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我的驻村扶贫故事‖杨超
我的驻村扶贫故事
杨 超
2019年4月,我被单位派到开江县梅家乡小方城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两年多来,我看到了村民享受C、D级危房改造的开心,村民饮水有保障后脸上露出的喜悦,感受了村民的热情和淳朴,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满足。而这一切努力,都源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真帮实扶,让小方城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小方城村聚居点新貌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时刻以他人为鉴,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驻村以来,我认真履行驻村干部职责,始终坚持扶贫初心,勇担攻坚使命,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总结,努力提升自己。回想一年多的驻村工作,对比此前的自己,有明显变化。
初到小方城村时,自己心里还是有落差的。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产业发展较薄弱,村上年轻劳动力少,留下的多数为孤寡老人和小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刚开始,我面临着大多数新驻村干部一样的窘境。由于对村民不熟悉,本想热情打招呼,可又不知如何称呼;对扶贫政策不熟悉,不能及时解答贫困户咨询的问题,对方脸上热情洋溢的笑脸瞬间失去了颜色;在调解村民矛盾时,因话语干瘪,显得很被动。解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成了我作为新驻村干部的首要任务。
公事不多时,我经常邀上驻村同事到村民家入户走访,跟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慢慢地与他们就熟络了,平时还经常帮助村民做一些实际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国家扶贫政策不熟悉时,我就主动向村干部、驻村同事请教。通过不断学习,将政策牢记于心,相关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也快速地融入到小方城村这个大家庭里面。
帮助村民晾晒稻谷
在入户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了小方城村3组80多岁的老人文会中,他居住在破旧不堪的土胚房中,部分围墙已出现垮塌迹象。通过向村支两委了解,得知老人的儿子曾患有精神病,在新疆打工,工资很低,老人一直居住在自己的旧房子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多次向上级乡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争取政策,终于在2019年7月开展的“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的政策下,落实了文会中的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得到2万元的财政补贴。当年9月完成房屋修建,随后老人搬迁入住。现在每次见到老人,他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甚是开心,我也倍感欣慰。
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要想脱贫致富,将贫穷的帽子摘掉,光靠国家政策补贴是不行的,经村支两委商讨,我们最终确定了“稳住现有产业,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将原先的输血式补给变成造血式发展。经大家一年多共同努力,“大雅一号”迎来第一批大丰收。后期我们还将丰富村级产业链、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争取把预期规划的中药材黄精种植落实到位,让小方城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发展。
驻村工作队员为“大雅一号”修枝、施肥
在驻村的日子里,看到小方城村困难家庭住进新房子,产业得到发展,村民的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日子越过越好,我十分欣慰。小方城村的驻村经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块温暖的土地,土地上这群可爱的人,将是我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超(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