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故乡的腊肉‖王继怀

作者:王继怀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0日第15版 发布时间:2025-01-04 13:55:33 浏览次数:237 【字体:

故乡的腊肉

王继怀

离年越近,越是想念故乡的腊肉。

过去,在山高林密的故乡,腊肉是乡亲们一年到头最重要的肉食,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腊肉(二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冬日,家家户户都要熏制腊肉,那场景让人早早地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过年吃的腊肉叫年干肉,吃了寓意来年顺顺利利、和和美美。除夕那天,母亲将煮好的年干肉切成块,一家老小用筷子夹上一块,细嚼慢咽,那滋味现在仍让人回味。平日,家里来了贵客,也总要用腊肉来招待,这是乡亲们待客的最高礼节。在我的记忆里,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常常是一方拿出熏好的腊肉,做几道下酒的好菜,打来自家酿好的米酒,推杯换盏之后,话匣子打开了,一切不快烟消云散。

腊肉(二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制作腊肉一般要经过选、揉、腌、熏几道工序。在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茶屋,它既是饭厅也是客厅。茶屋里有一个大火塘,整个冬天炭火都不熄灭,供家里人取暖,也用来熏高挂在房梁上的腊肉。日复一日,腊肉的色泽渐渐地变得金黄诱人。

肉来自家养的土猪,猪吃的是乡亲们自己种的五谷杂粮,或是从大山里割回的猪草,肉质自然好,肥瘦均匀,味道鲜美。在故乡,腊肉有很多种吃法,比如煮腊肉、腊味合蒸、茶树菇炒腊肉、冬笋炒腊肉……不管哪种做法,都是人间美味,往往菜还没上桌,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令人垂涎。

柏丫腊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说到腊肉,我总会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一个冬日,在县城读高中的我回家取生活费。乘车从县城回到乡里,而后还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家。记得那天到乡里时已是傍晚5点,冬季天黑得早,空中飘着雪花,格外寒冷。我一个人走在连绵起伏的大山里,附近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我又累又饿,又胆怯又着急。

当我走到一个离家三四公里远的山坳时,实在走不动了,只见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亮着灯火。我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门。主人得知我的情况,热情地将我迎进屋,从菜橱里端出一碗干辣椒炒腊肉,又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一个劲地说读书人很辛苦,要我多吃点。那天晚上,我太累太饿了,一碗腊肉和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吃完饭,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把别人家的菜全部吃完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青椒炒腊肉(二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好心的主人找来杉木皮火把,让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从屋里走出来,空中依然飘着雪花,寒风凛冽,我的心里却异常温暖。

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回家不必经过那个小山坳了,但每年回老家过年时,我都要去山里的那户人家家中走动,带些城里的礼物。

腊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如今,我离开乡村很多年了,每次吃到腊肉,总会想起故乡。前几天,母亲打来电话,说要为我做一些腊肉。挂了电话,遥远的记忆像初融的春水,涌动着,奔流着。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在那间散发着桐油香气的木板屋里,一边吃着美味的腊肉,一边陪伴古稀之年的父母聊聊故乡的人与事。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0日第15版

作者:王继怀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0日第15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