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倾力彰显文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5日 09版) 发布时间:2019-10-15 18:53:36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5日 09版)

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中国作协副主席 高洪波

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作为亲历者我有深刻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了精准的判断。他的重要讲话,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是一个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论述,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艺工作的倡导一脉相承,这就叫“不忘初心”。这是对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的新诠释、新拓展,骨子和血脉里还是红色基因的永续传承。

五年一晃就过去了,岁月如歌也如诗。回顾我所经历的儿童文学领域,它所占据的出版资金支持额度,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所具有的高度,以及作家们创作题材所拥有的力度,都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可以视为儿童文学作家直观、迅速、敏捷和热烈的回应。

五年来,作家们关注时代、深入生活,佳作迭出,尤其是中国作协大力支持作家面对现实、积极创作,对很多重大题材创作全力支持,成绩斐然。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几年来我到过不少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还重走了长征路,也到军营里给部队战士们进行文学辅导,不久前还去了延安和闽西红色交通线,我的收获很大,看到了祖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五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在关注时代、关注改革开放、关注脱贫攻坚、关注环境保护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比如我的老战友李迪同志,一直在基层采访。他关注加油站的工人们,又写了一批基层的公安干警。他最近又深入山西省永和县,一去就是好几个月。他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但充满了深入生活、表现时代的激情。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他?可以说,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鼓舞他,是时代在召唤他,是心中的使命在支撑着他。

还有很多文艺工作者,通过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他们对文艺的价值和使命、文艺创作的规律、世界文艺经典的特点,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对我个人的创作生涯来讲,能有幸参加这个座谈会,是一种幸运,这将成为我终生的情感和思想的财富。

尊重传统 激活传统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尚长荣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会上,我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个话题向总书记和与会代表们汇报了自己的体会。五年来,我们戏曲人持续、深入地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行业特色积极贯彻落实,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2018年,由滕俊杰导演执导、我和言兴朋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开戏曲电影之先,走进了全国上千家电影院线,获得了很多电影观众特别是非戏迷观众的喜爱。拍摄之初,很多老观众对于京剧拍成3D影片并不看好。其实,戏曲与电影、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电影在保留舞台版精华的同时,用三维特效技术突破空间的限制,营造多维度的真实环境,让传统艺术在新理念、新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激发了无限潜能,也吸引了更多年轻的群体为京剧喝彩。

就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由我主演的第三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在上海举行了首映礼。这部作品,以“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主题,以“以创新为先导、科技为支撑、审美来托底”为理念,生动展现了一代明君贤臣携手开创盛世的故事,影片不仅有高度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意义,制作技术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在保证作品原味的同时,极大探索并激活了传统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回首以往,戏曲艺术以独特的程式语言遵循着传统的美学原则和精神内核,但我坚信,坚守传统并非不要创新,传承古典也并非不要时尚,所有伟大、成熟的艺术形式都是在包容创新、兼收并蓄中发展演变的,传统需要守护,但同时也需要被激活、更新,这才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深感欣慰,更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振兴戏曲艺术、繁荣民族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新时代,我们更应身体力行,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守其根本,茂其枝叶,使老戏、新戏都焕发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扎根生活沃土成为普遍共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冯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效解决美术创作中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五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集中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努力筑就中国美术高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等展览的成功举办,催生了一批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鲜明体现了美术工作者推动中国美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勇气与决心。

正在进行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整体上具有正能量和精气神,鲜见消极、缺乏生活、无病呻吟和小格局的作品,或者只谈技术不谈思想的作品。美术家们正通过自身的努力,以作品更好地表现新时代各民族、各行业呈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和新景象。从这些创作实践中不难看出,脚踏坚实大地、扎根生活沃土已经成为当代美术创作者的普遍共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抒怀是五年来美术创作的一个鲜明标识。面对如火如荼、生机勃发的改革实践,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走近人民,到改革开放第一线、经济建设最前沿、社会生活最基层,感受百姓生活,观察社会风貌,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升华人生感悟,拓展创作视野,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只要读懂读透生活和艺术两部大书,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学会发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找到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追求,就一定能创作出代表时代高峰的美术精品。

主旋律更加响亮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 关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现阶段文艺面临的问题找得准、抓得准,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得透、分析得透。五年来,文艺领域出现了新气象、新面貌,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为人民提供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向世界展示的中华文化魅力更加多彩。

五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历史使命,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守正创新,倾力彰显文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着力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比如说,中国交响乐团建立8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联系点,多次组织作曲家深入边远地区进行采风,乐团从机制上有力保障推广中国交响乐新作品的运营平台,推出了《哈尼交响》《南音交响》《浦东交响》《钱塘江交响》等优秀交响乐音乐会。我个人的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创作了管弦乐曲《花山歌潮》《新时代的荣光》、交响音画《钱江潮》和民族歌剧《蔡文姬》等作品,还在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剧组中担任音乐总监。

新时代,我们要按照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原创作品。交响乐的特质就是共鸣、共振和欣赏回味,共鸣产生共振,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震撼与升华,触发深邃的思想激荡与精神振奋。虽然交响乐是外来艺术,但是只有民族交响乐才能够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再用交响乐的方式推向世界,去影响外国听众。一个民族的交响乐艺术要实现持续繁荣,就应该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品,仅仅演奏别人的作品是永远建立不起自己民族交响乐学派的。而好的作品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感情、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今后我们在交响乐艺术生产的创作、排练、演出等诸多环节中,有必要调动音乐家最大的积极性,富有成效地开展创造性工作,让交响乐这门艺术形式释放出更大的芬芳魅力,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矢志为时代放歌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刘兰芳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励引导我们广大曲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曲艺事业新辉煌。

2017年,我们决定创作评书《抗日英雄杨靖宇》。为深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我们走进白山黑水,尽最大努力去感受他当年坚持战斗的恶劣环境。一路走来,收获一路的感动,时常流下热泪。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60集长篇评书,并在全国100多家电台播出。2018年,我们又走进湖南湘潭,来到了彭德怀元帅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熟悉了他在抗美援朝时的经历,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66集长篇评书《彭大将军》,也在全国上百家电台播出。今年,我们应江苏沛县邀请,刚刚创作完成78集长篇评书《大汉刘邦》,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创作和实践,我深切地认识到,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018年,我还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故事巡演,走了十多个省市,演出30多场。我讲的故事是《大孝惟忠》,说的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为了制造核潜艇,他隐姓埋名三十载,家人开始都不理解,直到30年以后,才知道他为国家建造潜水艇立下大功。黄旭华回到家中,见到母亲说:“孩儿不孝,没能在您膝前尽孝。”母亲说:“不!你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为娘的孝!”每次演出这段评书,我都止不住流下热泪,观众也都在擦拭眼睛,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

而今,我已年过七旬,但浑身依然是劲儿。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继续创作,深入生活,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情。

信仰的力量鞭策脚下的舞步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冯双白

距离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整整五周年了。作为一个与会者,我的耳畔仿佛依然响起那谆谆教导之声,感受着振聋发聩般的欣喜。五年来,舞蹈创作者们立志创新,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提供了全新的审美经验。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把舞台艺术与电影蒙太奇思维结合起来,充满感染力地塑造了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者形象。一批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舞剧,如《孔子》《关公》《大禹》等,让历史精彩地复活于今天舞台,《鸡毛信》《忠烈英魂》等小型节目也获得历史的丰厚滋养。

五年来,一代舞蹈新人茁壮成长,开始在艺术创作和事业发展中担当重任。他们用大胆的创造为时代抒怀。围绕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三个版本的《天路》先后问世。为歌颂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国际标准舞版和街舞版的《黄河》先后问世。在《胜利与和平》《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作中,一批中青年舞蹈编导不断探索着富于中华审美意境的创作之路。

五年来,文化扶贫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中国舞协新农村舞蹈美育工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广泛开展。一批文艺志愿者在偏远地区艰苦工作,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文化扶贫正在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一切都证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当代舞蹈艺术获得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一个时代的艺术,如果说有了重大突破,那一定关乎艺术发展方向。五年来,中国舞蹈艺术显示出重大突破的可喜景象,舞者们正在用非凡的勇气,突破自我藩篱的束缚,将艺术的触角探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历史的光辉照亮文化之旅,让信仰的力量鞭策脚下的舞步。

文艺界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辛

文艺工作座谈会举行至今已有五年。我欣喜地看到,文艺事业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蓬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在文艺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此谈谈我接触较多的上海和贵州文艺界。

一向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网络文学创作,过去几乎以悬疑、推理、穿越的作品为主导,全凭青年作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陪伴下长大的同时代读者来说,这样的作品自然能获得影响力,青年作家们的自我感觉也颇为良好——有读者,有市场,有不错甚至很好的收入。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年轻的网络作家们逐渐地把目光转向当今社会,开始有了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他们把笔触伸进当代人的心灵世界和社会生活,作品开始呈现一股崭新的气象,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读者们的欢迎,同时也激发了网络作家们更高的创作热情。

这是令人鼓舞的良好创作势头,这是喜人的新的创作局面。相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网络作家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在我中青年时期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贵州省,这五年来的文艺创作,同样有了新收获。各民族作家挖掘革命历史题材、探索少数民族题材时,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历史真实出发,潜心创作,不懈地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引起全国观众和读者的好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播出。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反映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又一次在央视热播,受到好评。文学创作上,有一批新的小说、报告文学作品问世,在文学界引起热议并获得奖项。

仅仅从上海和贵州两地创作简况的回顾,就能看出五年来文艺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相信这些变化仅仅是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文艺界还将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再上新台阶

影视编剧、作家 王朝柱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在创作中一直坚守着“不忘初心”。什么是“不忘初心”?最近,我写的一部电视剧叫《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了向太阳,这个太阳就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文艺队伍必须牢记自己是一支在党领导下的队伍。作为一个老兵,我始终坚守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个信念。

我擅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这种艺术形式如何才能既生动展现历史,又贴近百姓生活?首先,文艺创作要脚踏滚烫的大地,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大地、祖国母亲。在历史长河面前,我们同样不能忘记自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应当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时刻牢记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荣使命。

虽然我已经到了“八十老翁无所求”的年纪,但每日依旧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时时刻刻想着为祖国母亲、为人民群众写作,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始终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向世界讲好动听的中国故事。

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充分践行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不论是在艺术呈现上,还是在故事挖掘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尽管说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艺术角度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在满足不同的观赏需求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核心意义和中心内容,也就是说最基本的一种思想艺术表达是不变的,那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早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我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中,总是希望每一部作品都能有一点新鲜的事物。仔细想想,在文艺上哪怕有一点小小的创新也是很困难的。但是不能因困难而止步,而是应当积极努力地加以克服。希望自己能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精神的指引下,坚守创作初心,写出更多为人民服务的精品力作。

用文艺精品奉献人民

电影导演 陈凯歌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年来,文艺界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风貌,以往电影产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已经逐渐得到改善。

在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展映影片,将七个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串联在一起,呈现了一幅生动历史画卷,为主流电影的创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主流电影的创作,或者更宽泛地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我认为应该包含着一个国家的现实和历史,对过去有回望、对将来有前瞻,应该包含着国家、民族的期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与爱的理解。电影工作者应当纯粹一点,电影的魅力只有首先感染自己,才能再通过电影去感染观众。如果为了迎合受众而改变自己的初衷,那就会让艺术质量大打折扣。

五年来,我一直在明确自己的创作初衷,那就是为人民创作。什么是人民?人生经历让我逐渐懂得,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愿意伸出手来帮助你的就是人民。在你精神上有危难的时候,告诉你应该怎么坚持的也是人民。对我来说,人民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一张张具体的面孔,有着特别清晰的样子。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展现的就是人民活生生的面孔,礼赞和致敬的也是创造历史的人民。为人民创作这个理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艺术创作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我的信念。今天的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向心力,热爱国家,为民族进步自豪,怀抱着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能够保证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就是这样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源泉。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今天所拥有、完成的一切,都是从这个了不起的时代里获得的,所以更应该用优秀的作品回馈这个时代。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