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语言代沟,你感受到了吗

作者:刘颖 袁佳怡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5日 12版) 发布时间:2020-04-25 17:50:35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刘颖 袁佳怡《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5日 12版)

经过一个超长假期,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语言代沟,愈发凸显。语言代沟的本质是大学生与父母辈分属不同的言语共同体,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更迭,加剧了语言代沟的形成。

言语共同体是基于讲话人之间频繁的交际活动形成的群体。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同学朝夕相处,基于共同的学习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相近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趣,依托高强度的交际密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大学生言语共同体。

这种因使用者差异引发的语言变异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句式的使用上。

语言代沟的表现

笔者选取大学生言语共同体中92个代表性词语和句式,对大学生父母进行了可懂度测试,结果显示,只有13.2%是父辈人能懂的,53.4%是不太懂但基本不影响交流的,33.4%是不懂且影响交流的。两代人的言语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因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心态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会透过词汇及时反映出来。

可懂度测试中的词语对父辈人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完全能理解;二是根据语素义和上下文语境能够猜测,但感情色彩、使用条件等细微之处会有出入;三是完全不懂。父辈能理解或猜测的词语,其意义一般能从语素义中体现或引申出来,语义透明度较高,如“油腻、扎心、佛系、宅、智商盆地”等。另外一些新创造的词形或旧词语产生的新词义,如“打call(加油支持)、躺枪(伤及无辜)、梗(笑点)”等,虽然词义不容易从构成成分预测得知,但结合具体情境可理解大概意思,基本不影响交流。

完全不懂的词语大多与来源或词形有关。比如造词时采用了英语原词或缩写、拼音缩写或数字等,导致词形与词义之间的理解线索缺失,如diss(怼)、lol(laughing out loud大声笑)、xswl(笑死我了)、666(很牛很厉害)。还有一些是纯音译方式的,其中的汉字不负载表意功能,如爱豆(偶像,idol的谐音)、因吹斯听(有趣,interesting的音译)。

另外一些是词义成立时包含当代大学生共同成长经历中的某些特定场景,使用时的意义与字面意思或原意距离较远,语义演变也略显曲折,演变轨迹理据性不强,如“咸鱼(没有梦想不想做事)、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等。

父辈人不懂的词语大多源于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交平台,首次使用时就负载了较强的色彩意义和语境意义,中年人如果参与不多,在“一屏一世界”的网络社会自然就会被屏蔽、被隔离。

大学生言语共同体在语法上与父辈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句式的使用环境、条件或强度有所不同。如有些可以替换填充的框架句式,“一言不合就xx”“你真是xx本x(戏精本精、仙女本仙)”等,虽然嵌入部分的语义不同,但框架句式本身已经承担了主要的句意表达任务,表达透明度较高。

大学生言语共同体的特征

大学生言语共同体深刻反映了大学生崇尚自由、长于创新的亚文化特点,并表现出异于其他言语社区的鲜明特征。

一是与网络语言、流行语、外来语交织混杂,表现出极强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当代大学生言语共同体大量使用比喻、借代、谐音、变音、拆解、缩略、谐译、摹状、避熟、求异甚至将错就错等方式构造异于常规的新词语。在创新语言形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游戏和娱乐心态,而且与具体语境捆绑性强,折射出特定年龄段的社会情趣和心理时尚。

二是更新迭代速度快,身份识别功能强。大学生言语共同体由于年龄段的相对集中及日常生活的集群性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加持,表现出比其他言语共同体更快的迭代速度。当父辈刚刚习惯使用社交软件与子女沟通时,其中某些词语和表情符号的意思就变了。如“呵呵”表示应付或者不屑一顾,“嗯”表示不想继续聊下去。

三是内部的圈层化、分众化和个性化增强。分众化的互联网产品为圈层文化提供了空间基础,不仅大学生和父辈之间存在语言代沟,年轻人之间也会因为所处圈子的不同而出现轻微语言隔阂,如电竞圈、饭圈、娱乐圈、动漫圈、汉服圈内部均有独特丰富的圈层语言。大学生言语共同体呈现出交流和表达的分众化、小众化,圈层或个人会创造出个性化很强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有些会冲出圈层成为众多流行语的源头,甚至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如从电竞圈进入大众流行语的“开挂”,出自漫画圈后被体育圈放大的“给力”。

言语代际差异不是洪水猛兽

言语代际差异不是今天才有的独特现象。言语的动态变化中包含着推动语言发展的萌芽。在普遍使用之前,那些细微的变化,都是由一部分个人或者群体最先发出的,语言就是在新旧交叉、弥合交替中发展而来的。显然,当今社会中最先发出的那部分人或群体很可能就是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大学生。

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演变一直在缓慢进行,甚至现代词义和古代词义发生逆转的现象也不少见。如“出尔反尔”的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在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还有一些是词形发生变化的,如“每况愈下”本作“每下愈况”等。这些改变当时很可能就体现为言语交际的代际差异。

从汉语词汇外译的动向和趋势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概念正以汉语拼音形式进入英语话语体系。中国外文局2018年首次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Geili(给力)、Dama(大妈)、Shengnv(剩女)等已进入英语词典。可见,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渗透愈加频繁也愈加具有时代特色。

大学生言语中的某些表达是否符合规范应以交际功能的实现和交际需求的满足为原则。差异不代表不和谐,差异还是多样性、多元化的外在表现。大学生言语共同体是建立在语境现实同一性基础上的自足自洽系统,只有在两代人之间才因交际参与者的变化而表现出某种不适应。因此,不必以能否达到全民交际为标准来要求,应该以交际效果为基础,包容个性化表达,鼓励言语创新,以引导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为目标。

正视代际之间的言语差异,不视之为洪水猛兽,不独占话语权,不以自我为中心,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交际中有照顾、有分享、有担当,是大学生与父辈应该持有的语言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才能满足每一代人对美好语言生活的向往。

(作者:刘颖 袁佳怡,分别系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