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许你,柿柿如意‖罗倩

作者:罗 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24 15: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广元市昭化区牛头村多柿子树,成千上万棵。

大大小小,老树居多,房前屋后,山坡田埂,随处可见。

阳光密密地漫下来,青色果子经了秋霜,渐渐酿出浅黄。直至深秋,叶子大都离开了,只剩黄澄澄的柿子满枝头,挤挤挨挨着,不经意间,又着一层红晕。

这样的美景,最宜天晴时静赏。蓝莹莹的天空做底色,以遒劲枝丫水墨勾勒,红彤彤柿子写实点睛,冷暖相宜,浓淡有致。秋韵呀,大抵便是如此了。

若天气阴冷下来,萧索的秋总是让人难免生出闲愁别绪。那一树一树火红火红的小灯笼兀自热烈欢腾着,最能点亮荒芜的苍穹,治愈寒凉,也温柔岁月,叫人心生抚慰,无尽欢喜。

柿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栽培历史。

仔细看,个个丰厚圆硕,形似如意,“柿”又与“事”谐音,被赋予喜庆吉祥的寓意,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顺”“事事有余”等。也因此,柿子历来就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柿子吸收日月精华而莹润美丽,“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长安城安国寺红楼院内“柿叶翻红霜景秋”;浙江龙华寺“林红柿子繁”;一层秋雨淋透,便是“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就连柿蒂也是美得不可方物,以至于“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风在竹檐人在定,鸟衔红柿落柴床”“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诗词里,说的都是柿子。

怪不得在郁达夫笔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

是啊,怎么会厌呢。

一树又一树的柿子,也是一树又一树的希望。仅是看看,便深觉只要心怀期许,人生总会喜柿连连,生活也会诸事顺遂。

索性学古人,拾几个柿子置于屋内书桌上,早晚瞧瞧,红亮精巧,心里也滋生着喜悦和希望。

柿子还是著名的“铁杆庄稼”“木本粮食”。

唐初《梁书·良吏传》记载,“永泰元年,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记载,“救饥摘取软熟柿食之,其柿未软者摘取以温水醂熟食之”。明《嵩书》中载有:“戊午大旱,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

有民谚云“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牛头这漫山遍野的柿树,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又何尝不是村民的一份果腹的保障呢。

如今,满村子不仅矗立着众多的古树,更生长出物阜民丰的日子。柿子除了是茶余饭后的水果之外,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丰富着精神生活,提升着审美境界。

村子里保留着几处古院落,以刘家院子最为有名。

昔日的繁华已不再,粗粝的土墙根布满冷艳的苔藓,欲语还休;廊檐下燕子的巢穴边通常悬着几片枯叶,微风中摇曳。

院子旁有棵300年的老柿子树,两抱之粗,虬枝苍劲,夏季枝叶遮天蔽日,一到秋天,枝枝丫丫间挤满繁星,活脱可惜。路过的人,总要驻足仰望,啧啧赞叹。是以,岁月如歌般。

这棵柿子树,被村民们命名为“树神”,也成了牛头村的名片。

“烟松结翠寻常润,霜柿垂红分外甜”,霜降前后,柿子日趋妍丽通明,甜美熟腻,以秋霜作薄粉,淡淡地刷在脸颊。

树大,且高,摘柿子并不容易。

身手敏捷的年轻人,腰上掖着袋子和长绳,抱住树干,三两下就爬上去,站在枝丫上,将一个个够得着的柿子收入袋子,再用绳子慢慢放到地面上来。不愿爬树或不敢爬树的老年人,就拿着长竿子,在树下仰着头打,另外几个人扯起床单来接。当然,劳动人民是智慧的。研究制作了一种叫柿兜的工具,前端一个“U”形的小叉子,叉子的下方有个布兜子,叉住柿蒂一旋转,柿子便乖乖落入布兜。

一群喜鹊穿过树梢,红灯笼摇摇晃晃,有胆儿大的索性停在枝丫上,挑一个心仪的,小尖嘴一下一下。原来,鸟儿也好这般颜色。

牛头村的柿子,是火晶柿子,因果实色红耀眼似火球、果面光泽如水晶而得名,素有“果中珍品”之称。

吃火晶柿子,要挑熟透绵软的。

一手捏住柿蒂把儿,一手轻轻捏破一点点薄如蝉翼的皮儿,一撕一揭间,那橙红的肉汁便惊喜呈现,忍不住垂涎三尺,对着就深吸一大口,鲜嫩细滑、沁凉软糯。怎么说呢,像恋人月光下的红唇,性感又纯洁。甜蜜从口腔开始,一路滑行,过咽喉,进胃口,每一个器官都因为甜柿而欢呼而欣悦,清香久久萦绕在唇齿间。

可以说,一口柿子,浓缩了整个秋天的味道。

当然,还有大自然和人工共同赋予的美味——柿饼。

村民们在摘下来的柿子中,选择色泽橙红、萼头发黄、结实饱满的。一手持柿子,一手熟练地转动小刀,柿子皮纷披而下。再细绳子依次串起削好的柿子,整齐地挂在房檐或是专门的木杆挂晒。

那些鲜活的色彩和味道,慢慢沉淀,和淳朴的面容一起,在天地间坦诚,无论岁月变迁,都安然自适。

起初每天翻动两次,只为表皮能够均匀收缩,如阳光充足,只需四五天时间,饱满鼓立的柿子便已脱去了不少水分,个头也变得小了两圈。

“捏柿子”是柿饼保持美味的方式。磨掉涩味、棱角,也让果肉和汁水融合,为果浆的凝集做准备。这多半交由女性操持,女人是水做的,力道的拿捏了然于心。

历经近2个月的风霜,晒足阳光,析出白霜,果肉变得黑红而筋道,浓缩着醇厚的甜蜜。

村民们知道,机器烘干的柿饼没有香味,低温出霜的柿饼甜度跟不上。他们愿意等待,让自然与时光赋予这柿饼以甘甜。

把每一份土地与自然的犒赏晒干珍存,平凡的生活便也会随之闪亮起来,也因此,日子有了所盼。

寒冷的天里,这一抹甜,足以宽慰生活的万千不如意。

两年一届的柿子节是村里最隆重的节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相会在牛头山下这个小村落。届时,整个村子沸腾起来。

村委会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土特产品,柿子、冬梨、板栗、核桃、干货……应有尽有。

人流涌动中,朴实的村民们在摊位上,忙着给游客称重、装袋,不亦乐乎,笑容在夕阳的余晖里深深地晕染开来。

房前屋后都泡在一湾香甜里。

起点小风,整个村子都忍不住深呼吸。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倩

供稿: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