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教育】成都百年名校寻访——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5-04-01 15:44:19 浏览次数:142 【字体:

成都百年名校寻访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1908,锦江畔,接照壁

爱国志士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

在蓉城播下教育的种子

薪火相传,百年未断

师友如云,桃李满园

铸就的是守正风骨

练就的是创新气度

——这就是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以下简称“成师附小”)

学校门楣(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赤诚教育至此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泱泱中华饱经忧患,爱国志士纷纷求学于海外,苦苦寻求救民兴国之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都府华阳县举人陆慎言(号绎之)赴日考察学务,归国后他怀揣“欲救垂危之国势,必自教育之大兴大革始”的思想,与陈罗德夫人变卖家产、私人筹资,于1904年2月在成都租江渎庙(今文庙西街)侧端姓家东庑作校舍,创办 “淑行女塾”(四川最早的一所女校,成都师范学校前身)。

创始人陆慎言先生及其夫人席子珍女士(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1906年,“淑行女塾”改名“淑行女子中学堂”,发展成了正规的中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师范教育在制度上得以初步确立。同年“淑行女子中学堂”开始招收师范生。1908年,改名为“淑行女子师范学堂”。

为了给“淑行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们开展教学实践, 1908年,陆慎言校长在文庙后街创办了 淑行女子师范学堂小学部(成师附小前身),由此拉开了“赤诚附小,百年流声”的序幕。

百年流声溯清源

1912年,“淑行女子师范学堂”及小学部一起由四川巡按使公署教育科(1924年改为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1914年,“淑行女子师范学堂”奉命改名为“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同年,四川省行政公署划拨红照壁街原清代理事同知府旧址给小学部。

1935年秋,国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四川省政府令“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女师”)。

抗日战争时期,附小以赤诚之心跋涉前行。1939年5月上旬,为了躲避侵华日军空袭,保护学校师生,学校遵循政府法令,与省女师的400余师生从水路疏散至彭山县城。

师生校外实践活动(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1949年12月,省女师改名为“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幼稚师范联合学校”。次年又更名为“川西成都女子师范学校”,由川西行署文教厅直接领导,附小随之更名为“川西成都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53年,改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学校”,附小随之更名“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一师附小”。

1958年秋,“一师附小”划归成都市教育局师范部直接领导。

1960年,因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扩建,“一师附小”迁往梨花街12号。

梨花街校址(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1970年,“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学校”与创办于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后更名为成都第二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成都简易师范学校”。

1971年,“成都简易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附小随之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91年,东城区教育局将光华街幼儿园旧址部分校地划拨给了附小。

2001年,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并入成都教育学院。

2006年并入成都大学,组建师范学院至今。附小更名为“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并沿用至今。

2006年初, 成师附小从梨花街搬迁至现学道街校址,并于2008年迎来了百年华诞,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学道街校址(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弦歌不辍绽芳华

成师附小秉持“教育救国”初心,遵循“勤、洁、公、实”的校训,赤诚教育、追求卓越,走出了一条 “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同步推进的学校发展之路,形成 儿童立场鲜明、课改研究扎实、德心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儿童立场鲜明。学校历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了 “儿童过高质量的校园生活”的教育主张,以课程重构和教学研究改革奠定根基,以多元活动和民主管理规程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变革学校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成师附小学子(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课改研究扎实。学校始终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以 “培养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着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构建六大领域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构建了 儿童参与式教学模式,旨在助力儿童达成“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创”的成长愿景。通过创新教学策略,精准把握学情;以“激发——体验——创生”作为整体进阶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施个性化学习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通过制定民主化教学管理规程,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搭建智能化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元的资源;运用循证式教学评价方式,以数据为依据,科学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这些举措,打造出高质量课堂新形态。 学校的参与式教学相关成果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参与式教学(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德心深度融合。学校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总结形成 “德心融合 情知交融 知行合一” 的德育工作思路,探索形成系统思考构融合课程、环境营造润温暖心灵、丰富活动促多样发展、综合实践链真实生活、融合管理助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增育人质量六条工作路径,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的《德心融合 情知交融 知行合一》案例 入选教育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

学生在艺韵空间创作(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117年来,学校以丰厚的实践经验为基石,以文化立意引领改革实践,开拓创新、蓬勃发展,荣获诸多荣誉。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

全国巾帼建功示范岗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全国红旗大队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四川省文明单位

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

首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

四川省首批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悠悠锦江,韵扬百年附小

方寸学堂,腾飞鸿鹄之志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是成师附小的使命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质量校园

是成师附小的初心

百年风雨兼程,坚守“勤洁公实”

在积蓄的底蕴中,继续谱写华章

图源: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校长面对面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黄敏洁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

小志:

您觉得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在117年的发展历程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

黄敏洁:

学校在百年办学中始终坚持守正立新。“不变”的是成师附小人坚持率先垂范,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魂,其在学校发展中转化为“赤诚教育,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变”的是百年风雨征程,学校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行动,它体现在坚守儿童立场下的课程建构、教学改革、班级建设与教师培养等方面。

因此,成师附小既是成熟的,师范精魂推动着学校稳步发展,成师附小又是新鲜的,厚重底蕴已化作智慧的沃土,滋养着新芽。

小志:

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如何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黄敏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国的教育体系从满足“量”的需求走向实现“质”的提升,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厚植教育沃土,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基,是教育强国时代名校的使命担当,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是深化课改行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二是集团化办学,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开展“青蓝工程”项目,打造卓越名师,培育青杏教师。

来源:成都方志

文/图: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