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光明日报】坚定文化自信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吴玉军、韩震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06版) 发布时间:2019-07-04 12:13:39 浏览次数:547 【字体: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是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纲要》文化建设部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对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深入阐述,鲜明提出“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化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

坚定文化自信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金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图为游客在挑选高原艾草产品。新华社发

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其领土可能会发生变化,其人口规模会增长或减少,其血统甚至会随着通婚而有所改变,但它会因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保持相对稳定而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遭受了深重的民族灾难,甚至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每当处在危难关头,伟大的民族精神总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各族人民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英勇斗争,使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具有构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及其认同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稳定发展的纽带。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一个群体紧密团结起来,超越血缘、种族、地域的差异而构成稳固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的文化归属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最根本的是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化安全事关国家的总体安全水平。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必定要考虑文化利益。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文化会成为决定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和控制也逐渐反映到国际竞争中,文化利益冲突成为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以文化安全促进国家安全,是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内部看,民众越是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就越能增进彼此的团结。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理念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就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增进自身国家安全,在国际社会中产生影响力,就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确立起具有强大感召力,能够获得国内民众认同、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念。

2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相反,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文化自信绝非对自己的一味赞美而罔顾其中显见的缺陷。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需要人们清醒认识自己的文化从哪里来、现在处在什么方位、又将走向何方,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文化责任。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人们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拥有科学的理性的认知,才能形成不卑不亢的文化心理态度。我们要培育健全的国民文化心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同时,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宣传革命文化的优秀品质与优良传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进展与蓬勃生机。以更加坚定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价值观自信,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也是社会制度的崛起,同时还应该是价值观念的崛起。在国家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既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价值规定,同时也是我们对世界的价值承诺,是国家形象的国际展示。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我们独特的历史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有深入的理解,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全面客观的把握,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往往通过有形的文化产品来展现。通过将价值理念附着在有形产品上的方式,实现价值理念的对外传播和输出,这是现时代价值观交流乃至较量的重要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谁的文化产品制作更精良,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谁的价值观念就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产品在与西方文化产品的较量中处于弱势,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比较低。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就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作品,很好地宣介了中国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力度,创作出富有魅力、能为世界各国广为理解和接受的文化产品。通过从文化产品“走出去”到文化价值“走出去”,让世界各国更多地认识、理解和认同当代中国价值。

坚定信心创作文化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创造伟大事业是我们的责任。新时代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天地。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信心、有能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优秀的文化作品应该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应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共鸣。只有那些蕴含着思想的力量,充满道德的光芒,饱含人性温度的作品,才能堪称精品力作,才具有无尽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久深入的影响。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文化创作要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当代中国人民昂扬奋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从人民的创造智慧中产生灵感,从社会生活的无尽矿藏中挖掘素材。只有反映人们的生活、表现人们的情感、体现人们的心声、表达人们的愿望的作品,才能引起人民的共鸣,才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进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定信心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当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但是,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试图误导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有的简单套用西方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逻辑看待中国的发展,提出“中国威胁论”,有的片面夸大中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中国崩溃论”。这一系列论调的背后是冷战思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文化和价值观推广与传播方面存在着不足。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依然薄弱,与我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有待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要更好地梳理自身发展特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圆梦斗争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流畅通就是文化活力和生产力的体现。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机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让社会力量更多、更充分地参与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当中。既运用好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文学作品等传统传播渠道,又运用好互联网传播新平台,通过动漫、微电影、手机视频等新兴文化传播手段,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元素的文化海外推介活动,扩大覆盖面、形成传播声势,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效果。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学会通过生活和日常叙事,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和人民群众亲身经历的故事来描述,让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梦想,通过鲜活的生活叙事和行动故事显现其理念的光辉和理想的力量,进而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吴玉军、韩震)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06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