而农作物的生产将保障全家人的生活。洪雅不缺水,有众多的河流溪涧,但怎样利用好水资源,消除夏天暴雨季的水患向来是一个难题。

古有李冰父子治水,苏轼曾在杭州、徐州兴修水利,保证老百姓有饭吃。“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安全最重要,是保证社会安定、生活安稳、人们知书达礼的必要前提。

马玉之在任期间,征调民工5000多人,从花溪河中游筑堤引水,修建大渠,名大关埝,后改名花溪渠。当时,洪雅县向上级财政申请了45万元兴修水利,涉及的乡镇投工投劳5万多人,终于在1943年建成。马玉之没有参加开工庆典,他于1939年11月被调往了别处。

“人虽走,茶未凉。”百姓心中有杆秤,始终记着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人。功德在县志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不会被时光湮灭。

我陪同马识途先生一行来到花溪渠中的一段。路旁,农户的楼房宽敞明亮,渠道旁,翠竹丛生,微风拂面,秋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净。

此时,距离马老父亲修建花溪渠,已历71年。当时的马老说不定也曾跟随父亲来察看过。站在一座平整的小石桥上,马老俯看哗哗流淌的溪水,脸上呈现出欣慰的表情,对身旁的子女说:“看看,这是你爷爷当时主持修建的,一晃便已几十年。”

山有情,水有意。马老循着父亲的足迹,故地重游,心中喜悦。我搀着马老的手臂,聆听马老讲述他父亲的故事,心中感慨:一代代人为百姓做好事,为革命信念勇于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翠竹摇风迎贵客,溪水长流诉真情。”感恩此时此地,我见证着马老两代人,不,是三代人,现在还有他的儿女一起来到这里,对洪雅这片土地的关切与真情。

两位老地下党员的会面

马识途与洪雅的缘分,早在他青年时期便已结下。后来,他投身党的地下工作,又来到这里,并且与本地的地下党员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家住罗坝老街的罗英便是其中之一。罗英一生坎坷,很早便参加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怀疑。地下党员为安全起见,都是单线联系,在中间人失联或牺牲后,要证明自己的身份便很难,有时可能被冤枉。“文化大革命”期间,马识途也受到怀疑与冤枉,与罗英断了联系。

这次来洪雅,马老说想看看老战友。这是革命战争年代共同经历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虽然马老是罗英的上级领导,但他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

我们一行人来到槽渔滩望湖楼宾馆,这里是洪雅著名风景区,环境清幽。我们在江边看宽阔的江面,这里的水是从青衣江雅安段经竹箐关而下。以前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而今,村村通车,户户楼房彩电。“生活真好啊,大家过得好才行。”

马老对这里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洪雅的一些山区罗坝、中山、汉王等地他都去过,筹划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为推翻压榨百姓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我们在室内休息,不久,听说罗英来了,马老立刻起身,出外迎接。罗英身体不好,背有些驼,被人搀扶着过来。

在通往院外的一条小道上,两位老地下党员紧紧拥抱在一起,一位96岁,一位93岁。“没想到我们还能见面。”罗英颤抖着说,马老也显得非常激动。这一抱,是几十年的感情喷发,是几十年的苦难释怀,是几十年的岁月感叹。

我们一行人搀扶着两位老人进屋坐着聊天,泡上两杯热茶。战火纷飞年代,激情燃烧岁月,对党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们一如年轻时一般充满热情。风霜吹皱了脸庞,吹白了头发,也曾被怀疑被冤枉,但他们都怀着同样的信念。“当年的拼搏奋斗,就是为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啊!我们见到了,也知足了。”

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两位老地下党员、两位耄耋老人的相聚而兴奋。他们谈笑风生,历经沧桑而依然乐观坚强。我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蹲到两位老地下党员中间,聆听他们过去的故事。跟他们相比,我算是年轻党员,会以他们为榜样,愿意尽自己之力,做更多有益于群众的事,愿为洪雅的文化发展不懈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他们不仅在战争年代于“隐蔽战场”作战,而且还都赋诗作文。聊了一些时候,罗英颤颤巍巍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稿笺纸,递给马老,原来他得知马老要来,提前写了一首《七律》:

只道参商难相逢,拥雪话旧坐春风。

反饥密谋擒笑虎,揭竿决策战苍龙。

数典忘祖少年忌,羹墙见尧情意浓。

苍天在能怜幽草,立雪陈门拜劲松。

罗英老师的诗句用典较多,是旧时读古文长大的印记。他回忆年轻时参加革命活动的事,尽述与马老的情谊,同时表达了对老上级老领导马老的敬意。人生自古几十载,能在90多岁时还有人一起回忆,是多么幸福的事!

马老读后,笑意盈盈。此时,他们又是文友,不仅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还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来而不往,非礼也。”马老也即刻让人拿来笔,在罗英的稿笺上写下诗句,一首《七绝·罗坝见战友罗英同志》:

何幸罗坝见罗英,白首相逢泪湿襟。

犹忆藏枪争战事,南天遥念哭英灵。

马老才思敏捷,提笔成诗,诗句一气呵成。马老谈起,当年地下党组织确定总岗山为川西南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在洪雅汉王乡山上,他们悄悄潜伏到农户家中,把手枪藏在老百姓屋内,虽然有些紧张,但信念在心中,他们并不惧怕。说起牺牲了的战友,他们不禁感慨:“是啊,今天过上好日子了,心中仍忘不了那些牺牲的同志。”遥寄心中怀念,感恩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男子汉的担当,革命者的果敢,在两位老地下党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洪雅缘,山水情

在洪雅期间,马老及儿女一起感受这一方熟悉的山水美景,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上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通信便捷,衣食住行都越来越好。

我们一行人途经洪雅柳江、玉屏山再到瓦屋山。“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与峨眉山并峰的瓦屋山,海拔2830米,山的世界,水的故事,杜鹃花的王国,动植物的博物馆,无数天南地北的人们走来,这“上帝的餐桌”让人惊叹。

96岁高龄的马老在瓦屋山下,仰望高山:“洪雅有这样的名山,真好。”汽车开到山下的珙桐山庄,山上海拔越来越高,马老上山有没有问题?虽然一路有随行医生,我们还是担心马老身体是否能承受。

马老在女儿的搀扶下,沿石阶往上,到达索道口,乘坐索道到山上平台。凭栏俯瞰,山连着山,雅女湖波光粼粼,天地辽阔,好一个洪雅!

在洪雅的几天,闲时,马老也写书法。他除了文学写作外,另一大爱好便是书法。以字寄情,修身养性。

其间,马识途先生谈到他曾经在1941年来洪雅避难数月,1986年旧地重游,想到离上一次到洪雅相隔45年,心中无限感叹,当时便作七律一首。如今,一晃又过去37年。他将以前写的《七律》诗写在宣纸上:

当时老屋依稀在,四十余年忆旧游。

巍巍峨眉峰似剑,滔滔青衣碧如油。

庭松已茁参天树,老朽安能不白头。

莫叹韶华如逝水,良辰美景思悠悠。

回忆过去在洪雅居住过的老屋,只能在梦中寻找了,过了40多年回想那时游玩、赏景、观物,感受这地方的风土人情,时间飞逝,光阴不再。在洪雅县城及瓦屋山上,可以遥望峨眉山,天朗气清时,可见群山巍峨,树木四季常青。青衣江水滔滔不绝,清澈柔滑。以前,这条江被人称作“玻璃江”,站在齐腰的水中,可见脚趾。现在也有无数人到江中游泳。

马老感叹庭院的松树早已长成参天大树,他自谦称自己“老朽”,又怎么能不老去呢?但毋需感叹青春年华如水流逝,现在这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乐得快乐逍遥。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我们共同见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山 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