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培养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强劲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一份铿锵有力的期许与嘱托,不仅展现了党对青年一以贯之的培养与教育,更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青年一代的最新要求。百年大党青年培养的历史既是青年事业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发展青年事业的方向指引。
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培养的历史逻辑
青年培养只有与祖国同向,与民族同行,与人民同在,与时代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才能使青年发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才能使广大青年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与教育。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坚定地在中国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广大青年群体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旗帜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党在工人群众中发动和组织青年工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发挥理论伟力。革命时期,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在黄埔军校接受了军政教育,徐向前、陈赓、左权等将星云集,培养了大批优秀革命青年。党还通过遍布各地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青年骨干,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圣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等一大批各类学校和训练班,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先进觉悟和生产建设能力的青年。青年们不畏牺牲、不畏流血,用生命彰显爱国精神,用信念铸就革命成功,用青春探索民族独立,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在历史洪流中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历史进程,最终走向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政治信仰坚定、业务精益求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形成、恢复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誓死捍卫祖国安全与领土完整、坚决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可歌可泣的青年英雄模范。这些青年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新中国最富有朝气的实干建设者、社会主义最笃信的拥护者、中华民族最坚强的托举者、中国共产党最富有生机的后备力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主题,创新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内驱力。如何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成为党培养青年的关键任务。邓小平同志创新性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提出培养青年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对青年的培养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引导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青年,教育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习得过硬本领才干,勇担复兴担当精神,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青年的具体培养上,党注重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自觉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现代化共同奋斗之中;注重教育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重关心关注青年发展,为青年的学习和就业优化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注重激发青年群体活力,鼓励青年积极参与中外国际交往,推动青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力军。
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培养的实践逻辑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青年培养事关民族未来,事关国家永续发展,事关伟大复兴大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让“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凝聚而成的独特情感与精神,是民族发展与国家建设的精神动力,更是激励一代代青年人投身国家建设、投身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培养青年立足民族和国家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丰盈青年爱国情、激发青年强国志、深化青年报国行,教育引导青年在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爱国,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爱国,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爱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提出的“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对青年的最新要求,这一要求正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指导,只有爱国才能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增强做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才能在自信中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
始终尊重青年地位、相信青年力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对于青年地位的尊重、青年力量的信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在如何认识青年这一问题上坚持尊重与相信青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江泽民同志点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人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百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把握中国发展机遇、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引导青年在实践中锤炼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才干本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积蓄发展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也无不奔涌着青年的磅礴力量。从苦苦探寻民族复兴到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奋力建设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的探索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青年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党的百年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的伟大力量。
青年培养关乎强国建设目标,关乎民族复兴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的寄语和嘱托,在继承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对青年的培养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既是未来青年事业的基本遵循,也是青年培养的实践指南,更是青年教育的价值旨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