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解放初期的崇庆剿匪斗争‖李吉全

作者:李吉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7 11: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解放初期的

崇庆剿匪斗争

李吉全

大军逼近崇庆县

崇庆县,一个建制长达4300年的古蜀大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的传播,让曾是蜀州治所的崇庆县闻名遐迩。但在新中国建立时,崇庆县却尚未解放,那里正经受着新生前的阵痛。

1949年11月初,解放军二野主力及四野一部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开始进军西南。12月初,由一野转隶二野的第十八兵团在贺龙的指挥下,翻越秦岭和大巴山,从北面逼近成都。12月24日,二野在大邑、邛崃、蒲江至新津东南一线对国民党军形成弧形包围。战至27日,成都战役以我军歼敌五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胜利结束。成都城内敌军起义,成都宣告解放。

继蒲江、邛崃、大邑解放后,解放军兵临崇庆。崇庆县这块古老大地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严酷的斗争也将伴随新崇庆的诞生而展开。

崇庆县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20日黄昏,解放军二野某团抵达牛皮场(今集贤)准备翌日解放崇庆县。当晚“民盟”派舒培基等前往慰问,舒向解放军王团长汇报了组建武装的情况,部队当即决定:“民盟”武装集结县城南郊,配合解放军解放崇庆县城。

当晚到牛皮场的还有伪县参议长黄润琴,伪县长宋维基和一些官绅。宋维基捧出“官防大印”向王团长“交权”。解放军因要追歼残敌,故未接受“移交”。王团长向他们宣传了党的政策,要求他们回去后召集有关人士,筹备组成“县人民解放委员会”,维持地方秩序,等待接管。

次日,解放军侦悉崇庆县城内已无胡宗南溃军,“协作军”已宣布起义,遂决定不再进城。

1949年12月21日,崇庆县宣布和平解放。

崇庆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崇庆县委员会成立,图为全体职员合影。

崇庆县和平解放后,为顺利接管崇庆县旧政府,温江地委于1949年底决定张敏任崇庆县委书记、姚体信任县长。

1950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发布命令:“兹任命张敏为崇庆县军事代表,率领工作组去该县实施军事管制。”县委与军事代表是一套班子,对外是军事代表,对内是县委。同时,张敏等首批14名军事代表到达崇庆县。

1月6日,解放军179师师部骑兵排来崇驻防。

1月7日,西南工作团7位同志到达崇庆县。

此时,崇庆县存在一个叫“崇庆县解放委员会”的机构,设在县政府,主任委员是大恶霸、伪县参议长、反共救国军师长黄润琴。在成都解放前7天,他们摇身一变,打出了“川西人民协作军”的旗号。协作军由国民党军原旅长黄鳌为司令,黄润琴为副司令。他们自行宣布协作军起议,崇庆县于1949年12月21日和平解放。

军事代表到崇庆县后,立即开始接管工作。张敏于1月9日宣布“协作军”复员解散。

1月12日,崇庆县人民政府成立并发出训令,公函:“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军政委员会委任姚休信为崇庆县人民政府县长。1950年1月12日正式成立崇庆县人民政府,同时启用印信图章。解放期中临时组织成立的崇庆县人民解放委员会宣告结束。”

崇庆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为解决入川部队的粮食供应,便和从军队抽调来征粮的同志一起组成工作组,下到各乡镇开始建立基层政权和征粮工作。

土匪准备暴乱

黄家大院

崇庆县虽然宣布和平解放,但崇庆县境内的反动势力并没有消灭,他们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一场反革命的暴动正在秘密策划,崇庆保卫战即将在县城打响。

元通是一个有1650多年建置史的古镇,距县城20华里。历史上就是文井江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水运码头。早在明代就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至清代,南方各省客商来此建馆兴业,便有“小成都”之称。

国民党时期,元通以黄氏家族为代表的恶霸横行一时,建立了当时所谓的“元通国”。这里有国民党的“老旅长”黄润馀,“新旅长”国民党立法委员黄鳌,还有控制操纵崇庆县反动党政机构的县参议长黄润琴。他们的侄儿黄光辉18岁担任国民党团长,1934年就曾截击我北上抗日红军。1939年任元通场袍哥组织“景福社”舵把子,豢养荷枪实弹的匪徒300余名,并与茂、汶一带土匪相勾结。川西解放前夕,黄光辉同三江镇大匪首李泽儒等参加了蒋介石在成都办的“游干班”,建立了武装暴乱的核心组织“设计委员会”。

就在黄润琴摇身一变,打出“起义”旗号的当天,黄光辉带匪徒护送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及残部逃窜至怀远时,王陵基委任黄光辉为反共救国军师长,并送机枪30挺、步枪500余支,“官防”大印一枚。

“协作军”被解散后,黄光辉有计划地将所部千余人,枪支600余支,分散隐蔽乡间。

1月24-25日,黄光辉在青城山与灌县匪特召开会议,策划叛乱。会后,返崇至双河等乡镇组织叛乱。

2月7日,黄光辉开始组编叛乱队伍,除收编“协作军”一部外,大部以各乡民团为骨干。

2月10日,“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川康边区总指挥部”总指挥余如海委任黄光辉为“川西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司令。黄光辉开始频繁串联,组织搬运粮食至芶万山区,准备暴乱。

收缩战线 固守崇城

崇庆县委和驻军538团接到川西各县反动势力准备反革命暴乱的通报后,立即下令各征粮工作队和怀远驻军务于2月10日撤回县城。缩短战线,固守崇城。

这时,散布全县的十多个征粮队大部分已撤回,但离县城较远的街子乡工作队11位同志未及撤回,全部被土匪杀害于怀远、双河等地。

怀远工作队随同部队一个连边撤边打,在元通二江桥头与土匪激战,部队牺牲20多人。白马乡等工作队也有少数同志在撤退中被土匪杀害。

西南战役结束后,解放军538团担负起了工作队的任务,进驻温江、大邑、崇庆等地,组织群众剿匪肃特,建立地方政权。崇庆县发生暴乱时,城内驻有538团团部和一营的一连、二连,再加上师征粮工作队和川康游击支队、南下入川的同志共300余人,武器弹药不足,情况危急。

崇庆县委和驻军首长组成统一作战指挥部,决定驻军一、二连为守城主力,地方党政机关和川康游击队在城区维持治安。同时果断决定,立即解除城内国民党警察大队武装,收缴枪支弹药,逮捕阴谋策动原警察大队叛乱的坏人杨静辉,搜出机枪1挺、步枪19支,消除了城内隐患。

守城部队受领任务后,决定依托城墙,保卫崇城。崇庆州城墙始于张仪所筑龙门街,隋大业九年筑子城。唐代设州后,城址扩大。北宋皇祐六年筑土城,明成化三年补筑,周长1680丈,为成都所属州县第二大城。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6年)弃土墙,建砖墙,砖墙围城九里九,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楼。我军在每个城门楼配一挺重机枪,在城西北角西湖塘架6门八二迫击炮。在县政府前十字街口修地堡,控制四面街道。部队一连以少数兵力在城墙上巡逻,引诱敌人射击,消耗敌人。二连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出城反击敌人。

崇城保卫战

1950年2月13日(腊月二十七),崇庆县城外响起枪声,城门立即关闭,土匪对崇庆县城的围攻开始了。

2月14日早晨,土匪开始攻城。我守城部队沉着应战,土匪乱打枪却不敢近前。当夜,我小分队主动出击、歼敌一部。当日撤抵崇庆县城的大邑县委全体人员一同投入战斗。

2月15日(腊月二十九),土匪分三路包围崇庆县城,“川西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司令黄光辉以白马场为攻城指挥部,指挥两千余名土匪攻打北门。“反共救国军川康边区”总指挥余如海(蒋军副团长)纠结一千多名土匪攻打西门。“反共游击支队16支队”支队长李泽儒(惯匪、原胡宗南12军副团长)带三个大队攻打东门。三股土匪共四、五千人,加上协迫的群众共一万余人。

当夜,黄光辉攻城先锋周四维抱着机枪,手持竹筒高喊:“枪打不进,刀砍不入”,抬着竹梯意欲登城。我守城部队待敌接近时,各种火力一阵猛打,迫击炮和照明弹齐放,打得敌人到处乱窜。我军二连乘机向北门外高地出击,一举攻占制高点。在密集火力打击下,那些号称:“枪打不进,刀砍不入”的土匪纷纷倒下,其余匪徒拼命逃跑。匪首周四维被我炮火击中大腿,造成重伤,极大地挫伤了土匪攻城的气焰。

2月17日(正月初一),我军180师140团两个营从温江前来增援,早上从东门入城,上午就把东门和北门外的土匪打散了。但西门外的战斗一直激烈。午后,我一部兵力从西河坝包抄过去,会合从西门出去的部队,将土匪压缩在金带街上。接近黄昏,战斗胜利结束。

主动进剿 消灭残匪

崇庆县城解围后,我军180师540团大部和538团大部及170师一部,立即转入了对土匪的主动进剿。

2月18日(正月初二),538团两个营直捣元通黄光辉老窝,次日返回县城。我538团一部从西门出击雷绍华等匪部,雷逃往大邑山区,后被抓获。大邑县城光复,大邑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随538团二连返回大邑县城。

同日,我540团两个营和136团一部在三江镇与李泽儒所带匪徒激战一天多,李匪遭重创,在逃窜中又屡遭我军打击,迅速土崩瓦解,李匪藏匿成都,于6月13日在成都被捕。

黄光辉先后逃往芶万及茂、汶山区后,一面加紧与国民党潜伏特务和匪首联络,成立“复兴军西南游击军”,一面抢粮上山,发起第二次武装暴乱。县委决定,坚决进剿股匪,继续开展征粮工作。

3月16日,“复兴军”匪部千余人围攻怀远镇,解放军与区公所干部扼守西门李家大院碉堡,入夜与接应部队汇合返回县城。

3月19日,解放军分三路围剿“复兴军”,黄光辉匪部遭到毁灭性打击。经过我军几次围剿和政治瓦解,“复兴军”彻底土崩瓦解。3月中旬,崇庆县股匪基本被消灭。

5月24日,黄光辉只身潜回元通青石桥表兄王旭家藏匿。次日被解放军从王旭家粪坑中活捉,6月在成都和其余匪首被执行死刑。

崇庆县土匪被基本剿灭后,崇庆县于1950年3月31日至4月4日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崇庆县从此走上了和平安定的社会发展道路。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李吉全( 崇州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供稿:中共崇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崇州市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