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雨问‖刘桐季

作者:刘桐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01 16:14:25 浏览次数:73 【字体:

雨 问

刘桐季

端午未至,雨意已如一卷未经裁开的竹简,湿漉漉地裹着整个蜀南。我坐在图书馆临窗的角落,看雨滴在玻璃上洇染出层层叠叠的楚篆。墨色未干的纹路里,潮湿的记忆与备考时的焦灼顺着雨痕悄然攀延。那年的此刻,我正攥着被红笔割裂的模拟卷,奔向城郊的河岸。

香樟叶在头顶滴着水,像无数倒悬的墨池。河水漫过菖蒲丛生的石阶,把残碑的拓印冲成流动的简册。我蹲在潮湿的柳根旁,书包里的解析几何题集被雨水浸透,纸张皱褶竟与楚简的裂痕惊人相似,墨香混着艾草的气息在潮湿中发酵,仿佛在编织一段跨越时空的幽梦。遥想当年,屈子行吟于泽畔之时,可曾也凝视过菖蒲叶片上的雨珠?他那饱含深情的《哀郢》,与我手中这满是错题的本子,或许在某个神秘而潮湿的维度里,悄然重叠,化作了一卷褶皱的帛书,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思想的沉淀。

图片

对岸的龙舟棚传来桐油气味,簇新的舟身泛着战国漆器般的光泽。鼓手试音时的闷响惊起白鹭,它们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那些惊飞的鸥鸟,是否也在某片云层上俯瞰过当代少年的困顿?那些两千年前溅起的水花,是否也淋湿过屈子深衣的广袖?我的2B铅笔在掌心刻出凹痕,如同屈子当年在竹简上刻下的沟壑,都盛着无处安放的追问。他的哀郢之痛与我的备考难题,在龙舟未至的寂静里,竟生出相似的焦灼。历史课本上说公元前278年白起破郢,而我的倒计时牌正指向高考最后几天,这数字的巧合让河水突然汹涌起来。

雨更加滂沱,河水翻涌着吞没我的倒影。我分明看见三闾大夫的白袍在浪尖沉浮,他的冠缨化作千万条银鱼,衔着《楚辞》的碎片逆流而来。原来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浩叹,从未被端午的艾草与粽叶完全封存,而是深深扎根于后人的血脉之中,生生不息。我突然懂得这千年竞渡的本质——我们划动的何止是木桨?分明是在青铜器纹样般的命运漩涡里,奋力打捞那些永不沉没的精神,守护着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追问与思索。

暮色渐渐将雨丝染成黛青,残碑上的脊兽正在水洼里吞吐虹霓。我踩着积水往回走,每步都踏碎一片星图。那些被雨水泡发的焦虑,在湿润的空气里缓缓舒展成宣纸的纹路。倒计时牌的数字仍在滴落,但端午临近的钟声突然教我领会:江水记得每粒沙的形状,正如《楚辞》记得所有叩问的回声。鼓声震落满树水珠——那些晶莹的碎玉里,折射出楚山云梦的倒影,也有我刚刚释怀的、关于未来的诘问。

图片

此刻的图书馆,雨滴在窗棂上续写新的简牍。我摩挲着书页的毛边,发现水渍在“吾将上下而求索”处结成琥珀——那里封存着那年今日的雨,以及某个少年在河边顿悟的晨光。远处龙舟与鼓声正穿透层层岁月而来,带着青铜的余韵与明日的曦色,将所有的迷惘与求索,织进这永恒飘洒的雨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桐季(宜宾学院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