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间文艺】薅秧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3 14:57:55 浏览次数:611 【字体:

薅秧歌

传唱范围及时间

薅秧歌传唱于巴中市恩阳区等川北地区。

薅秧歌是一种传统民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隋唐时期流行的《竹枝歌》,源于四川东部及重庆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竹枝词》,使川东北民歌广为传唱。《巴州志·风俗篇》有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合,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

曲谱及歌词

大田薅秧行对行

大田薅秧行对行,两个秧鸡在歇凉。

秧子林林倒好耍,薅秧棒儿不认黄。

半天下雨半天晴

半天下雨半天晴,斑鸠爱的刺巴林。

鱼儿爱的秧田水,情妹爱的勤劳人。

莫把地下坐起坑

歇了会气就起身,莫把地下坐起坑。

脚下是个邪魔地,坐断龙脉草不生。

秧田里头稗子多

秧田里头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

既要弯腰扯稗子,还要抬头唱山歌。

大田薅秧不唱歌

大田薅秧不唱歌,薅起秧子懒梭梭。

女的连连打呵欠,男的赶倒把烟摸。

产生背景

薅秧是指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在插秧后不久就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拔秧的目的是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熟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想象,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或打情骂俏等,渐渐地,这些相互的交流就成了简单机械劳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薅秧歌”。

主要特点

薅秧歌一般由两句、四句的七言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歌唱过程中有一人领唱,多人合唱,也有两人对唱的形式,内容多以反映田间劳作或男女之间的感情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流传下来的薅秧歌中多以情歌为主,这在薅秧歌中表现尤为明显。

薅秧歌歌词以二二三节奏的七言句式为主,一首歌大都为四句,第一句常与薅秧场景有关,如“大田薅秧先薅角”“脱了花鞋拖过脚”等,其余几句由第一句引发。恩阳薅秧歌的声腔高亢豪放,调式灵活多变,旋律婉转悠扬,节奏相当自由,能够把劳动人民的粗犷旷达、艰苦卓绝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劳作时演唱薅秧歌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单位: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

供 稿 人:晏 陶 陈彦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