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高考特辑】那年高考,那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作者:口述者:陈庭章 刘选正 来源:三线视点 发布时间:2025-06-07 15:33:25 浏览次数:129 【字体:

那年高考

那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涌动着变革的春潮,而1977年,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恰似春雷炸响,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希望与梦想。1977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高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三线厂虽偏居一隅,却也在这场关乎命运的浪潮中,展现出别样的生机与坚韧。

三线厂,是那个年代工业布局的产物,远离繁华都市,隐匿于崇山峻岭之间。厂房简陋,生活设施匮乏,物资供应紧张,但这里的人们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传来,如同一束光,穿透了偏远与闭塞的阴霾,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心房。

图片

家长们,大多是风华正茂时投身三线建设的热血青年,如今已为人父母。他们深知知识的力量,深知教育对于子女未来的重要性。在那个知识被压抑太久的年代,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炽热而迫切。他们将这份渴望化作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希望孩子们能通过高考,走出大山,走出三线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送子女上大学,成了那个时代最动人的画面。记得那时,厂里通往夏坝火车站的土路,尘土飞扬,坑洼不平。但每到高考季,这条路上就会出现许多送考的家长。他们或乘敝逢车,带着简单的行李,或步行,陪着子女踏上赴考之路。那行李里,装着的不仅是衣物和干粮,更装着满满的希望与憧憬。

图片

家长们的眼神里,满是坚定与期待。他们知道,孩子们即将面临一场艰难的挑战,但更知道,这场挑战背后,是改变命运的机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或许无法为子女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给予了最真挚的支持与鼓励。他们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心中有知识的火种,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图片

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是那个夏天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当薄薄的信封被递到手中,那一刻,所有的汗水、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家长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邻里间互相道贺,整个三线厂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那些被录取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厂里的骄傲,成了希望的象征。

图片

而那些未能如愿的孩子,也没有气馁。他们深知,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非终点。在家长的鼓励下,他们继续努力,或复读,或寻找其他学习的机会,或参加成人自考,或参加函授,或上电大、职大,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功利,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图片

如今,岁月流转,那些曾经的高考学子,早已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而三线厂,也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那段关于高考、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记忆,却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它让我们明白,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都不应熄灭。因为知识,是打开广阔世界大门的钥匙;而那扇门,一旦开启,便能通往无限的可能,让无数家庭的未来,在知识的光芒中,绽放出最耀眼的色彩。

来源:三线视点

口述者:陈庭章 刘选正

来源: 三线视点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