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18期 廖平家训:孝为百行之原 传家以耕读为本
廖平(1852—1932),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人,中国近代著名经学大师,一生研治经学,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著述近一百四十部,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廖平“通经致用”的治学路向,倡言改制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主张激励民族自豪感以御外侮等思想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无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廖平去世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同时为纪念其在经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其出生地“盐井湾”更名为“研经湾”。
知耻奋发 巧遇伯乐
1860年,廖平就读于井研县盐井湾万寿宫的村塾。他天资平平却极为刻苦,凡书院藏书,他都精读三遍;在市面遇上好书,必节衣缩食购置;若遇他人私藏善本,也尽量好语借回,口诵心记,有时还抄录留存,甚至从废纸堆中寻觅断页残篇以供阅读。
光绪二年(1876),廖平以秀才身份参加科试,被选调尊经书院学习,享受公费待遇。在尊经书院的前几年里,廖平系统攻读了《说文解字》《尔雅》等训诂之书以及其他金石文字,觉得字字有意,远胜唐宋文章,于是将心得写成《尔雅舍人注考》《六书说》《荣波既诸解》《上冠礼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解》等考据文章,载入《蜀秀集》中。当时,廖平与张祥龄、杨锐、毛瀚丰、彭毓嵩同号“蜀中五少年”。
节俭俸孝 治学楷模
廖平在尊经书院读书时,生活简朴,将所得膏火银(奖学金)全部寄给父母用于补贴家用,自己省吃俭用,其节俭风范足鉴后人。
廖平致力于学术教育,先后执教于井研来凤书院、成都尊经书院等8所高等专门学校,桃李满天下,弟子遍蜀中,黄槠、蒙文通、杜刚伯等知名经学和史学家,皆出于他的门下。
廖平一生治经,脚踏实地,校勘、考据、辨讹,潜心著述,从不停笔。著有《谷梁传》《今古学考》《辟刘篇》《知圣篇》《谷梁集解纠谬》二卷和《公羊何氏解诂十论》等经学著作。廖平一生著述甚丰,近一百四十部。除经学著作外,兼及医术、堪舆,撰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后又增为《六译馆丛书》。其研究经学的目的在于“通经致用”。
启蒙变法 支持革新
1898年,尊经学院成立蜀学会,创办《蜀学报》,成为宣传维新改良的中心。廖平被聘为《蜀学报》总纂,从经学立场撰写多篇文章发表,积极投入到变法图强的宣传行动,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使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四川得到广泛传播,同时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为后来的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积淀了民众基础。宣统三年(1911),廖平任《铁路月刊》主笔,支持四川保路运动。
廖平力推教育兴国,主张兴办学校。1919年,廖平等吁请省府“兴办井研中学,以宏教育”。1920年开始筹建学校,1923年开校,至今井研中学已逾百年,廖平为井研教育立下丰功伟绩。廖平支持子孙和部分青年的进步活动,成立“研新社”,创办《研新》刊物,开井研风气之先。
廖平去世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宣付国史馆立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指示史学家范文澜要深入研究廖平的经学思想。1958年11月,毛泽东又指示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任白戈找寻廖平的经学著作亲自阅读。
廖平刻意求新,不守陈规,经学研究六次变革,为蜀学争得了全国性影响和地位。其学术思想贯注着强烈的参与现实的精神和高远的文化信仰,其核心是去掉历史文化中的谬误,探索儒家学说的真谛,还原孔子思想所包含的革命性意义。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编者: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
组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乐山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