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
民改前,甘洛存在着其它彝区鲜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即在方圆百里的县境内,以自然河流为界,以十分集中、极其邻近而又相对隔绝的方式,“三足鼎立”般地并存着三种社会形态――完全封闭的彝族奴隶制社会(东南部黑彝奴隶主统治区)、半奴隶半封建制(农奴制)社会(东北部土司统治区)、资本主义萌芽期封建社会(海棠、田坝等政府保甲长统治区),堪称人类社会进程的缩影、人类社会形态的博物馆,从而使“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的民俗文化在甘洛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11个省级、20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洛的苏尼文化底蕴深厚。甘洛河以南的彝区曾是著名的“苏妮之乡”,在凉山有“不到甘洛尼祭(彝音)的苏尼不是好苏尼”的说法。而苏尼文化是凉山仅次于毕摩文化的彝族神巫文化。
甘洛的民歌民乐和民族体育享誉州内外。彝族的月琴、马布独树一帜,拥有国内顶级的月琴手,竖笛更堪称独门绝活;甘洛是全国体育先进县,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常年开展,彝族磨尔秋曾被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列入表演项目。甘洛还拥有省内一流的民族式摔跤手和举重队。
甘洛的彝族语言丰富而独特,除阿都方言外,凉山其他彝区的方言,都在甘洛境内使用。不仅如此,甘洛还有作为独立方言列入彝语系统的田坝方言。
甘洛乌史大桥一带的彝风彝俗,更是甘洛民俗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至今无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比如,他们家里供奉的神位与汉族相似,传统就餐多用碗筷,住房呈丁字形,服饰与语言独特。其女子服饰色彩没有凉山大多数地区彝族通常用的红黄蓝黑,图案没有大块的连续纹样,而是采用的浅色底上绣花或染小碎花的图案,而且他们的长衫总要绾在腰上……他们酷爱唱山歌,但又拒绝外人录音、采风;他们的村寨大多建在“鸡鸣云中,犬吠天闻”的绝崖峭壁之上;这种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彝族风情,形成了大渡河悬崖村寨的无限风光。
甘洛的饮食和服饰文化颇具魅力。甘洛苏雄一带的杆杆酒味美香醇,是彝民族待客的佳品。
杆杆酒
彝族杆杆酒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又名坛坛酒,彝名为“尔嘎”,是流传于甘洛彝族地区的高粱酒。因配制时用土坛装盛,饮用时插入打通的细竹杆用以吸饮坛内之酒而得名。杆杆酒制作、储存、饮用均有讲究,是我县最具文化内涵的民族手工艺之一。传说石达开饮后曾以诗赞道:“千颗明珠一瓮收,吸进黄河水倒流;五岳抱着擎天柱,天子见了也低头。”甘洛砣砣肉、豆渣菜、酸菜汤因烹制工艺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味。甘洛的黑白擦尔瓦、白彝服饰在凉山彝族服饰中别具一格。
甘洛有极富传奇色彩的名人文化。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活捉石达开而被清政府授予土游击、钦赐二品顶戴、带刀侍卫、紫光阁绘像的岭承恩;因不愿做亡国奴,客死他乡的国民党辽宁省主席诚允;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27军中将副军长、民国时期即在彝区发展现代学校教育、著《倮情述论》用汉文向外界介绍凉山彝族风情的彝族末代土司岭光电;著名表演艺术家卢奇等。
煖带密土司衙门
煖带密土司衙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前进乡前进村二组,现存南侧石木大楼房,是末代土司于民国时期修建的石木结构建筑,座北向南,呈长方形,东西长21.2米,南北宽9.48米,高9.9米、石墙厚0.8米、屋檐1.3米,共计14间房,建筑面积200.97平方米。正面底层窗户7个、上层8个、侧面一、二层各有2个窗户,底层设有两扇门,其门框均用石条砌成,石条上凿刻有对联,东边一扇横批刻有“建威家声”,西边门横批刻有“正屋”。门框石条对联文革时期遭破坏,东边对联原文为“奉旨出京华,承德镇邦家”。右联即为岭家土司汉姓的字辈。外墙为石条垒砌至梁,内二层起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逗混合组成。单檐悬山顶,屋顶为三角形桁架,上覆小青瓦。是凉山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该地区官建制度由朝庭封赐彝人管理彝务的历史见证物。土司衙门为研究凉山彝族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该幢楼整体基本保存完好,但楼顶的椽子、挑、檐部分腐烂、垮塌,二楼的楼板部分脱落、腐烂,外墙面受风雨侵蚀脱落严重。损毁主要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等因素使建筑得不到妥善保护。
1956年建县后由文部门和当地政府分级管护,2008年5月县人民政府将煖带密土司衙门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竖立保护标志,埋设保护界桩,进一步加强了土司衙门的管护。2012年7月16日,甘洛县前进乡燰带密土司衙门荣升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煖带密土司衙门见证了凉山社会制度的发展变迁,对研究我国土司制度史、西南民族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洛还有仅在甘洛完整保留、顽强生存的濒危文化――尔苏文化。古尔苏人以口口相传的史诗、传说和用尔苏沙巴文字记录的经籍将古尔苏人的瑰丽文化部分地流传到了现在。现在甘洛是保留尔苏传统文化相对最好的地方。在这里保存着目前唯一活态的,比纳西东巴文更原始的古代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他们的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濒危的文化现象,正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来甘洛研究尔苏文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国际知名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指出:“尔苏人拥有比东巴文字更原始、文字发展更低级的图画文字――萨巴文,其童话挖掘出来不比安徒生童话集逊色。”其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歌民乐独具特色,值得认真研究和保护。
藏族尔苏图画文现存大约两百字。常在文字中配用白、黑、红、蓝、绿、黄色来表示不同的字义;无固定的笔顺和书写格式,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将单字按左下、左上、右上、右下、中间的顺序排列;不能准确地反映尔苏人的语言。单字体和语言里的词和音节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的字需要用一段话才能解释清楚。尔苏图画文是象形文字,其表达功能系统还很不完备。它是由图画脱胎出来,刚刚跨入文字行列的原始图画文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