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
-
2022-07-02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义李剑锋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2日 11版)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意译“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却与“勤靡余劳”相对,意思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
-
2022-06-26 陈寅恪的古典今典说关爱和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11版) 以诗证史或诗史互证,是陈寅恪文史考据的重要方法。在读诗解诗的学术实践中,陈寅恪拈出古典、今典这样一对范畴,便于更好地把握诗歌作品中的古事今情,更准确地释义混合古今的文学境界。陈寅恪的古...
-
2022-06-20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刘立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0日 13版) 图1 《诗经》的结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后世引发长期的争论,从违双方论争纷纭,聚讼不断。学者时或蹊径独辟,倡言新说,清儒方玉润提出两次成书说,认为第一次编...
-
2022-06-18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刘运好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8日 11版) 老子 孔子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但是,将儒道文化人为地对立,却成为古代学术的一个痼疾。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就曾感慨:“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
-
2022-06-13 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查洪德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3日 13版) 杜甫《江村》诗格图 古人教人作诗,总结了不少格法。相关概念,20世纪很少提及因而已相当陌生,近些年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诗格诗法与诗妙的关系,古人争论已久,近来又被拿来讨论。在我看来,古人的讨...
-
2022-06-11 有效利用,让古籍沟通今昔李孝聪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1日 11版) 《山海经》 《史记索隐》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感党中央对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
-
2022-06-06 乡土社会中礼俗传统的创新转化李涵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6日 15版) “乡土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对传统中国社会基层形态的一种描述。乡土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礼俗社会,礼俗传统是乡土社会中人们进行情感表达和人伦关怀的方式。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礼俗所蕴含的互助互敬等...
-
2022-06-06 论“宋韵”的美学向度张节末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6日 15版) “宋韵”是一个界定于宋代的文化美学概念,意在统括提挈两宋历史的本质,并区别于古代其他时代如唐代。 “韵”是中国艺术与美学最虚灵的关键词之一,对它做出准确的界定并非易事,往往被学界视为畏途...
-
2022-06-06 儒家“创生”理念及其当代价值李承贵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6日 15版) “创生”就是创造生命,是儒家生生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对儒家而言,创生不仅是自然权利,也是神圣责任,更是至上美德,展示了儒家创生理念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创生”是一种自然权利 ...
-
2022-06-06 “脉水寻经”——谈《水经》与《水经注》黄学超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6日 13版) 【《水经注》专题】 编者按 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信息的重要典籍,厘清每条河流从源头到河口的情况,同时记述水系内的相关史地信息,对其研究发展为专门的“郦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