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县
金川境内居住人口最多民族的主要有藏族、汉族、回族。
藏族:按语种分为安多、嘉绒两大部分。操安多藏语者系世居游牧民族,分布于阿科里乡各村、毛日乡各村、二嘎里乡白塔村、俄热乡嘎斯都村、安宁乡牧场、曾达乡牧场、二嘎里乡部分村寨等地。操嘉绒藏语者是境内世居的土著人和从西藏调来驻守唐蕃边境的军队融合而成,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居住地较为分散,分布于沙耳、庆宁、咯尔、勒乡、万林、河西、河东、金川镇、安宁乡、卡撒、曾达、马尔邦、马奈、独松、集沐、撒瓦脚、卡拉脚乡境内的藏族,以及太阳河乡的部分藏族操纯正的嘉绒藏语,观音桥镇、二嘎里乡、俄热乡大部分村寨、太阳河乡部分村寨、集沐乡业隆村的藏族则操各不相同的嘉绒藏语方言。
县境内嘉绒藏族的房屋建筑仍保留较多垒石为墙、架巨木为梁的结构。建筑样式吸取现代建筑的风格,屋顶盖瓦,墙面抹灰,窗户装玻璃。但墙体仍以石墙为多。居住在碉楼中的越来越少。
县内操安多语的藏族居民,仍有居住在帐篷的。众多牧民在各牧场或寺院周边,建石木结构的小楼房,水泥地面,木板楼层,石灰粉墙,玻璃窗扇。
世居的嘉绒藏族、安多藏民仍有许多喜着传统服装,特别是在节庆日子,人们都会穿戴上隆重、华丽的传统服饰。青年人的服装也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尚流行的服装和饰品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穿着。
境内藏族的主食以自产的小麦、青稞为主,也多购买大米。玉米、马铃薯、胡豆、豌豆很少食用,一般用作饲料。境内四季皆有可种植蔬菜,多为自产自销。冬季本地自产的蔬菜品种较少,多在市场上购买外地运到的蔬菜。砖茶依然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饮品。自制的咂酒是藏族人民经常饮用的酒类,啤酒、白酒、各种饮料也在饭桌上常见。
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婚,结婚的仪式遵循传统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革除婚姻旧习,婚俗转向简朴、文明,也出现集体婚礼和旅游结婚,但亦有部分人大操大办婚事,造成铺张浪费。在周山、观音桥等地,仍保留有姑娘留家招赘,男子到女家上门的习俗。
县境内的藏族,采用土葬和火葬者居多,有的采取天葬、水葬葬式。塔葬用于有名望的格西、活佛。接受现代殡葬方式,多有开追悼会、扎花圈、送祭幛等。
民族节日与宗教节日融为一体,无明确界限。除藏族人民特有的六月初四看花节、七月初十墨尔多神诞辰节、十一月十三“嘉绒年”、 十一月二十四燃灯节等外,其他节日与全国各地无异。
藏族语言中礼仪用语层次多,平常用语中对身份特别高的和对长辈、平辈、晚辈等的用语各不相同。敬老礼俗为路遇长者,要站立在下边让路,长者走前,幼者随后。长者坐上位,待长者落坐后其他人依序而坐。野外就坐也是如此。敬客礼俗为主人要到大门外迎接客人,进门时让路,客走前,主随后。送客人时,除老人可站立道别外,其他人都要送出大门,不能坐而不动,等客人远离后轻关房门。哈达为吉祥之物,献哈达则为最高的礼节。哈达多献于上级领导、尊贵客人、喇嘛活佛以及年长者。
回族:金川县回族主要分布在金川镇和沙耳、咯尔、庆宁、勒乌、河西、河东、安宁、卡撒、马尔邦等乡镇。
回族平常着装和汉族无异。在重大的宗教节日,回族男子头戴白帽(称“号帽”),身穿洁白礼服;女子头戴绿色盖头(沙巾),身穿白色长袍,以示庄重、严肃,服饰美观、大方,宣染宗教气氛和民族特色。
以小麦、大米为主粮,肉食以牛羊肉为主。禁食猪肉,禁食未经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肉类。食用油类为牛、羊油和植物油。饮食注重清洁卫生。
回族青年男女多选择本民族内通婚。随着时代的改变,和藏族、汉族等通婚者越来越多。同族通婚的,婚礼仪式仍有采用传统方式的,保留其“过茶订”、“送期单”、“过礼”、“结婚证婚”、“卸花”、“谢媒”、“坐十”等习俗。
回族崇尚厚养薄葬,采用土葬,强调速葬。葬礼分停、洗、包、礼、埋5个步骤。禁止借丧葬之机挥霍浪费,没有随葬物品。
节日有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三大节日,纪念日有阿舒拉日、登霄节、拜拉台夜、盖得尔夜、法蒂玛节。回族职工享受国务院规定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的节日放假待遇。
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未诵真三名而宰杀的动物。严禁崇拜偶像、抽签、八卦、测字、算命、看相、看风水、撵龙脉等。禁止赌博、吸烟、饮酒。婚丧均禁止燃放鞭炮。
遇见阿訇,或节日在清真寺相遇,要互道“色俩目”、“安色俩目而束库木(意为主的安宁在你的身上”)回答为:“卧而孔色俩目”(意为主的安宁也在你的身上),有道必答。
婴儿出生后除随父姓取一汉名外,还需由阿訇取一经名,一般出自《古兰经》中所提及之圣贤、圣妻或圣女名等。
汉族:县内汉族主要聚居在集沐乡、庆宁乡、沙耳乡、勒乌镇、咯尔乡、勒乌乡、河西乡、河东乡、独松乡、安宁乡等沿河地带,以及周山、观音桥地区的河坝条件较好地带,多从事农耕。20世纪50、60年代,森工企业进入金川,其所属工人多为汉族。至80、90年代,由外地迁居金川的汉族,多居住在县城,从商者居多。
县内汉族一般是50岁开始,逢十做寿(实为逢九)俗称“做九不做十”,富家寿庆,张灯结彩,悬挂寿幛和寿联,亲戚按亲疏、辈份送礼。拜寿时,寿星身穿礼服被扶至堂屋,拜天地、祖先之后,依次接受来客、家属贺拜。受礼人给未成年男女发“百岁包”。寿宴上所吃面条称“长寿面”。平民小户做寿,仅亲戚朋友团聚小酌,以示祝贺。
20世纪90年代之后,寿庆之举减少,且寿仪从简。一般由晚辈买蛋糕、寿面、菜肴欢聚一餐,表示敬意,农村亦有摆上十余桌宴席者。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仍被视为家族大事。20世纪90年代之后,重男轻女的观念日渐淡漠。妇女生育后,丈夫备酒向岳母报喜,第三日为婴儿洗澡称“洗三”。祝贺酒席,称“打三朝”(日期一般推后),娘家送鸡、蛋、肉、小孩衣服等祝贺,亲戚邻里妇女送鸡、蛋、肉、米、小孩衣服等祝贺,主家办酒席酬宾。
包办婚、童养媳、招养媳、抢夺婚、指腹婚等已经绝迹。表亲婚也因婚育观念的改变而日渐减少。转房婚还偶有出现。青年男女多是自由恋爱而结婚。婚嫁礼仪仍保留有妁合(媒人介绍)、合八字、送节、择定婚日、花夜、拜堂、交钥匙、闹房、吃团圆饭、谢红、坐十等习俗。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讲排场、摆阔气之风日盛。
在金川农村,修房造屋乃一家之大事,甚是慎重。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修建土木结构的房屋。宅基地的摆布、堂屋的方向、动土的日子、旧房拆除的日子,都要先行测算。在测得的动土或拆除的日子,那怕只是搬动一个土块也算数。房屋框架形成,上中梁的时候,由掌墨师在中梁放置好后,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此时掌墨师的话是很有份量的,主人家相当看重。亲友们在上中梁这天,前来庆贺,送上猪肉、鸡蛋、面粉等作为贺礼。90年代之后,修建钢筋水泥房屋的越来越多,以前上中梁的仪式就改在浇筑楼层、屋顶时进行,亲友除送贺礼外,也有送礼币的。
县境内汉族过世后,均采用土葬,停丧设灵、吊孝哭奠、入殓出殡。安葬死者后,经济条件较好之家为死者做道场,3、5、6、7、9天不等。有请居士为死者拜灯,男拜“超生灯”,女拜“超生灯”和“血河灯”。
县境内汉族节日与全国各地相同。另有正月初八至十五上九会、正月十三日沙耳神仙包庙会、正月十九日河西观音庙(原小普陀)“抢童子会”、十月二十五日燃灯会。
县内汉族的各种礼仪多与全国各地相同。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彼此见面握手问候,互道“您早”,“您好”。分别时握手道“再见”,“再会”,“慢慢走”。见到长辈点头行礼,问安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