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史志论坛】以新时代精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牛远峰

作者:牛远峰 来源:方志中国 发布时间:2024-11-25 12:23:54 浏览次数:196 【字体:

以新时代精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牛远峰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就“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安排。年鉴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找准年鉴工作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点、着力点,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新时代精品佳作,在记录好、传播好精彩中国故事中展现年鉴新担当新作为。

一、聚焦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开辟了崭新的路径选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必然,势不可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色,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主体意识、独立精神、鲜明特征与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独特优势。对于我们扛牢新的文化使命任务,持续转化为新时代年鉴工作实践,全面准确记录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围绕中心大局,找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着力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创新关键在改革。以改革精神做好新时代年鉴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要求,聚焦年鉴工作机制短板弱项,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工作举措,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明确新时代年鉴工作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年鉴工作在文化机制改革中的重点、切入点,推动建立完善年鉴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年鉴法治化工作机制、年鉴文化传播工作机制以及年鉴“三审”把关机制、宣传口径通气机制、送审机制、业务培训机制等各项机制并将其落实落地。

三、丰富年鉴产品供给,满足社会各界多元需求

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是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年鉴工作是记录当代、传承文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近年来,全国年鉴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坚持质量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成果持续巩固,质量建设、理论建设、人才建设、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等取得新成效,年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得到较快增长。但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素养、文化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了,要求持续深化年鉴工作机制改革,大胆探索创新,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优质年鉴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的工作机制,创新提出年鉴工作新举措,探索年鉴编纂新模式,坚决摒弃“一本书主义”,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年鉴工作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发年鉴文化衍生品和数字化产品,不断丰富年鉴文化产品供给。2024年,新疆启动编写《新疆微记录》,开发“《新疆年鉴》掌上阅读”小程序,不断推出更多人民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推动年鉴走出“深宅”、下接“地气”,直达基层,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四、打造新时代精品佳作,记录传播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年鉴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记录好传播好中国故事作为打造新时代精品年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加快推进年鉴工作理念、编纂方法、传播手段全方位创新,积极拥抱大数据技术,把互联网思维和人工智能应用融入年鉴文化传播中去,不断提升年鉴传播力影响力。

精彩故事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生动写照,讲好中国故事是争取国际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是年鉴工作一项重大任务。新时代年鉴工作要始终站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高度,深化年鉴文化传播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破除固化思维,精准定位“精品”,以精深的思想、精致的内容、精彩的语言、精美的载体全新呈现。要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年鉴全媒体传播机制建设,特别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压缩纸质年鉴内容“厚度”,扩大受众广度,大胆尝试在栏目中融入二维码短视频,以全视角、多维度形式,生动活泼的画面,“短实新”的文风,讲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华文化的故事、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和平发展的故事等,吸引更多中国故事的倾听者、爱好者、研究者,借助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更好读懂中国、认识中国,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塑造中国国际文化新形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年鉴工作要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年鉴工作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坐标定位,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科学内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年鉴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努力打造新时代精品年鉴,在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扛起年鉴新担当、彰显年鉴新作为。

来源: 方志中国

作者:牛远峰(河北省涉县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疆历史、文艺评论 )

来源: 方志中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