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形成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整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4-11 08:45:03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的出版发行,是继2022年《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之后,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内容和主要成果的又一次全方位呈现。《文选》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命题、重大任务,生动呈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脉络、发展逻辑及其与经济发展实践同频共振的特征,既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又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为新形势下把准经济发展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在《文选》中,“市场经济”一词高频出现,清晰勾勒出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过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为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遵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就这一理论命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为我们在实践中准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统一关系提供了指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等,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善于从发展变化的实践中总结提炼新的认识、又以新的认识成果指导实践的优良传统和理论品格。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指出:“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整逻辑链条和理论体系,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举措。在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显现出多方面突出优势。

从理论上看,实现了对以往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创造性地构建起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基点上的有机统一关系,进而在经济发展理念、价值取向、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中国阐释和中国表达。在发展理念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局限,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颠覆了传统理论将效率与公平视为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要求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运行机制上,超越了传统理论对行政指令的过分依赖或全盘拒斥,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密切互动与合作。这些创新命题和观点不仅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实践上看,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一是所有制结构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桎梏,通过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既增强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又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通过统一公开的市场规则、高效顺畅的要素流通机制和制度型开放举措,打造竞争充分、开放有序、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机制保障。三是宏观经济治理更加有力有效。党和政府通过中长期规划的战略导向功能、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宏观调控的区间管理等治理创新,既避免了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的市场扭曲,又防范了政府监管缺位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展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

从国际比较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新兴经济体纷纷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行私有制加市场经济的“西方模式”,还是实行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成为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关键课题。但历史表明,照搬照抄必然带来“水土不服”“移植失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基于自身国情和现代化目标探索出的独特发展方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启示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发挥和释放市场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也要提升政府对经济体系的引导与调控能力;既要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要高度重视发展的独立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在诸多重要原则与经验指引下稳步前行的过程。这些原则与经验不仅是对过往实践探索经验的高度凝练与升华,更是未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洞察经济发展规律,展现出极强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探索,体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馈与调整并进的探索规律,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要保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志与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必然要与时俱进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不断完善。要学习和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以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动关系的认识和把握,以实际行动破解这道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

(作者为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1日 09 版)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