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教育】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卢加强《田园教育手记》荐读‖杨明强

作者:杨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18 15:22:32 浏览次数:50 【字体:

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卢加强《田园教育手记》荐读

杨明强

今年春节前夕,我有幸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卢加强先生快递馈赠的新著《田园教育手记》,甚喜。次日启程飞往海南旅居两个月,随身带了几本文友新书,《田园教育手记》成为我的第一部案头物、枕边书。

卢加强新著《田园教育手记》

来到海南,因候鸟式旅居的各界朋友很多,谋面品茗、交流和餐叙频繁,因此拜读卢博士新作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好在逐一细品慢阅,收获更多。

初读著名学者李行健、唐小平先生分别为该书所作的“序言”和作者卢加强先生本人的“自序”与“前言”,就一下子感动了我,打动了我,震撼了我。再通读全书的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倾情教育的情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读罢全书,掩卷沉思,作者对传统教育的借鉴,对当下教育的针砭,对田园教育的呼唤,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深受感染。

对于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卢加强先生既是一个丰富的阅世者,也是一个忠实的践行者。他曾任遂宁市旅文委主任、遂宁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隶属四川省文联管理的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博士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田园牧歌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30多年来,出版专著多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华文化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媒体和平台发表专家观点和系列文章。多岗位社会视角,长期扎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加强先生,对教育拥有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拥有独到的见解和理念。近年来,他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果,不断赢得教育界和学术界认可,以及中学、小学、幼儿园师生和家长青睐。

《田园教育手记》的作者,他首先是一位家长,一位睿智的父亲,他用了20多年时光,陪伴一批孩子在生活、学习中观察、思考与感悟;他又是一位作家、书画艺术家,还是一位社科学者,一位教育达人。几十年来,他从一线教书育人,到政府官员;从国企董事长,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求学深造,继而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

早在20多年前,加强君便开始在教育圈子里践行“四轮书院”理论。他认为,人生就像开车远行一样,有了家庭的轮子、学校的轮子、社会的轮子和自然的轮子,才能平稳运行和奔驰。而这四个轮子,也正是人生成长的四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成长的四边形,每一边都很重要。他认为:家园是锚,让漂泊的数字灵魂记得来处;校园是帆,在知识海洋中保持求真方向;社区是桨,用实践力量划向共同体的彼岸;田园是舵,于技术狂澜中把握自然节律。通过这样的“四轮教育”,以彰显人类的诗意栖居,让人性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卢加强先生应邀到校园作“四轮教育”专题报告

随后,他又建起“田园牧歌书院”家长群、“少年中国行”游学群,引领着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家长和朋友,致力于田园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探索和创新。

实践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将其田园教育的理念及其影响,从作者的社交圈、朋友圈和同学圈辐射到社会各界,并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

通观《田园教育手记》,全书120多篇教育随笔,20多万字,大多数是加强先生带领硕士、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到田园和书院的教学实践与感悟,等于真真切切的教学实践和田园教育的实况录像,其真知灼见令人感同身受,令人信服与钦佩。

卢加强先生在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与家长代表分享“田园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拜读全书,结合笔者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值得称道、学习和借鉴。

直击教育时弊 探索创新方向

通过20多年观察与思考,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从开始识字,就一直被关在书房里、校园里,关在校园的作业和考试的卷子里。天天只读“有用”的书,检查要考试的书,死记硬背要升学的书。知识本身是有趣的,很好玩的,孩子的学习,就像成长需要吃饭一样,精神的食粮是生命本身的需求;而当下,这一本能逐渐变成一种任务,一种功利,一种每天的考核。且这种考核,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孩子被校园关闭了整个童年,在他们周围建起了一道隔离带,与社会隔离开来,与家庭亲情隔离开来,与大自然隔离开来。现代教育的标准化课堂、考试阅卷机器扫描、ABCD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千人一面,将人性中最活泼、最生动、最富创造性和最亮丽的个性模式化了。

作者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把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主体意识已逐渐淡漠了,很多家庭都把教育的主体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当前,应试学习在分数技巧及标准化答案的强势引导下,也变得小心翼翼,功利乏味,学生天生的个性化才智因追求共性化的分数而变得平庸化,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的基本原则被抛弃一边,分数作为炮火让千家万户投入一场内卷的战争,读书的第一要务是为了分流,为了选择和淘汰,而非成就人才,一代人烂漫的青春在内卷中失去了创新性冒险而平庸化,国家创新发展活力在教育平庸的内卷中日渐式微。不少孩子,小学阶段就经历封闭式住校,追求每科标准化高分,与青少年特征极相违背,是近乎疯狂的教育内卷。小学阶段本应该偏重于劳动、生活与实践。

更有甚者,不少学校唯作业考试论,学校片面以分数为万能,唯分数唯作业考核,把老师逼迫成了“鸡娃”的帮凶,以畜牧业思维及考评模式管理教育,不少地方,愈演愈烈:教育局长成了畜牧局长,校长成了董事长,老师成了企业打工仔,学生成了车间产品。不少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没有做真正的教育,天天忙于用作业、考试对学生智商层层筛选。考而优则胜,考而劣则汰。结果,高分者走出社会未必是优秀者、创造者,低分者则失去发展自我特长的机会,这也是违背“因材施教”的一大后患。

对此,作者经过20多年教育实践与研究,本着针砭时弊、革故鼎新和传承创新的原则,推出了他研发和倡导的“田园教育”理论,从而以“四轮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田园教育)助推当代教育的创新发展。

田园教育理论 可信可鉴可行

纵观中外教育史,其私塾教育和书院教育,至关重要的本质特征都是关于人的教育。从卢梭的自然教育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从裴斯泰洛齐的生产教育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平民教育,有关对青少年的教育理论,都在不断发展创新中。

作为躬身教育战线30载的跨界学者,卢加强既是美学领域的大专家,也是“田园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中国田园牧歌》中提出“让教育回归生活本源”的哲学思考,与很多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教育生态,越是在技术狂飙的时代,越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家庭教育,始终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最初土壤,是任何科技都无法复制的“精神基因”。

作者提出“田园是生命的源泉,是童年的沃土,是诗意的远方,是开放的图书馆”。卢加强在田园教育的实践中,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在田园中、在大自然放飞自我,共同演绎了一首“少年中国行”的童年凯歌。

在学校师生苦不堪言、社会各界怨声载道的学校教育高度内卷的当下,作者通过20多年扎实调研与实践,在困惑、反思和深度研究中,毅然扬起放飞教育理想的风帆,致力于田园教育理论的开拓、创新。近年来,卢加强倡导的田园教育理论,融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于一体,并悄然躬身踏实践行,引领了一批又一批家长朋友和一线教师开展田园教育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田园教育,作者特别注重对教育的心理研究,重视对人的天性的关照和考量。他把田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出发和归宿,注重对孩子天性的发现、呵护、引导和升华,此乃抓住了教育行为的最明智之举。在田园教育中,他还重视现代伦理学成果的运用,“知情意行”是田园教育人格塑造的基础。在中国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教育方式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而作者所倡导的田园牧歌教育,是离开课堂的自然教育、乡间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总和。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提出“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学习知识、情感教育、意志力和执行力。这四方面的全面培养,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基础。

“知情意行”,是田园教育理论中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孩子在成长中人格塑造的基础。作者认为:在高考指挥棒主导教育学习的当下,既要努力适应规则,也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只注重孩子的书本知识灌输,而忽略了生活中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浸润和培养。田园教育的理论认为:思维和能力素养,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基础,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12种思维,和健康力、交往力、独立力、学习力、抗压力等9大能力。

他殷切希望家长们做“共学型”家长、“赋能型”家长、“协同型”家长,希望家长们行进在终身学习与自我成长的征途中,以爱为舟,以智为桨,共同守护好孩子的精神家园。

面对AI时代带来的教育焦虑,作者提出了人类文明升级的终极命题,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田园教育这“四轮教育”,来培养技术无法复制的“鲜活人性”。他还颇富创意地提出由“内卷劳绩”到“四轮教育”的话题,殷切期望家长们达成“四不原则”的承诺:不抢跑、不克隆、不设限、不认输。

作者还指出:推行田园教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的引领带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不是知识的“二次搬运”,而是价值观的代际传递;不是技术的被动适应,而是心灵的温暖守护。他希望学生家长以此为新的起点,让“家庭教育”成为“四轮教育”中最具人文温度、最富成长韧性的动力源。

由此可见,田园教育的理论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借鉴、可以推行的。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倡导“科感”

诚然,早年的私塾教育和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教育,先生教较少学生,是先生用个人魅力、知识、言行和言传身教去培养人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与推动另一朵云”;是通过师生间的眼神传递、心灵交通,也是一种带温度的教育,近距离的教育。因此,这两种教育,有一种气场,因材施教的特点更鲜明。

当今的教育,应尝试把我国传统私塾教育的优秀教育模式和我们如今的社区文化相结合,构建社区书屋、社区书院,让私塾教育好的一面薪火相承。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兼顾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优势,把传统的精华用于田园教育中。同时,与古代私塾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是家庭教育,这也是田园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家庭教育贯穿孩子的一生,而优良的家风,又是保证维持一个家族兴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卢加强先生倡导的田园教育理论,既有我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传承,还有现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裴斯泰洛齐的生产教育,晏阳初博士的乡村教育、平民教育;有关青少年的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近年来,中国田园牧歌理论倡导者卢加强先生,提出并践行了田园教育,可谓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的新时代,充满了新的朝气和蓬勃的生命力。

卢加强先生的田园教育理论,既有传统教育的精华,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他提出的“科感”一词,颇有新意和时代性。古代、近代教育,大多热衷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热衷于文字游戏和引经据典的考证;当下的儿童教育,常见于音体美兴趣班,而科技兴趣班、实验室兴趣班极少。可见,不少学校和家庭不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从感官的角度认知世界,而不是科学地、理性地认知世界。

对于科技本能感觉,卢加强先生称之为“科感”。他倡导孩子们从幼小的心里就该有“科感”。他认为:这种科感,与我们今天的美感、乐感、语感、体感一样,成为生命的一种文化基因,成为中国孩子的一种血脉基因,成为田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养分。因此,就要努力让当下的田园成为科技的田园、智慧的田园和生态的田园。田园与城市相通,田园也是和地球村相通的田园,地球都在一个村庄,我们的田园当然是连接了七大洲、四大洋,连接了大学的实验室和大学的图书馆。

作者杨明强(中)与卢加强先生(右二)等文友合影

鉴于此,卢加强先生通过20多年教育科研实践,将其真真切切的见闻感受,用实践心得的形式,用谈话的方式,一篇一篇记录出来。他的这本书,既在去内卷的当下找到了超越内卷“望子成龙”的路径,也是“田园教育”理论的生动再现。《田园教育手记》本身就是一本立足“田园”,近年少见的家长读物;更多的是卢加强先生在给读者朋友亲切交流,就像一个老农在绿色而充满希望的田野里坐下来喝杯茶,和你悠闲自在地摆龙门阵、拉家常。我们也以此真诚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家长朋友,能一起走进田园,和我们一起吟唱田园牧歌,一起探索实践田园教育,从而将教育的理想打造成理想的教育。

2025年4月17日于成都光华村皓月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招生考试报》原主编〕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