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初识“川菜文化翻译大家”何雨伽‖李瑾

作者:李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11 14:21:17 浏览次数:144 【字体:

初识“川菜文化翻译大家”何雨伽

李 瑾

在参加活动之前,我对何雨伽老师的知晓几乎为零,当然责任在我。参加活动后,虽然对雨伽的了解仍有限,但“破界”感颇为明显。“破界”一词在雨伽当天的分享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她坦言是其很重要的人生体验。

活动现场

这场遇见缘于2025年6月5日下午,由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主办的一场分享会——“味之所至”翻译、美食与文化理解中的中英交流,以扶霞·邓洛普美食作品的中文译本为灵感。当天的对谈嘉宾何雨伽,一头朴素短发,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女性的标准发型,休闲体恤配长裤,清爽干练。从另一位对谈嘉宾陈曦的提问和介绍中,才知这清秀灵巧的女子,作为自由译者、撰稿人,已翻译了55部作品,包括热门美剧《纸牌屋》原著。

何雨伽

对谈话题从饮食与文化,尤其是《鱼翅与花椒》引出。在她的讲述中,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与中国美食,尤其是与四川美食和文化的交融感染全场。何雨伽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破界的过程,对不同事物的平等对待,先观察,慢慢靠近,尝试接受。世界广大丰富,自己仅是万物之一,这个破界的过程,也正是曾就读于剑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扶霞与中国美食结缘的过程。“译者、作者互补相长”,是雨伽翻译工作的重要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熟视无睹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中国饮食文化。比如,没有人会觉得“莲花白”的名字有什么诗意,但扶霞有,没有人觉得“点心”有什么特别,但扶霞说这叫“点中我心”。

在现场,雨伽还分享了扶霞多部作品中的轶闻趣事,比如,新书《君幸食》(英文名Invitation to a Banquet)许多人以为是雨伽的译名,但这个中文书名,是扶霞自己选定的。与英文名不同的是,“君幸食”这3个字已扎根扶霞脑海20年。21世纪初,她曾在长沙研究湘菜,经常会去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君幸食”正是出自马王堆出土文物狸猫纹漆食盘。雨伽感叹,非虚构作品强烈的现场感有时能带读者去体验新奇的世界,有时能让读者从其原以为熟悉的生活中,看出那些新鲜与陌生,所以,雨伽说这也是她很喜欢翻译非虚构作品的重要原因。

因为翻译扶霞的作品,因为作者、译者的投缘,两人成了好友,多年来,雨伽与扶霞的关系随着语言文字和美食厨艺的互动而日益升华,在一些特别的节日,比如春节、圣诞节,她们都会亮出自己的独门绝技,互相显摆一番。雨伽认为,扶霞的作品为什么动人?不是作者写了我熟悉的人或熟悉的事,而是一个外国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土地,对“不同”的事物,包括饮食,既固守自己的文化,但也打开多样性大门,勇于尝试,勇于破界,这种思维方式和勇气智慧令人赞赏。当年扶霞的初衷是在川大读硕士,但成都慵懒巴适的氛围,竟让她转道迷上了厨艺,成了美食家、厨师和中国菜推广者,从此,“少不入川,老不离川”外,又有了第三句:“外(国人)慎来川”。扶霞写过300余本烹饪笔记,出版了7部专著,请过灶神,家里中式厨具齐备,包括城市人很少用的簸箕,雨伽称她为狂热的中国饮食文化皈依者。

当天参加活动的大多为与语言工作学习相关的各界人士,包括在校大学生,现场提问环节十分热烈,有问及翻译中的细节,有讨论行业困扰和未来,有打探译本AI的使用和冲击……原预计的一小时访谈,实时已逾两小时,无人离场。

近年来,因为多语言的学习,我对翻译行业关注较多,作为文学创作者,对原著与译本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母语与外语的共性和差异,自然产生兴趣和研读。“敞开自己,世界更广大”,雨伽对待工作生活的开放包容以及破界思维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西方有句俚语“Think outside the box”,意思是“在盒子外面思考”,跳出固有认知的边界,升级思维,从全新的维度来思考——这也正是我的着力点。所以活动结束后,我并未立即离开。获得现场问答的5位观众携带获赠作品请雨伽老师签名时,我在旁边轻轻地说了一句:“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有情感、有温度、有创意的写作与翻译,我现在要追你这样的星!”雨伽笑得很开心!

本文作者李瑾与何雨伽(左)交流、合影

在当天的活动中,对谈嘉宾陈㬢,志奋领学者,工学博士,提及他正在阅读《百年孤独》,希望有一天可以读读原著。很巧,我最近正在逐字逐句重读第三遍范晔译文的版本,同时也买了西语原版,但目前还不具备阅读能力,可以算作一个努力目标吧。雨佳在分享中多次提到有条件的情况下,倡导读原著,包括她翻译的《鱼翅与花椒》,虽然业界和读者反馈很好,认为翻译得很有生活气息,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的美食,但雨伽还是建议大家去读一下扶霞的原著,加深对作者创作的体验。

访谈嘉宾陈曦先生

李瑾(右)与陈曦交流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活动。之前曾参加过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等文化艺术活动,都务实简约,温馨舒适,通常都是50人以内,细节特别到位,这次也不例外。活动现场为与会者准备了茶歇,总领事李遥(Anthony Preston)也亲临现场。尽管活动时间比原定延长了一个多小时,据悉领事馆团队当晚仍返回重庆。

中国当代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曾说:“中华文化那么美,我要让全世界看到它。”与世界相处,摒弃偏见,美食及文化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翻译既是桥梁纽带,更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再创造者,功不可没,所以,联系国在每年9月设立国际翻译日。中国译者何雨伽,正是万千译者中的一位佼佼者,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文明互鉴的良性循环,为实现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观,作出了积极贡献。祝福雨伽老师,期待再相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瑾(多语言学习和多元文化交流爱好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公开发表文学艺术及新闻、学术论文等逾三百万字,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