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重大专志专题>详细内容
2023-10-20 18:30:52

四川省红十字会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通知

作者:sky 发布时间:2009-06-29 08:28:20 浏览次数:789 【字体:

各市州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救灾中心:
    现由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辑工作已全面启动。四川省红十字系统由于其特殊的职责和地域关系,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重要的抗震救灾志承编单位之一。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编纂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和省层面组织的,针对特大自然灾害而编纂的志书,将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志书编纂工作涉及各级红十字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各市州红十字会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按照编纂工作要求,积极参加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工作按期完成。
    二、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11个分卷,分为《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模人物》、《附录》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共设《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人物》、《附录》8个分卷。其中大部分涉及到红十字抗震救灾工作。
    因此收集资料要全面系统,将各级红十字会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各类资料收集齐全。资料来源包括报纸、图书、图片集、文物、口碑、音像、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等。入志资料要真实、准确,经过鉴别、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信息准确。
    三、认真做好资料长编工作。按照志书编纂要求,各分卷在编纂初稿之前,必须编辑资料长编。资料长编一事一条,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五要素。按篇目归类,各事条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条资料长编主要为节录的资料内容;每条的“说明”包括资料事件发生时间、资料来源,如报纸“说明”有名称、第几版、文章标题、作者姓名等,档案交代馆藏、文档号,文件交代发文单位、文号。每一资料长编的摘录者须署名以示负责。
    按照规定格式文体的要求,做到“一事一条”(见附件1-3),“一事一条”可能抄录不下“一事”,可印制续页,即在前图示基础上保留卡名,将右上角“第 页,共  页”改为“续  页,共  页”,同时删掉表头5行内容以及表下方“说明”内容即可。
    四、确保按时完成资料征集和编写长编工作。各级红十字会反映抢险救灾、医疗防疫和赈灾方面的重要资料于2009年7月10日前上交省红十字会编志办,资料如下:
    1、抗震救灾图片资料:地震造成破坏的现场、赈灾捐赠、救灾物资接收和发放现场、抢险救援现场、心理援助现场、帐篷小学现场、医疗卫生防疫现场、国内国外红十字援建项目、领导在抗震救灾和抢险现场、灾后重建等(每张照片均要求有文字说明,文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由、作者。注意图片的清晰度,见例表1);
    2、抗震救灾文件、简报、信息、会议纪要和工作报告等(见例表2);
    3、抗震救灾大事记:主要记述红十字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大事要事。采取一事一记,时间界限为2008年5月12日—2010年12月31日。主要内容参照图片收集的内容范围;
    4、抗震救灾实物资料,遗书、遗物、文物、书画、纪念设施、书信、日记、衣物和奖状等(用高清晰度的数码相机拍摄后报送图片并注图说)。

    注:上传电子版:kwee.jean@hotmail.com
    联系人:葵静
    联系电话:028-68321385   028-84353933-2410
    传    真:028-68321385

    附件:1.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摘录卡    点击下载
          2.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口碑资料采访记录单    点击下载
          3.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电子文本资料下载卡    点击下载 

      
                                                                          四川省红十字会 
                                                                          二OO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各市州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救灾中心:
    现由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辑工作已全面启动。四川省红十字系统由于其特殊的职责和地域关系,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重要的抗震救灾志承编单位之一。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编纂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和省层面组织的,针对特大自然灾害而编纂的志书,将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志书编纂工作涉及各级红十字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各市州红十字会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按照编纂工作要求,积极参加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工作按期完成。
    二、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11个分卷,分为《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模人物》、《附录》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共设《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人物》、《附录》8个分卷。其中大部分涉及到红十字抗震救灾工作。
    因此收集资料要全面系统,将各级红十字会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各类资料收集齐全。资料来源包括报纸、图书、图片集、文物、口碑、音像、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等。入志资料要真实、准确,经过鉴别、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信息准确。
    三、认真做好资料长编工作。按照志书编纂要求,各分卷在编纂初稿之前,必须编辑资料长编。资料长编一事一条,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五要素。按篇目归类,各事条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条资料长编主要为节录的资料内容;每条的“说明”包括资料事件发生时间、资料来源,如报纸“说明”有名称、第几版、文章标题、作者姓名等,档案交代馆藏、文档号,文件交代发文单位、文号。每一资料长编的摘录者须署名以示负责。
    按照规定格式文体的要求,做到“一事一条”(见附件1-3),“一事一条”可能抄录不下“一事”,可印制续页,即在前图示基础上保留卡名,将右上角“第 页,共  页”改为“续  页,共  页”,同时删掉表头5行内容以及表下方“说明”内容即可。
    四、确保按时完成资料征集和编写长编工作。各级红十字会反映抢险救灾、医疗防疫和赈灾方面的重要资料于2009年7月10日前上交省红十字会编志办,资料如下:
    1、抗震救灾图片资料:地震造成破坏的现场、赈灾捐赠、救灾物资接收和发放现场、抢险救援现场、心理援助现场、帐篷小学现场、医疗卫生防疫现场、国内国外红十字援建项目、领导在抗震救灾和抢险现场、灾后重建等(每张照片均要求有文字说明,文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由、作者。注意图片的清晰度,见例表1);
    2、抗震救灾文件、简报、信息、会议纪要和工作报告等(见例表2);
    3、抗震救灾大事记:主要记述红十字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大事要事。采取一事一记,时间界限为2008年5月12日—2010年12月31日。主要内容参照图片收集的内容范围;
    4、抗震救灾实物资料,遗书、遗物、文物、书画、纪念设施、书信、日记、衣物和奖状等(用高清晰度的数码相机拍摄后报送图片并注图说)。

    注:上传电子版:kwee.jean@hotmail.com
    联系人:葵静
    联系电话:028-68321385   028-84353933-2410
    传    真:028-68321385

    附件:1.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摘录卡    点击下载
          2.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口碑资料采访记录单    点击下载
          3.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电子文本资料下载卡    点击下载 

      
                                                                          四川省红十字会 
                                                                          二OO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四川省红十字会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通知

                                            

各市州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救灾中心:
    现由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辑工作已全面启动。四川省红十字系统由于其特殊的职责和地域关系,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重要的抗震救灾志承编单位之一。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编纂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和《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和省层面组织的,针对特大自然灾害而编纂的志书,将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志书编纂工作涉及各级红十字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各市州红十字会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按照编纂工作要求,积极参加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工作按期完成。
    二、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国家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11个分卷,分为《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模人物》、《附录》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共设《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人物》、《附录》8个分卷。其中大部分涉及到红十字抗震救灾工作。
    因此收集资料要全面系统,将各级红十字会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各类资料收集齐全。资料来源包括报纸、图书、图片集、文物、口碑、音像、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等。入志资料要真实、准确,经过鉴别、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信息准确。
    三、认真做好资料长编工作。按照志书编纂要求,各分卷在编纂初稿之前,必须编辑资料长编。资料长编一事一条,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五要素。按篇目归类,各事条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条资料长编主要为节录的资料内容;每条的“说明”包括资料事件发生时间、资料来源,如报纸“说明”有名称、第几版、文章标题、作者姓名等,档案交代馆藏、文档号,文件交代发文单位、文号。每一资料长编的摘录者须署名以示负责。
    按照规定格式文体的要求,做到“一事一条”(见附件1-3),“一事一条”可能抄录不下“一事”,可印制续页,即在前图示基础上保留卡名,将右上角“第 页,共  页”改为“续  页,共  页”,同时删掉表头5行内容以及表下方“说明”内容即可。
    四、确保按时完成资料征集和编写长编工作。各级红十字会反映抢险救灾、医疗防疫和赈灾方面的重要资料于2009年7月10日前上交省红十字会编志办,资料如下:
    1、抗震救灾图片资料:地震造成破坏的现场、赈灾捐赠、救灾物资接收和发放现场、抢险救援现场、心理援助现场、帐篷小学现场、医疗卫生防疫现场、国内国外红十字援建项目、领导在抗震救灾和抢险现场、灾后重建等(每张照片均要求有文字说明,文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由、作者。注意图片的清晰度,见例表1);
    2、抗震救灾文件、简报、信息、会议纪要和工作报告等(见例表2);
    3、抗震救灾大事记:主要记述红十字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大事要事。采取一事一记,时间界限为2008年5月12日—2010年12月31日。主要内容参照图片收集的内容范围;
    4、抗震救灾实物资料,遗书、遗物、文物、书画、纪念设施、书信、日记、衣物和奖状等(用高清晰度的数码相机拍摄后报送图片并注图说)。

    注:上传电子版:kwee.jean@hotmail.com
    联系人:葵静
    联系电话:028-68321385   028-84353933-2410
    传    真:028-68321385

    附件:1.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资料摘录卡    点击下载
          2.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口碑资料采访记录单    点击下载
          3.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电子文本资料下载卡    点击下载 

      
                                                                          四川省红十字会 
                                                                          二OO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