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袁征 ‖ 在五栋楼前
在五栋楼前
袁 征
上世纪中叶,在四川省绵阳城区西北角的涪江岸边,整整齐齐坐落着五幢造型别致的楼房,当地人称之为“五幢楼”,更多人称之为“五栋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五幢楼(杨松林 摄,图片来源:绵阳晚报)
1960年初春的一天,母亲领着年幼的我和姐姐妹妹从北京来到父亲的工作地绵阳。从那以后,五栋楼便成了我绵绵不尽“乡愁”里最耀眼的一部分。
上世纪的客运列车(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众多的“老绵阳”来说,五栋楼曾经是一个名气不小的地方。它见证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见证了绵阳三线建设的火红,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绵阳带来的巨变。
五栋楼是半个多世纪前由苏联专家设计的住宅,占地近20亩,动工于1954年。它是纯手工建造的建筑,外观上保持着淡淡的欧式格调。竣工交付使用后,一度成为绵阳一道靓丽的景观。
苏联专家撤离后,五栋楼主要分配给跃进路上四个国防工厂的干部、军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居住。我们全家人搬到五栋楼时,这里四周围着高高的砖墙和间隔适中的高大桉树。围墙设有一道大门,院内相互贯通。里面的每一栋房子均为3层高的青砖红瓦尖顶楼房。每栋楼房各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里有9套住房,每套住房内有两间或三间卧室。室内层高3.3米,木板地面,木条石棉石灰墙体,隔音防潮。第1~2栋和第3~4栋的单元门洞相互对应,组成两个内院。第5栋的单元门洞对着围墙,独成一个内院。五栋楼的楼距很宽,在楼栋之间拉开一幅电影屏幕,可供数百人观看露天电影。楼与楼之间铺设着2米来宽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种植着挺拔茂密的法国梧桐……
昔日的绵阳五栋楼(图片来自网络)
幼年时期的我,在五栋楼这个小小王国及周边地带,成天和陈志庆、刘天燕、陈国庆、王晋江、周华美、苏庆东、王晋烨、朱念洪、左文贵、周乐欢、杨选友、陈小青等小伙伴们捉迷藏,斗独腿鸡,抽陀螺,踢足球,放风筝,滚铁环,赢三尖角,打玻璃蛋子,挖地洞,采桑叶,捡麦冬,网蝴蝶,粘知了,打麻雀,关耗子,逮青蛙,养小鸡,学自行车,踏着泥泞小路去四联子弟小学、绵阳中学上学。最后,我从这里告别亲人,登上油绿色的军列去了遥远的塞北……
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五栋楼里那一幕幕场景、一桩桩往事,至今仍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小满已过,蜀中万象更新。一轮朝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大地尽显一派蒸蒸日上的生机。一大清早,我驾驶着爱车,和二姐、妻子一道陪同从北京回成都的大姐、大姐夫来到绵阳,入住在跃进路上一座打下三线建设那个年代深刻烙印的长虹君怡酒店。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的城市,其文化遗存可上朔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自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1年)西汉王朝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绵州碑刻(图片来自网络)
“绵阳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现在都认不出来啦!”面对阔别几十年的这座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大姐和二姐不由发出阵阵惊呼。
对故土的眷恋,是地球上每一个人共同永恒的情感。按说,大姐和大姐夫千里迢迢来到绵阳,可游览观光的去处不胜枚举。稍远有窦团山、李白故里、白水湖,近处有越王楼、三江半岛、富乐山公园、西山公园、南湖、仙海……然而,大姐在征得二姐和我的意见后,首选了一直萦绕在我们姐弟脑海中的五栋楼。
绵阳越王楼(图片来自网络)
凭着儿时的记忆,我们穿过曾经熟悉而今又面貌一新的跃进路和平政桥,兴冲冲地来到五栋楼的地界。哪知,当年那五幢青砖红瓦尖顶楼房完全不见了踪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竟然是一片充满现代气息的居民小区。一座座数十层高的楼宇从这里拔地而起,在夏日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雄美时尚。
原绵阳五栋楼位置的现代居民小区(袁征 供图)
在为眼前胜景惊愕不已的同时,我不禁暗自叹息,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怎么就没考虑将昔日那片近乎古迹般小有名气的建筑群永久保存下来呢?
经打听方才得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五栋楼成了千疮百孔的危楼,已无保存价值。
也许是为了让人们牢牢记住那个见证过火红年代、风格独特的院落,此处公交站点的名称仍叫作“五幢楼站”,有59路、75路、95路三趟公交车在这里停留。这下,我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了一点。
绵阳五幢楼公交站(袁征 供图)
不过,我又产生了另一个担忧。原先包围在五栋楼四周的一片片粮田、菜地、麦冬田、甘蔗地、桑树林等全都不翼而飞了。失去了土地,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怎么生长呢?
看了绵阳市统计局公开发布的一组喜人数据后,我很快打消了顾虑。2017年,绵阳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8.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量达227.29万吨,增长1.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3.10万吨,增长2.0%,大春粮食产量174.19万吨,增长1.4%;油料产量37.01万吨,增长1.7%……
魅力绵阳——靓丽城市生态风景线(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站在五栋楼前,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禁感慨万千。放眼四周,高高耸立在山欢水笑之中倍显雄伟壮丽的城市,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绵阳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并已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昔日的五栋楼虽再也无法重现典雅和靓丽了,但它用自己的消逝换来了今日绵阳的一派大好风光!
绵阳科技城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站在五栋楼前,我不免想对这里的年轻人说上一句,几十年前五栋楼里所发生的一切,是我们那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你们今天生活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几十年后又会成为无法重来的历史。一代新人宜当志存高远,锐意创新,投身改革开放,用勤劳和智慧打造全新的五栋楼、全新的绵阳!
中国科技城·绵阳创新中心二期(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站在五栋楼前,我又想到,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是强大无比的。推陈出新始终是引领时代潮头的明智选择。改革开放更是绵阳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我们这代“老绵阳”宜当乡愁不改,童心不泯,顺应时代发展,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尽力为绵阳的腾飞呐喊助力。唯有如此,方可眼明心亮,神清气爽,身板硬朗……
中国(绵阳)科技城夜景(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袁征,男,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曾在共青团、国有企业、公安、政府、法院、检察院系统工作,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日报、澎湃政务、封面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晚霞杂志、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四川审判、四川检察等媒体。帮助父亲袁学邦(老红军)整理的《岁月的追思》一书于2004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撰写的个人回忆录《我的军旅生活》于2019年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袁 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