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
-
2021-08-13 新时代赋予西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更高的使命和任务作者:张长安(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的国际友好城市建设自1973年始,在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和深化。西部地区的城市也逐渐成为参与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西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需要...
-
2021-08-12 一实胜千言——回眸李小可先生的艺术人生【艺海撷英】? 作者: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李小可先生是当今中国画坛卓有成就的画家,曾任北京画院的艺委会主任,是大家心目中最可亲近的前辈。他温润而坚韧,不事张扬的气质,就是北京画院的气质。他的艺...
-
2021-08-12 语言智能水平关乎国家语言能力作者:苏金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语言智能本来指人类在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所蕴含的各种语言能力,比如,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形象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飞跃发展,语言智能早已突破人类本身...
-
2021-08-12 书同文 语同音 人同心【语言论坛】?? 书同文 语同音 人同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启示 作者:刘朋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领导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砥砺前...
-
2021-08-12 人工智能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服务新平台作者:姜国权(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李一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语言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共建的关键,其中,语言...
-
2021-08-11 铁骨与柔肠,战士与文人:还原一个“家中的鲁迅”【新书访谈录】??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著有《八道湾十一号》《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字里行间读鲁迅》等。 1、140通家书,勾勒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
-
2021-08-11 作为“压舱石”的人文学——读陈平原新书《文学如何教育》作者: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2008至2012年间,学者陈平原出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那五年里,因为工作状态的调整,在继续从事专业研究之余,他还写下了数十篇文章,用他的话说,既然“杂事繁多”,只好“学会了见缝插针,将...
-
2021-08-11 强化制度保障 发展戏曲文化【资政场】? 作者:王馗(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对戏曲的认知,往往是从幼年开始,大多与受上代人的潜移默化有关。传统生活中的广场、庙会、节庆,现代生活中的剧场、电视、娱乐...
-
2021-08-11 思想碰撞,让传统戏曲“活起来”作者:池浚(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编剧) 日前全国政协围绕“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组织了专题研讨,我也一直密切关注其观点和动态。随着时代变迁,如何赋予中国戏曲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是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位...
-
2021-08-11 党的理论创新历程的基本启示作者:潘凤焕(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凡良(中央党校博士后) 回顾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程,基本遵循了“坚持—创新—发展—再创新—再发展”这样一条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首在坚持,贵在创新,重在发展,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