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改革开放40周年>详细内容
2023-07-14 23:56:39

【方志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赵行 ‖ 我看改革开放40年地方志的新变化

作者:赵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18 20:15:00 浏览次数:834 【字体:

   2018年7月12日,冀祥德做客人民网谈中国地方志走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内涵,不断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树立完善新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性成果,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改变,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取得开创性提升,正在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征程迈进。40年的改革开放,地方志工作同样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新变化,实现了由“一本书主义”向 “十业并举”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主要实现了以下六大转变。

2018年5月10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图片来自四川在线)

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了由重视到高度重视的转变

这是地方志事业的关键因素。盛世修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了很多批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对地方志工作关心支持和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地方志作出重要批示和讲话。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提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回顾与纪念的一些讲话中,以及其他一些场合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重视地方志工作。李克强总理曾3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提出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新时期地方志工作定位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新时期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冀祥德,2018年7月12日,人民网视频访谈)。2016年,李克强总理到成都夜游宽窄巷子时,明确提出编纂有关宽窄巷子志的要求,为四川及成都地方志工作指明方向。地方领导和部门对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各省(市、区)党政领导频繁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撰写方志署名文章、到地方志办调研等等。山东省领导四年来对地方志工作作出110多次批示。去年以来,四川省委常委会、省委组织部部务会多次研究省地方志办领导班子配备问题,省委编委会为省地方志办班子增配领导职数。今年以来,四川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宁对地方志工作作出4次重要批示。市(州)、县(市、区)地方主要领导对地方志办的工作、提交的资政报告给予多次肯定性批示或充分表扬,有的市(州)主要领导直接为地方志办交办任务。部分市(州)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分管领导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定期研究、调研,作出批示,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社会各界对方志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8年7月1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指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指办)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走进人民网直播间,在全国人民面前闪亮登场,充分体现了以中央新闻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各方面对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极大关注,对新时代方志工作的认可和看重,在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志人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年以来,中新社、人民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川报观察、封面新闻等新闻媒体,更加关心关注四川地方志工作,加大了对《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建立大事记制度、征集家谱族谱、地理标志产品文章征集等工作的宣传报道,在报道范围、持续时间和跟踪服务上较以往有突破。同时,四川越来越多部门认识到修志的重要性、紧迫性,在二轮规划的志书以外,自觉主动编纂的部门志、行业志书或年鉴的越来越多。一些社会团体、志愿者个人也在政协提案和向政府建议报告中提出编纂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野生动物、抢救保存历史资源等志书的建议,许多家庭家族兴起整理旧的家谱族谱或编纂新的家谱族谱,全社会的史志意识在增强,需求在增加,价值在认同。

2016年4月2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成都宽窄巷子(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法规制度上,实现了从依令修志到依法治志的转变

这是方志事业的法治基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40年地方志走过了一条从通过行政手段加以推动到依法修志再转向依法治志的法治化道路,主要经历了依令修志(2006年5月前)、依法修志(2006年5月至2015年8月)和依法治志(2015年8月后)三个阶段(李培林,2018年5月18日在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志论坛上的致辞)。四川地方志的法治化,同四川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一样,在全国敢为人先,率先进行了大胆尝试,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地方志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省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于2003年7月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是全国第一部规范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开创了地方志工作立法的先河;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修订于2013年11月28日通过省第十二届人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2014年1月1日实施。通过出台和修订地方志法规规章,为地方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和执法依据,为依法治志打下坚实的法规规章基础。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随着2006年5月全国《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和2015年8月地方志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两全目标”成为政府的法定任务,更多的省份加快了省级地方志立法,纷纷制定了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依法治志、“两全目标”、信息化建设等要求。2018年以来,史志立法进程明显加快。中指组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志法》谋划、研讨和推动,征求意见,举办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志论坛等。广东、江苏等地适应新时代地方志事业转型提升的形势和要求,出台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贵州、深圳等地正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全国依法治志的范围和水平在不断提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2003年7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在业务领域上,实现了从“一本书主义”到“十业并举”的转变

这是方志事业的独特魅力。早期的地方志工作就是编纂一本志书,后来把年鉴纳入,志鉴编纂成为是地方志办的主业主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地方史纳入地方志范畴,地方志工作已经从传统的“一本书主义”向志、鉴、馆、史“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志、鉴、馆、网、库、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不断实现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翼祥德,2018年7月11日,中国方志网),这是改革开放40年地方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创新的结果,是以中指组带领全国方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的结果,是新时代方志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结果。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领域中独有的文化传统,方志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具有地方性、专业性、独特性、民族性、客观性、权威性等特征,同时方志工作具有系统性、艰巨性、长期性、排他性、唯一性的特点。方志事业的“十业”,无论是传统的志书编纂,还是方志馆的建设,都是方志部门的“独门绝活”,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可替代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指组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全国各省(市、区)方志事业“十业并举”转型升级正如火如荼,发展各有特色。四川是全国二轮修志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探索实行由省政府主导的三审制和全过程管控制度,有效确保省志质量。广东省已完成“两全目标”和方志馆建设;山东省自我加压,实行省市县“三全目标”,把方志馆建设纳入目标任务;江苏省在乡镇志编纂、旧志整理上推动有力,成效显著;浙江省注重理论研究,方志理论与业务实践结合,成果丰硕;福建省首创方志之夜文艺晚会,影响很大;北京市在大事记制度、旧志整理上成效突出;上海市在对外交流合作、村镇社区志编纂上走在前列,2018年6月出版发行了上海第一部社区志,等等。

f3777cf2f7cd40fab2351beeaab34a56.jpeg

时光里的家园——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微志选集

6edd838320c34de79d7f92b6b0402316.jpeg

在功能作用上,实现了从存史为主向存史资政育人并进的转变

这是方志事业的价值体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为家谍谱,方志文化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可以找到存在的价值。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王伟光,《人民日报》2015年9月10)。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不断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地方志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功能作用发挥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一是立足主业提高存史质量。为编纂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志书,地方志系统从上到下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尽可能保证志书质量,出台志书质量规定、审查验收办法,业务经验交流、人员岗位培训,实施中国精品志书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工程,力求真正编纂出更多“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志鉴。四川编纂的《川酒志》《川菜志》《川茶志》《黄龙志》《大熊猫志》等特色志书在内容和质量上都受到好评。编纂的1000万字《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成为四川省第一部为记录重大事件而编纂的专题性志书,实现了志书的创新发展,为国家保存了珍贵的抗震救灾历史资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贴近中心提升资政水平。全国地方志系统积极探索资政功能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标“五位一体”建设主战场,越来越多的地方志办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各类资政报告、文化旅游规划、地情资料等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2018年四川省地方志办创办《资政参阅》,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雅安市地方志办2018年已有3篇资政报告得到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市县地方志办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基因,为地理原产地保护、解决司法纠纷提供依据,为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发挥权威、专业的援助支持。服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编纂乡镇村志、脱贫攻坚志、企业志、专业志、名镇村志等提供专业服务,地方志办为企业文化馆、村史馆的建设助力,贡献智慧。四川启动乡镇简志编纂工作,宜宾、眉山等市全面启动乡镇(村、社区)志编纂。宜宾连续3年编纂出版脱贫攻坚图志。三是为民服务增强育人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开展地方志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寺庙、进军营等活动。开展史志讲堂、史志沙龙等,编写地方简史教材,作为党校干部教材、中小学课本读物等。收集整理家谱族谱,挖掘地域方志资源,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地方志网站、方志微信等新兴宣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方志文化需要。2018年6月以来,四川在“方志四川·地情”栏目陆续推出全省及各市(州)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主要特色介绍,成为宣传四川、了解历史、留住乡愁的精品美文,赢得大量群众阅读转发、留言点赞,有效扩大了地方志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川酒志

 川菜志

在人员队伍上,实现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方志系统在人员编制基本没有增加、事业发展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探索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制度,才适应了从“一本书”到“十业并举”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优化提升主体骨干队伍。地方志队伍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群带着老花镜、白发苍苍、学文史、体制内的单一结构的干部,新时代的方志干部队伍专业背景多样、阅历丰富、年轻人多、干部流动较快,充满朝气与活力,干部的培训锻炼经常化、常态化,素质得到提升。中指办有一批全国知名大学的博士硕士,整体素质高。四川省地方志办目前37名干部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7人,有10多种专业背景,有大学研究生直接进入、公招、基层遴选、基层选调、部门调入和军队转业等多种经历背景,干部平均年龄仅37岁。目前,全国已有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方志专业学科,为事业发展培养储备了方志博士硕士学科专业人才。注重组建方志专家队伍。各级各地以多种形式纷纷建立方志专家队伍,地方志学会把方志业务专家、历史文化专家纳入地方志专家库。在志书审查、项目推进、理论研究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专业、权威的优势。四川省和乐山市等建立了方志专家库, 2018年6月湖南省发文建设各级地情专家库。注重整合编外精锐队伍。多年来,地方志系统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聘请专业修志队伍、文化公司等力量承担志书、年鉴和项目编纂等工作,通过动员组织社会方志人才资源,极大缓解了体制内队伍力量不足的矛盾,收到了较好效果。成都市2018年6月启动实施《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建立起地方志办、地方志学会、专家协同开放性的工作模式值得期待。内江市在干部队伍上探索建立了专业队伍、业余队伍、联络员队伍、专家队伍等四支队伍,有效解决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了方志事业的发展。

2017年12月25日,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印发《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来源:成都市地方志网)

在对外影响上,实现了从修志到开门合作的转变

这是方志事业的视野情怀。改革开放40年,方志系统已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闭门修志的自我状态,树立了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发声发力的新形象,不断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强化“走出去”的意识。“走出去”对标学习,开拓视野、借鉴经验、推动工作。中指办经常组织全国方志系统业务培训、业务研讨等活动,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系统内经常开展省际间、市际间、县际间的对标学习。四川近几年通过赴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走出去”传播方志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展示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中指办领导率中国方志文化学术访问团到英美加拿大做访问和传播,得到国外学者的理解和重视,宣传了方志文化,扩大了方志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助力开放合作。方志人牢记肩负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推出年鉴、名镇志的英文版,各种口袋书、地方精(概)览等地情书,成为展示和宣传地域历史、文化、地情的重要方式,是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的地域名片,对于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为对外经济、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提供支持。推动书斋里的志书“走出去”,进入社会,进入机关,进入寻常百姓家。四川坚持向省直部门、高校和各大图书馆赠送一、二轮志书,今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向重灾市(州)志办、极重灾和重灾区的县(市、区)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对口援建省(市)志办、省直部门、高校等单位赠送《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让躺在书库里的志书,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中指办实施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等“中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中国影像方志》制作,范围、影响和效果正在极大彰显。《中国影像方志》的四川雅江、崇州、洪雅、阆中、金川、广汉、邛崃篇,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受到地方和企业界广泛好评。近年来,地方志工作部门多角度展示了方志文化自信和方志人的时代风采,地方志越来越被各方面所了解理解、认同认可,地方志办从“冷部门”做出了“热事业”。

2018年8月26日,国际图联家谱与地方史委员会会议在吉隆坡召开,中国地方志学术交流团出席会议。图为来自挪威的Bozeman Rasmussen等与会代表专程从其他分会场前来聆听报告,并与中国地方志学术交流代表团进一步开展座谈(图片来源:方志天津搜狐号)

作为一名新进系统不久的方志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尝试总结改革开放40年地方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力求从中折射反映出地方志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基本经验。本文所梳理总结的地方志新变化仅为个人之见,目的只是希望通过总结,从一定角度对新时代方志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为指引,实现方志事业的新担当新作为提供思路和启发,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服务。真正希望在未来40年的改革开放中,在实现地方志事业“两个一百年”的梦想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积累更加宝贵的经验,在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原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总第218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