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朱子家训与芦山乐氏家风家训传承与弘扬的研究‖李靖
朱子家训与芦山乐氏家风家训
传承与弘扬的研究
李 靖
摘 要:“传承三苏家风,孕育家国情怀。”四川眉山“三苏”在我国历史上浓墨重彩,文坛中叱咤风云,一家族连续出现三位甚至更多人才,与其共同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家风家训不无关系,由此可见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一部以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仅524字,却精辟阐明了一个家庭中修身齐家之道,被誉为“治家之经”。芦山乐氏秉承忠孝勤俭家风家训,满门忠烈,国之栋梁,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榜样。在民族危亡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挺身而出,披肝沥胆,前仆后继,舍生取义,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就了一曲豪迈的乐章。他们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与传承?昭昭前世,惕惕后人,先辈精神将永世传承。
关键词:朱子家训 乐氏家风 传承研究
一、家风家训的定义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
乐氏部分资料(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溯源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其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以及倡导忠孝勤俭,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并将修身与齐家联系起来,在修身中齐家,在齐家里修身,只有修身齐家德以配位方能致远,才能谈得上治国平天下之说。《朱子家训》为中华后世家风家训的传承做出了一个本底深厚、思想健康、逻辑缜密的蓝本。
《朱子家训》内容丰富,寓意明显,主要内容包括克勤克俭观、为人处世观、家道伦常观、善待动物观、富国利民观、乐天知命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正三观”。三观要正做到以德配位,如三观不正,德不配位,那么即便是得意一时,也得意不了一世,最终将落得悲惨的下场。
三、溯源芦山乐氏
说起芦山乐氏,就要先从被称为当代的“送子观音”“最美医生奶奶”、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华西专家工作室”国家一级专家、著名生殖内分泌专家谢蜀祥教授说起。
谢蜀祥,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学系,毕业后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1986—1988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学院进修并获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博士后证书。其间,她拒绝了国外各种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1991年晋升为妇产科教授。60多年来,谢老秉持严谨的治学理念,毫不松懈,发表论文及参编书籍50多篇(部),先后多次获奖。直到现在,88岁高龄的谢老精神矍铄,每天坚持学习从不间断,还经常翻阅医学资料,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习国际最新诊疗技术。按她的话说,接受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脚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后没有子嗣成为盘旋在很多年轻夫妻头顶上的乌云,终日不得开颜。直到他们找到了谢老,通过她的妙手治疗有了宝宝后,这朵乌云才变成了彩云。一个个面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一个个孕育希望的生命坠地诞生。
“以心为灯,托起生命的传承。”每次有患者找到谢老时,她都会详细地询问病史、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事无巨细了解病人的信息。她说,为医者,应当“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她从不惜字如金,责任心拳拳可见。
谢老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医学就是要重视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开发。”如今谢老已带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在医学界妇产科领域桃李天下,满园芬芳。
六十三载行医路,巧手铸就医者仁心,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她对医学的那份愈久弥深的热爱,映照着医者的初心。“我这个岁数了,还愿意上班,图什么呢?治一个就是帮一个家庭啊!”这就是谢老的医者初心。
“克己修身,孝悌行善。”谢老的医者仁心,离不开母亲谆谆教导与家风传承。
说起谢老的母亲,那更是一个响当当了不起的传奇女性。谢老回忆起母亲,最记得母亲的严厉,“她既是我的妈妈,也是师祖,又是共事30年的同事。她在生活上对我关心爱护,但在工作上她对我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工作中不容许出一点差错,出错会毫不留情被训斥。”谢老坦诚自己有点“害怕”母亲。
在妇产科领域,医学界一直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一说。谢老的母亲,便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医—乐以成。
乐以成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1905年9月26日,乐以成出生在芦山乐家,16岁时,她来到成都求学。经历了8年的艰苦学习,乐以成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留校,获得华西协合大学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校定专业为妇产科,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立下的愿望。
为了能求到“真经”,1948年,乐以成远赴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攻读博士后学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远在英国留学的乐以成婉言谢绝英国的各种优厚待遇,决心回国报效祖国。1950年冬,经历了各种艰辛和阻挠,乐以成返回祖国,还带回了一些新型的医疗器械和珍贵的药品书籍,一片赤子之心表露无遗。
回国后,她回到母校,担任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系主任,成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开拓者,第一位女妇产科专家,被国务院授予终身一级教授荣誉。
那时,乐以成每天都骑着一辆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成都东北角的家中和南边的医院之间,风里来雨里去,从风华正茂干到两鬓如霜。
她每天早上七点半必定准时赶到医院,小到病房卫生,大到危重病人医疗讨论、教学、科研等,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她对医生同事总是很严格,对待病人又总是十分慈爱。直到85岁高龄,她依然还在看门诊。
1992年,乐以成87岁了,已看不清化验单的她,仍时常念叨着要到医院去看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乐以成经常下乡巡回医疗,在深夜下乡出诊为农村妇女接生。”乐以成的学生、著名妇产科专家王世阆教授回忆说,当时,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敲门叫“乐医生”,她就会立刻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拿电筒,一手拿拐杖,以最快速度走出家门,赶赴病人家中。当时,国内外妇产学界很多人都熟知这位风风火火、医术精湛却经常下乡为农妇接生的华西妇产科专家,给她封了一个雅号“双枪老太婆”。
在良好家风熏陶下,乐以成和其夫谢锡瑹生育的3个子女也是仁爱热忱之人,他们都成了华西医科大学的学生,勤学上进、忠诚报国、像父母一样从医。谢老,便是3个子女中的一个。
乐以成如此优秀,也仅仅是芦山乐氏家族的冰山一角。而这些都与乐家所传承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
四、乐氏家风家训
《西蜀乐氏族谱》里记载着乐家人在芦山繁衍的故事。乐家祖籍江西泰和,先祖乐吕在担任芦山知县时,为官十分清廉,平日里又乐善好施,任期届满,竟然发现没有盘缠回老家江西,无可奈何,后来在乡邻帮助下在芦山城郊一处陋室栖身。从此,乐家就在芦山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乐以琴故居
家谱中记载,乐家家风良好,家训严格,最早推崇杨震“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后再以《朱子家训》为家风祖训的准绳。传到乐和洲、乐和济兄弟时,一个是武生,一个是秀才,两人非常重视家教,治家严谨,要求子女年满十岁,每天都要分担家务;每天早饭后,父母都要为子女讲解朱子治家格言,要求子女熟记于胸,并能流利背诵。同时倡导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竭力主张“克己修身,孝悌行善”的良好家风。
乐以琴故居大门
良好家风的传承,父辈为乐家17个子女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乐和洲、乐和济在当时思想非常开明,竭力主张下一辈应接受现代教育。子女由他们陆续送往雅安、成都、济南、南京、上海等地读书,进雅安明德中学、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成都华美女中、华西协合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学习深造。
良好家风的熏陶与传承,乐家人才辈出。乐家的17个子女,获得大学本科文凭的有14人,其中医学博士7人,农业专家1人,高分子材料专家1人,版画家1人,抗日军人3人,可谓是星光璀璨。
其中,谢老的大舅乐以壎、二舅乐以箎以及乐以雍、乐以和、乐以纯都是“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之人,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在他们璀璨的星光中,谢老的四舅乐以琴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
乐以琴在家中排行老六,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战斗机飞行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一次空战中击落敌机4架,抗战中共击敌机8架。生前曾被称为“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空中赵子龙”“江南大地之钢盔”。1937年12月3日,乐以琴在南京保卫战中勇赴国难,同另一名战友一起以两架飞机迎战敌30余架飞机,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生命之花绽放在23岁最好的年华。
乐以琴雕像
其后,乐以纯、乐以斌前仆后继报国从军,分别于中央航校第八期、第十二期毕业,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
乐以琴牺牲后,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隆重的悼念和高度的评价,政府发给其家属一万两千元的抚恤金。乐氏家族大奶奶邱氏深明大义,将这笔抚恤金连同部分家产捐建了伯英中学(芦山县中学前身)。至此,乐家的家风传承不仅限于家族,对芦山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一座2300多年的古城有了翰林致远的魂魄。
乐以琴纪念馆
“克己修身,孝悌行善。”好的家风在“书香传承,教育兴家,甘愿奉献,敢于牺牲”中践行着他的真谛,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乐以琴纪念馆大门
五、乐家家风家训的探讨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①“传承三苏家风,孕育家国情怀”四川眉山“三苏”曾经在我国历史上浓墨重彩,文坛中叱咤风云,一家族连续出现三位甚至更多人才,与其共同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家风家训不无关系,由此可见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一本能名垂青史的治家宝典《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一部以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仅524字,却精辟阐明了一个家庭中修身齐家之道,被誉为“治家之经”。
乐以琴故居内部
芦山乐氏以《朱子家训》为根基,并结合自身实际,用忠、孝、勤、俭四字珠玑点睛概括。
忠:对其家庭、氏族、手足、同胞、国家,有着家国情怀,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有义无反顾决绝赴死之勇气。(乐以琴、乐以纯、乐以斌投笔从戎,乐以琴为国捐躯)
孝:孝悌,非局限于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狭义之孝。还包含孝悌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其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却一脉相传,绵延不绝。其教育兴家,悬壶济世,乐善好施,回馈社会,造福百姓皆是大孝之举。(乐和洲、乐和济兴孝悌家风重教育,捐建伯英中学)
勤:勤勉务实,励精笃行。业精于勤,执着于心,爱岗敬业,克己修身,不计得失。(乐以成、乐以箎、乐以雍、乐以和、乐以纯、谢蜀祥等,爱岗敬业,医者仁心,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俭:“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意思是说,勤俭节约就能约束自己,只有约束自己,一切好事才会涌出来;相反,奢侈就会放纵自己,一旦放纵自己,一切坏事便会滋长。由此告诫我们:俭则兴,奢则败。(乐家虽富庶,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居安思危,从不铺张浪费。衣食住行总是厉行节约,合理安排,由此养成良好的家风)
乐以琴故居正屋
六、如何继承弘扬良好家风家训
古人讲,“大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②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孝老爱亲、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其实,这也是对中国传统良好的家风家训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那么,如何继承与弘扬呢?首先,要从教育出发,从娃娃抓起,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家风家训。其次,从社会出发,正本清源,匡正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从家风家训出发重塑“三观”,提高全民素质。
作者李靖(左)与乐以琴侄儿乐近刚在交流
七、研究朱子家训与乐氏家风家训传承与弘扬的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③如何将在朱子家训基础上传承弘扬的乐氏家风家训发扬光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家风家训理论极为重要,要更深层次挖掘其中蕴含的精华,将乐氏家风家训体系化,将家风家训中涉及的哲理、故事、典故、出处等形成逻辑性文字,为推广提供坚实缜密的依据。
第二,加大推广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广播、报纸、杂志、视频、融媒体等宣传平台,全方位对乐氏家风家训进行推广,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树典型打造家风文化。用乐以琴抗日救国英雄事迹,以及乐以成、乐以箎、乐以雍、乐以和、乐以纯等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先贤故事,通过策划设计,打造出与芦山雄关文化、茶马文化、蜀汉文化、根雕文化、红色文化等并驾齐驱的乐氏家风文化,让乐氏家风家训走出芦山,走向全国。
《中华乐姓之歌》歌谱
注:
①2022年6月8日,习近平在眉山市三苏祠考察调研时的指示。
②2019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③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靖(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