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38期(总第770期)
【特别关注】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弘扬
四川建成2367个史志文化阵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地方志教化育人重要功能,更好地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积极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近年来,省地方志办在加强编修的同时,大力推进志鉴成果开发和学习运用,指导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史志文化阵地。4月21日,省地方志首次公布四川省史志文化阵地名单2367个。
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建成方志馆75个、微方志馆151个、史志阅览室1333个、方志文化宣传基地1个,省地方志办与文旅厅联合推动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开设图书馆史志专柜(架)201个、与教育厅联合推动建设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18个(其中川渝共建3个),推动全省建成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588个,共计2367个史志文化阵地。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积极探索史志文化阵地宣传新方法,推进一系列依托史志文化阵地开展的活动,如“史志七进”活动、“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拍摄“寻脉巴蜀”系列短视频、组织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向全省史志阵地赠送书籍、提供省市县三级志书电子版免费阅读等,在社会中形成一定影响,获得群众好评。此次公布全省史志文化阵地名单,是为进一步发挥史志文化阵地服务群众的作用,方便人民群众走进史志、了解史志,促进史志文化阵地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联动。
下一步,省地方志办将继续围绕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重要价值,守牢史志文化阵地、建好史志文化阵地、开拓史志文化阵地,以实施地方志事业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史志力量。
(省地方志办)
四川完成市(州)地方综合年鉴
2025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志事业品牌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制度,确保年鉴质量逐年提升,近期,四川省地方志办组织力量对全省21个市(州)地方综合年鉴2025卷编纂篇目进行集中审查,4月18日正式向21个市(州)地方志部门反馈审查意见。
本次审查以《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为依据,对标省精品年鉴工程相关要求,重点就年鉴篇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进行审查。一是对年鉴框架进行审查,就分类是否科学、层次是否清晰、领属是否得当、编排是否合理、条目设置的平衡性提出审查意见。二是对基本记述单元条目进行审查,就选题是否反映部门主要职能工作、条目标题是否表述规范、内容记述有无交叉重复、内视信息是否入鉴提出审查意见。三是对年鉴特色进行审查,看是否设置特色类目、分目、条目以及对特色类目的编排,是否体现地方特色和年度特点。
从审查结果看,经过多年的篇目审查及四川年鉴精品工程的实施,全省年鉴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半数市(州)地方综合年鉴已达到精品年鉴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今年多数市(州)报送的年鉴篇目除了基本框架外,还有卷首的编辑说明、前置图片的选题、附录收录的具体内容、索引的几种方式,呈现出更完整更细致的年鉴框架;多数市(州)年鉴篇目达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的标准,和去年篇目比较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年鉴篇目;多数市(州)年鉴篇目设有特色类目、分目、条目,特色类目的位置编排合理,体现出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布局,突出了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凸显本行政区域地情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条目标题还不够规范;二是部分年鉴对行业(事业)内容记述不完整;三是各篇目质量不均衡。
省地方志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条梳理、归类总结,对市(州)修改完善年鉴篇目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并要求各地对照审查意见,全覆盖查找同类型问题,认真完成篇目修改,不断提高年鉴编纂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组织开展对所属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2025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地方志办。
(省地方志办)
请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