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成都白莲池与《白蛇传》难以言尽的渊源‖黄晨旭

作者:黄晨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2-03 13:46:38 浏览次数:158 【字体:

成都白莲池

与《白蛇传》难以言尽的渊源

黄晨旭

在成都,大家都会哼唱几句“青城山下白素贞”,笑称成都是白素贞的“娘家”。但很少有人关注,成都市区动物园以北有个“白莲池”,它间接推动了四川地方戏曲及曲艺中“白蛇”故事的定型。

白莲池,位于成都昭觉寺北郊,据传前身是秦时张仪筑城取土挖成的“万岁池”。唐宋时改称北池、北湖,因栽种莲花而闻名。杜甫在成都时,曾作《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一诗,中有“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之句。

清康熙年间,北池成为昭觉寺的地产。昭觉寺方丈丈雪在北池遍栽白莲,“白莲池”一名由此而来。清乾隆年间,文人李调元也有“秋阳如甑暂停车,驷马桥头唤泡茶。怪道行人尽携藕,桥南无数白莲花”之句。

就是这个与昭觉寺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白莲池”,与“白娘子”有很深的情缘。

众所周知,“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中不断发展成型,是一个动态流变的故事。

一般认为,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是《白蛇传》早期雏形。到明代冯梦龙创作《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该故事已基本成型。清乾隆年间,安徽戏剧家方成培广集民间玄谈,编成《雷峰塔传奇》剧本,有关白蛇的故事情节得到细化——他为白娘子和许宣(后作“许仙”)增加了前世渊源,认为白蛇是四川峨眉山人士,设定白蛇在瑶池蟠桃园中修炼(原文为“有一白蛇,向在西池王母蟠桃园中,潜身修炼。”),而许宣是文殊菩萨座下弟子。

川剧《白蛇传》(又名《义妖传》),也设定白娘子的前世是在峨眉山修炼。据此我们可以粗略推断,川剧《白蛇传》的剧本大约肇始于清乾隆年间。

与《雷峰塔传奇》剧本不同,在川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前世成仙后,乃是被如来佛囚禁在“白莲池”中的蛇仙。这个“白莲池”似在凡间,毗邻古寺,有“冷月寒窗”;但又似在仙界,蛇仙借此与佛祖身边的桂枝罗汉相爱。故剧中白娘子自述:“回首故栖眉山上,心潮起伏思茫茫。忆当初,‘白莲池’中遭磨难,冷月寒窗度时光……”

不难发现,川剧中关于白娘子的前世叙述,有《雷峰塔传奇》“瑶池蟠桃园中修炼”的影子,但更为个性。白蛇之“白”与“白莲池”的环境与气韵似乎更为契合,而“白莲花”这一意象也更容易嫁接佛教人物,剧情得到进一步“黏合”。

《白蛇传》虽在全国各剧中皆有,但唱及“白莲池”的几乎没有,可视作“四川特色”。同样源出民间的四川清音,有《断桥》一曲。也有词曰“事到而今妻都瞒不过,‘白莲池’中苦把道学哇……”

川剧《白蛇传》中的“白莲池”源出何处?其实吟唱剧中唱词,许多人已自然地联想到昭觉寺外的“白莲池”。在成华区一带,当地确实也有坊间趣谈,称“白莲池”与《白蛇传》有关,细究川剧《白蛇传》中“白莲池”之源,此说绝非空穴来风。

四川人善于在地情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人文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铸就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白莲池与《白蛇传》难以言尽的渊源,正是四川人与城乡文化共融的生动体现。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川人的精神世界,更让独具“川味儿”的文化内涵在岁月长河得以不断传承和升华。

川剧《白蛇传》剧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晨旭(四川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委会主任助理,四川省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四川省散文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地方志学会会员,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散文诗世界》等报刊,曾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创作奖、湖南省教育厅三等奖、鱼凫文艺新人奖等奖项)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