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关于巴中建设“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的几点思考

作者:罗之聪 来源:巴中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5-16 15:56:00 浏览次数:3503 【字体:

巴中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巴中市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的发展战略,作出了推进“文旅资源向文旅经济跨越”“建成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的重大决策,应发展之势、合市情之实、顺民众之意。巴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25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个中共党史教育基地,12个4A级风景区,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化名镇,13个中国传统村落。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全市现有革命遗址909处,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位居全省各市州第一位。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四川有9处,其中巴中就有5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涵养巴中人文精神,建设“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和“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资源丰富、条件成熟、大有可为。

793a77ea9df34b5b8e11f01b19e89048.jpg

统筹协调谋划,综合开发打造

围绕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的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谋划设计“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及“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综合开发打造巴中历史和红色文化名片。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整合宣传、旅游、史志、文物管理和民政部门的职能,加大对各类景区景点及革命遗址遗迹的行政及法律保护力度,杜绝各类人为破坏损毁,对年久失修的予以修缮。坚持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红色旅游、巴人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生态旅游、森业康养协同发展,在景区、景点及线路上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绿+特”融合的旅游业态,整体打造知名旅游品牌,让游客既有思想上的升华,又有身心的净化;既有精神、道德上的感悟,又有感官、健康上的享受。坚持全市“一盘棋”的理念,统筹开发利用境内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打造五县(区)内旅游景区景点及线路,在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打造上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亮点;在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景点风格、展陈内容上切忌同质雷同、千篇一律,避免重复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坚持文化为魂,深植文化元素,体现文化特色,特别是要在城乡风貌上体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城镇街道、广场、交通要道和村口社区设立体现主题文化的雕塑、文化墙、固定标志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名城氛围。

深挖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必须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提炼核心精神,涵养红色基因、传承红军精神。巴中是红色沃土,革命战争年代,12万人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红军后代、革命后代,我们的血脉里沸腾着红色的基因,理应认知好、传承好、弘扬好先辈先烈伟大的红军精神、厚重的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涵养笃学、朴实、勤劳、尚美的巴中人文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红四方面军及川陕苏区历史,挖掘提炼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考证编纂革命史籍,创作红军题材、红色文化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让红色文化、巴中人文精神深植于老区人民心灵深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党史文化、红军文化,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推进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三微一端”等媒体开设栏目,讲好党史故事、讲好红军故事、讲好巴中故事。加强干部队伍党性党风教育,把红色文化、党史文化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课程。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坚定信念信仰,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中小学逐步推行“三个一”的红色文化教育,即一人一本红色文化书,一周一节传统教育课,一期一次参观瞻仰。

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旅游精品

着眼于高品位打造“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旅游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深入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景区景点品牌。重点打造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空山战役遗址、恩阳红色古镇等红色旅游景点,与光雾山———诺水河等生态旅游景区形成“红色”“绿色”配套的精品旅游线路。注重把历史文化、巴人文化、民俗风情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推动红色旅游与科考式旅游、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游相融共进。突出红色旅游的资政育人功能,让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把干部培训教育作为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同各地党校(行政学院)及高校的对接合作,承接全国各地干部培训团队开展革命传统、党性党风现场教育,把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建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逐步改变革命遗址遗迹场馆等红色旅游景点静态有余、动感不足、千人一面的风格,通过开发动态化、参与式、自助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教育性、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场景的布置、场馆的展陈注重运用IT技术、声光电等手段从视、听、嗅觉上帮助旅游者达到高峰享受。注重开发特色化、体验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比如“当一天红军”,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听红军故事等等,增强旅游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探索通过现场表演、实景演出、场景再现等方式增强红色旅游的动态感、现场感和震撼力,设计“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参与性旅游产品。比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当年红军空山战役情景,通过一定的声效、光效、烟雾及玩具武器等再现当年壮烈的战斗场面,甚至可以让游客扮成红军实际参与“战斗”,亲身体验革命之艰辛、胜利之不易,激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怀,达到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

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宣传推介

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着眼于吃住行游购娱,着力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巴中旅游景区景点众多,但大多比较分散,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方便快捷的核心精品区。在交通建设上,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提高道路等级,尽可能缩短景点景区之间的行程,加强景区周边酒店宾馆建设,改善吃住条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推介巴中绿色食品、土特产品的同时,注重红军用品、文化用品、巴人文化等具有巴中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支持旅行社团发展,提高导游解说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行得顺畅、吃得健康、住得舒适、玩得开心、购得放心,对“五彩巴中”有深切体验。加强宣传推介,大力宣传“五彩巴中”,深度宣传巴中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办巴中文化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巴中开展讲座,举办红色文化、巴人文化研讨及投资促进活动,制作传播巴中旅游宣传专题片,绘制发行巴中旅游地图,全方位、大声势、高密度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巴中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加强与井岗山、延安、遵义及周边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巴中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事业整体发展水平,高品味打造“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和“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

(作者单位:巴中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中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