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德阳市>中江县>详细内容

中江县地情

中江挂面】四川省中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手工味道,被称为“餐桌上的非遗”。中江挂面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久煮不煳,不粘牙,中江的“银丝挂面”,由于独特的工艺,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中江挂面柔软、洁白、均匀光滑,细如银丝,每根面的直径只有0.75~1.25毫米。久煮不煳,不粘牙,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空心挂面”之说。因其工艺复杂,生产受气候限制,历代作为上贡珍品,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相传中江挂面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开创于南宋绍兴年间,盛行于元代,中江挂面由于制作精良,面条因发酵而产生蜂巢般的气泡,表面上看来横竖都有许多孔洞,便于透气通风,可以防潮防湿,保管运输较为有利。

中江挂面品种有二:扁阔者如韭叶状,称“韭叶面”;细圆者如银丝状,称“银丝面”。由于两种面的横截面都有微孔,亦有“空心面”之称。

中江挂面特色的形成,除有得天独厚的原料、水质和气候条件,主要还在于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和严格的工艺规范。它以专制面粉为原料,以豆粉、精盐、香油为辅料,通过合粉、开大小条、上辊、扑面、定条、干燥、切面、包装等八道主要工序,历时16小时一气贯通精制而成。中江挂面味鲜可口,可素食或荤食、素食,红、白油加鲜青蔬菜,如菠菜、白菜、豌豆尖及葱花等;最妙的清汤面只需猪油外加葱、蒜、豌豆尖即可。荤食能用鸡汤、烂肉、煎蛋,其味就更美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江县城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制面社,通过不断实践,不仅保持了传统风格,而且还有所创新,能生产胎盘面、朱砂面、菠味面、韭香面、蛋黄面等十多个品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贯彻了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中江挂面制作业在县城和农村得到长足发展,现中江挂面驰名国内,远销国外。如今,中江正依托东北镇觉慧村打造“中国挂面村”,将进一步提升中江挂面的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中江芍药】白芍,别名芍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丽,有红白黄数种,白芍花可供观赏,根做药用,栽种三年后挖取。四川省中江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中国特产协会了解,中江白芍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具有根粗、肥壮、质坚、体重、粗足、表面光滑、色泽黄白适度、内心白色等特点,其有“银心”白芍之称。白芍是中江发展较早而有名的药材。种植历史已有三百多年。中江白芍属于外来引进品种。中江县医药局编纂《医药志》时考证:“白芍种植是在清乾隆年间,自渠县引种,渠县种植白芍早于中江,但品质不如中江白芍,此亦后来居上之谓也。”由于白芍有收敛、止痛的功能,农村有轻伤患者,以其粉末撒敷受伤皮肤,对止血镇痛颇有效验。中江白芍产量高、质量好,其色白、质坚、体重、粉足,为白芍中之佼佼者,蜚声国内外。安徽之芍、浙江之杭芍,以及四川之渠芍,与中江产白芍比较,均为逊色。

八宝油糕】八宝油糕是中江县的传统特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创制于清代中叶,盛行于鸦片战争前后。初为吸烟或戒烟者盘碟中的小食糕点,后来,常作旅游、宴饮、茶会时的高级食品和亲友间的馈赠佳品。

八宝油糕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在主要原料——精制小麦粉以外,加入了八种珍贵的作料,对人们身体有很大补益,故谓之“八宝”。制作方法是,据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川式糕点》记载:将这些原料备齐并按照以下比例进行搭配:面粉60公斤,鸡蛋9公斤,白糖13.5公斤,蜂蜜3公斤,花生仁8.5公斤,蜜瓜片2公斤,核桃仁2公斤,蜜樱桃1公斤,鲜玫瑰泥1公斤。原料配好后,先将鸡蛋打入缸钵内,把鸡蛋黄挤散,再将白糖、花生仁、面粉、蜂蜜、鲜玫瑰泥投入缸内拌和均匀,然后把专制的梅花形铜皮糕盒置放在专用的平锅内,并擦抹少量植物油于盒面。再将缸内已拌好的坯料用调羹舀入盒内,其分量为糕盒容积一半为适度。然后将混合的碎核桃仁、花生仁、蜜瓜片少许撒在面上,中间安放一颗蜜樱桃。上述装料工序做完,始用拗炉烧烤,底火应略大于盖火,烘至糕体膨胀,糕面呈黄褐色时才起锅,这时的八宝油糕,始成直径大约5厘米、厚度3厘米,呈四角圆瓣梅花立体形状糖块。冷却以后即可包装,投入市场出售。

中江糖果厂生产的宝字牌八宝油糕最为有名,梅瓣形体完整、美观,表面略凸,颜色褐黄,渍润光泽,无焦煳或夹心现象,内软外酥,馥郁绵糯,香甜可口,始称上品。1983、1984两年荣获德阳市食品工业系统糖果糕点优质奖。1986年6月被评为四川名特优秀糖制品73种之一。《四川日报》 1986年6月5日第4版载:中江县糖果厂生产的宝字牌八宝油糕被选列入名优产品的评比揭晓榜。制造八宝油糕的生产能手胡泽松1983年被选为德阳市政协委员。

丹参】丹参是一味较重要的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流量的作用。

据《四川通志》载,清道光前后,平武普种丹参,中江丹参系从平武移植。经过中江药农的精心培植,平武丹参即在中江生根落户。197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编的《中草药栽培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第219页《丹参》中记叙说:“主产于四川中江、平武两县,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平武丹参产量大减,唯中江产量居全国第一。

中江丹参常年种植8 000亩,每年出口200余吨。1979年在陕西召开的全国丹参质量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中药辞海》《中药资源学》《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等医学专著对中江丹参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中江是丹参的主产区或地道产区。

中江县龙泉山脉地区是丹参的道地产区,即集凤、古店、辑庆等地,又特别是石泉乡。海拔高度600~1 046米,年平均气温148 ℃,年降雨量1 181毫米。区域内植被良好,山峦重叠,沟谷交错,风景秀丽,无工业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药材基地。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区域辖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宜种面积达205万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在中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二大“杀手”。而以丹参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对心血管疾病及肝炎、妇科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近年来,中江丹参从收获季节开始三个月内全部被抢购一空,产品除国内需求外,大部分销往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1999年,中江丹参列为科技部五部(院、局)和四川省共建的四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县内科技部门已取得了丹参组培脱毒、小厢垄作、保护栽培等较为成熟的配套技术,为丹参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三九药业”“逢春制药”和香港“新世纪集团”进入中江,增强了中江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实力。

2004年,中江县在丹参主产区建成了“新世纪无公害丹参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8 300万元,拥有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丹参1万吨,年产值5亿元,农民年增收7 000万元,年创汇上千万元,后又逐年增长。

中江柚】中江柚,以独特的风味著称,属于文旦柚系品种,清光绪年间由台湾、福建引入,首栽于永安乡,母树在中江永安乡场镇。中江柚单果重2.5-3斤左右,倒卵圆形,金黄色,果上有油胞、芳香,果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黄、脆嫩化渣、酸甜适度、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顺气,平喘的药用功能,可溶性固形物达11.6%,果实较耐贮藏。中江柚属于早熟品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树势中庸,易栽培,易丰产,一年栽,3-4年可试花挂果,6-7年可丰产,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其缺点是易裂果,裂果率可达10-20%,故应选择6-7月份水源能解决的地方发展栽培;中江柚栽植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一般农民未掌握果树嫁接管理的科学技术,故发展缓慢。1975年柑橘选种,中江柚以它早产性,丰产性,耐贮性、抗逆性等各项指标均超过当地普通柚种,受到果树专家和有关部门重视,列为我县开发农业的重点项目。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八五”百项林产品重点开发科技项目。1986年在全省柚类鉴评会上获唯一的肉质满分。1990年在德阳市柑橘鉴定会上又位居榜首。1991年在全省水果评审会上被专家评为肉质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优质水果。

来源: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17 15:48:47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