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孙学元 ‖ 苔花牡丹开 ——记美姑县史志办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作者:孙学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28 16:25:49 浏览次数:494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苔花牡丹开

——记美姑县史志办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孙学元

 位于大凉山腹心地带的彝族聚居县美姑县,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的地方史志部门,本身力小量弱,既没有项目和经费来源,也没有适合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专业技术支撑,如何开展和服务于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呢?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年来,宛“如米小”“苔花”的美姑县史志办,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地结合史志工作特点“显神通”,开如“牡丹”,剑指“穷鬼”,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出力献智,呐喊助威。

 一、决战脱贫攻坚,联乡单位拉木克库村提前1年实现脱贫摘帽

实施“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域同步全面实现小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各级各部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美姑县史志办在这场战斗中,冲锋陷阵,联乡单位九口乡拉木克库村提前1年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根据美姑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史志办的扶贫联乡单位由原来离县城23公里、基础条件较好的牛牛坝乡阿波觉村调整到离县城38公里远、基础条件较差的九口乡拉木克库村。

当时,该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330户115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村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怨”思想,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需要在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面对严峻形势,美姑县史志办勇敢挑起这副重担,毅然派出党员、业务骨干廖加伟担任该村第一书记,派出1名业务骨干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其余职工为帮扶责任人,每人负责帮扶9户建卡贫困户。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县史志办全体职工与拉木克库村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一道,扎实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充分利用村农民夜校,组织村组干部和建卡贫困户学习中央、省、州和县委、县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政策和帮扶措施,分析村情,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县史志办全体职工同村组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嘘寒问暖,与贫困户同劳动,拉家常,讲扶贫政策,开展思想发动,鼓励大家移风易俗,苦干致富。2017年,县史志办协调县有关部门,向烟农补发欠款24万元,向建卡贫困户发放“借羊还羊”款10万元,“借薯还薯”2.5万公斤,指导村民科学种养,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又协助办起村幼儿园,解决了30多名幼儿入园难问题。2016—2017年两年间,组织村民种植核桃29000株、花椒7500株,为全村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美姑县史志办组织召开帮扶干部和村组干部大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作者 供图)

2018年4月,县上决定拉木克库村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由2019年提前到2018年全面完成。困难面前,美姑县史志办没有选择退缩,再次增派2名职工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协助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进一步开展思想发动,搞规划、调土地、购建材等。这时,上级又派来两名省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充实帮扶干部队伍。熟悉地情、会讲彝语的县史志办党员、副主任洁松主动请缨担任村第一书。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阿苦鲁清、普云和省综合帮扶队员杨兆帆、罗仕平,吃在村上,住在村上,几个月没有回家一次,整天与施工单位协调相关事宜,组织建卡贫困户抢修抢建,检查督促工程质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到10月底,村“两委会”多功能活动室、村民入户路、84户建卡贫困户的安全住房和5户建卡贫困户的异地安置房等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引水工程、安全用电和网络通讯等也相继投入使用,上级还送来桌凳、储物柜、电视机等“四件套”,彻底改善了建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年该村粮食生产也获得大丰收。建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粮食7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3900元以上,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三组的建卡贫困户、70岁的彝族老人阿体石都入住新房那天,激动得热泪盈眶:“啊啵,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呀,共产党真是我们彝族人民的大恩人啊!你们帮扶干部卡沙沙(谢谢)罗!”

拉木克库村三组建卡贫困户阿体石都高兴地说:“这是帮扶干部指导我去年种收的粮食。”(作者 供图)

是年底,拉木克库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地通过上级检查验收,提前1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拉木克库村完整、规范的脱贫攻坚工作档案(作者 供图)

2019年以来,美姑县史志办继续抓好联乡单位九口乡拉木克库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和带领村民继续开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控辍保学、禁毒防艾、安全生产和产业发展。组织有条件的村民300多人次参加电焊和厨师技术培训,组织建卡贫困户30多人外出务工,巩固了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截至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7000元,远远超过规定的人均3元标准。县史志办还积极协调该村涉及的乐西高速公路工程、新修乡政府办公楼工程、新修乡中心校工程占地,处理农户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有力支持了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受到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和表扬。

美姑县史志办组织拉木克库村建卡贫困户参加电焊技术培训(作者 供图)

今年以来,美姑县史志办全体职工、综合帮扶干部继续与拉木克库村村组干部,坚持一手抓新冠肺炎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目前,该村没有发生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已经全面完成春耕生产任务。共种植马铃薯200 亩、包谷800亩、荞麦90 亩,完成嫁接核桃4500棵,种植生姜100亩,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组织完成回收2017年的“借羊还羊”资金26万余元,还组织实施11户边缘户危房改造,积极推进非建卡贫困户“三建四改”工程。

美姑县史志办组织拉木克库村村民种植生姜,发展生姜产业(作者 供图)

二、在《美姑年鉴》中,全面记录脱贫攻坚和特农产品、中药材

记录历史,服务当代,奉献社会,是史志工作者重要的初心责任和使命担当。2016年以来,美姑县史志办创新思维,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美姑年鉴》过程中,前置彩图专门设置“‘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板块;条目设置上,增设各乡镇和各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每年报送3—5张照片,全面记录和真实反映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到目前,累计已选刊生动反映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照片120张,形成20个板块;36个乡镇和所有县直部门每年都及时报送脱贫攻坚工作文字稿件。《美姑年鉴》图文并茂全面完整地记录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历史。

为进一步打开美姑县特农产品和中药村的生产、加工、销售局面,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致富,美姑县史志办在编纂《美姑年鉴(2018)》中,在农业农村工作彩图上,有意识地设置“特农产品”专版,使用10张图片。在文字稿件安排上,专门设置“特农产品”和“中药村”条目,全面详细记述美姑荞麦、山羊、岩鹰鸡、脐橙、核桃、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黄牛、绵羊、乌金猪、芫根萝卜、莲花白、芸豆、猕猴桃、魔芋、金银花16种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地、种植方法、特点、营养价值和美姑贝母、灵芝、天麻、党参、玉竹、虫草、金钱草、木香、黄芩、黄精、木瓜、益母草、附子13种地方中药材的产地、产量、特点、药用价值等。2019年该年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投资促进局以此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和产品促销活动。县农业农村局更是据此及时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申报包括美姑县荞麦、芸豆、芫根萝卜等8个特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向国家农业农村部申报美姑县乌金猪、莲花白、大红袍花椒、马铃薯、核桃5个特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

美姑县史志成果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绍洋高兴地说:“县史志办在《美姑年鉴》编纂中,有意识地编入全县特农产品和中药材,既为全县特农产品和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史志依据,也为县农业农村局申报这些产品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提供了史志依据。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当代的大好事,是真真实实地助力脱贫攻坚和助农增收啊。”

三、 在史志宣讲、地情研究方面服务于脱贫攻坚工作

开展史志宣讲和地情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是史志工作者的又一重要初心责任和使命担当。

2018年6月底,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调集的597名各类干部陆续进驻美姑县,开展综合帮扶工作。为进一步帮助他们熟悉县情,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美姑县史志办从当年7月10日起,组织职工先后深入九口、依果觉、洒库、龙门等乡,向省综合帮扶队队员宣讲美姑县情、经济社会发展和民风民俗以及历史文化,并向他们赠送《美姑县志(1991—2009)》《美姑年鉴》《中国共产党美姑执政实录》和地情文集《青青美姑河》《美姑县域经济发展探索》《苦干的大旗呼啦啦》等1000多部。省综合帮扶队干部激动地说,县史志办的热情宣讲和赠书活动,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尽快认识美姑县的乡风民情,更好地融入当地群众生活,能更有效地研究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脱贫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美姑县史志办结合史志工作特点,组织职工调查研究,撰写的文艺通讯《探访美姑最后的瓦板房:秘境家园四季吉》和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关的特稿《翱翔在市场蓝天的“战斗鸡”:美姑岩鹰鸡》《烙着“美人痣”的黑山羊:美姑山羊》等,先后报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资政参考,并在《方志四川》《凉山日报》《美姑宣传》等媒体发表。这些稿件,既传播了地方史志文化,又成功地艺术地推介了地方特色农产品,为扩大再生产、开展产品深加工和扩大市场销路提供了方便。 

2015年大规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美姑县领导多次要求宣传弘扬依波沃“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美姑县史志办想为县委、政府所想,在2017年组织编著出版了《苦干的大旗呼啦啦》。该书重点收录了以美姑县的历史人物、革命烈士吉克木曲和典型村依波沃村、板诺洛村等为素材写作的重要通讯和散文等稿件,出版后及时送到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干部群众手中。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关键时刻,县史志办的辛勤工作全面弘扬了依波沃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鼓舞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战天斗地、挑战贫困的斗志。

去年2月,美姑县史志办主动诚邀诗人、作家许岚前往美姑县采风,并向他详细介绍美姑县浓郁的民族历史文化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赠送美姑地情书籍和史志资料。许岚先后创作出反映美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彝族人民生产、生活新变化和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诗作《美姑河》《美姑红》,去年5月10日在《中国艺术报》发表;还创作出由《目光,握在一起》《火塘》《美姑月》等6首诗作构成的《美姑的色彩(组诗)》,是年5月14日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这两组优秀诗作的发表,特别是《美姑的色彩(组诗)》的发表,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把美姑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发生的深刻变化“抬上”了亿万干部群众关注和学习的“学习强国”大平台,这对美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个更好、更高的形象宣传和艺术推介。

美姑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吉克拉洛感慨万端地说:“县史志办这些成功之举,多方面、多角度、高质量地展示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也助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美姑县史志办全体工人员

清朝诗人袁枚诗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年来,美姑县史志办这朵“如米小”的“苔花”,克服重重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拔剑舞剑,直指“穷鬼”,“开”如“牡丹”,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奉献了基层史志工作者的力量、心血和智慧。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孙学元(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史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