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文学评论】明月是生命诗学中的永恒命题——解析《明月永远在我心中》的意象之美‖冷丁

作者:冷 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11 15:20:49 浏览次数:55 【字体:

明月是生命诗学中的永恒命题

——解析《明月永远在我心中》的意象之美

冷 丁

近读管恒庆先生的诗作《明月永远在我心中》时,宛如有一首悠扬的小夜曲在耳边萦绕不息,叩击耳膜,怡人心扉。其如诉如歌的独特艺术魅力,让人沉浸在一种宁静而朦胧的意境之中。

首先,就诗的标题“明月永远在我心中”而言,短短一句词语已构成包括清晖、年轮、思念、情愫、心湖、永恒等在内的完整的微型诗学体系。“明月”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在诗人《明月永远在我心中》的现代版演绎中释放出新意。诗人将以月亮为主线而串联起的诸多意象,如硬币、纽扣、蝉蜕、樟脑、指纹、银线、乳牙、白玉盘及环形山……进行时空解构,通过月亮阴柔的质感与诸多物质形态的叠加、演化,形成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诗的张力结构。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对“心中明月”的表述打破了传统诗歌抒情与状景的固有模式,将宇宙星体——月亮——内化为祭祀的载体和精神图腾。这种内化的过程即是诗人在心灵中对母爱感恩的凝结又在月相盈亏的具象中释放的过程,以至形成对应的情感潮汐的粼粼波动,荡漾在月夜这个清寂的时空坐标中,构成一首氤氲着禅韵之美的祭奠诗章。

从韵律上看,全诗采用抑扬顿挫的押韵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诗行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和谐的格律美。而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抽象、排比、递进、对应等修辞手法,如“堆积的圆”“比蝉蜕更轻,比樟脑更懂得”“那些银线编织的潮汐,总在深夜咬住纽扣的孔”“黄昏把硬币投进深井里”到结尾的“井底硬币长出青苔”等等,不仅营造出一种月夜清辉中那种轻柔、舒缓的神奇氛围,而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仿佛一泓清澈的泉水在青石板上泠泠流淌,抑或是一首优美的变奏曲在月光下吟唱,营造出一种如仙如魅的梦幻氛围。

从意象运用上看,诗中的意象密集而独特,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月亮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它不仅仅是一座实际的宇宙星体,更是诗人心中哀思栖息的象征,是他对亲情、母爱的赞美及对纯真感恩情怀的寄托。诗中的“银线”被诗人比作“编织的潮汐”,在岁月中“漫过母亲缝补的衣服的褶皱”。这一比喻新颖而奇妙,将银线如潮汐般地轻灵和柔美与母亲的辛勤付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银线”生命的律动和知性;“她缝进我肋骨的白玉盘,至今仍在转动”,仿佛是诗人对母亲曾赐予自己的如月亮般纯洁的灵魂、刻骨铭心的教诲发出的咏叹,这一隐喻性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爱的温暖仍在发生滋养心田的效应,表达了对母性基因持续影响不可或缺的深刻认知;“而母亲留下的针眼,正以月食的速度,蚕食我体内淤积的锈斑”,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积郁甚或创伤在母爱的抚慰下,正缓慢地、渐次地消散与平复,心之弦亦弹出温馨而动人的情调。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斑斓陆离、如梦如幻的画面,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也是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表面上,他是在与月亮“交织”,实际上他是在重温自己的一段凄美回忆和心迹告白。如“月亮正从我的袖口,剥落第三枚纽扣”,这种“交织”充满了对某种遭遇的无奈和痛惜;而“多年后我依然数着——第七个失眠的夜晚”,则在“交织”中抒发着对时光蹉跎的惋叹及辗转反侧对因某种不如意的煎熬与惆怅;“当所有潮水退为盐粒,我的口袋装满环形山”,这种“交织”借助自然界物质的变异,诠释了尘世间的因果关系,既体现了诗人对百味人生的感悟,又表现出他内心的负重感和责任感。不难看出,诗人的情感不是浓烈的宣泄,而是一种含蓄的、内敛的表达,如同涓涓细流,慢慢地渗入读者的心田,足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从意境渲染上看,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幽邃、缥缈、朦胧的意境。其实,在诗人笔下,不论是“硬币”还是“圆”,不论是“白玉盘”还是“环形山”等等,这些意象都被幻化成月亮个体的质感。尽管它有时轻柔如“蝉蜕”,有时“锋利”如剑戟,有时精致如“玉雕”,有时粗粝如“山石”……这种种意象在回环中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都在诗人视觉的感知中,被雕刻上诗画清晰的履痕,渲染出一种空灵、玄妙的禅的意境,使读者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这种意境的营造,一方面得益于诗人丰富的意象描写和凝练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与旷达。在这个诗意融融的意境中,《明月永远在我心中》恰如于阴晴圆缺中凝聚成一缕月的精魂,在传递生命密码的同时,也传递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明月永远在我心中》的创作路径,延续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传统,以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音乐美、意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揉合其中,构成一首借月哀思的经典诗作。它不仅展现了管恒庆先生卓越的诗歌才华,同时也呼应了在人情味凉薄的现实中,人们对亲情、伦理和道德渴望尊崇的心声。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于成都

明月永远在我心中

管恒庆

黄昏把硬币投进深井时

月亮正从我的袖口

剥落第三枚纽扣

抽屉里堆积的圆

比蝉蜕更轻,比樟脑更懂得

如何在黑暗中保持锋利

指纹在玻璃上生长

漫过母亲缝补的衣服褶皱

那些银线编织的潮汐

总在深夜咬住纽扣的孔

像咬住被蛀空的乳牙

漏风的记忆里

她缝进我肋骨的白玉盘

至今仍在转动

当所有潮水退成盐粒

我的口袋装满环形山

多年后我依然数着——

第七个失眠的夜晚

井底硬币长出青苔

而母亲留下的针眼

正以月食的速度

蚕食我体内淤积的锈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冷 丁(陕西蓝田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理事,文学作品散见有关报刊及网络平台,出版有小说《我从白鹿原来》、散文集《木鱼河的浪花》)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