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酒>详细内容

宜宾美酒香飘千年

作者:宜 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3-03 11:22:00 浏览次数:1425 【字体:

宜宾自古出美酒,创造出了灿烂的酒文化。在漫长的酿酒历史中,美酒与诗人的咏唱常是相伴而行。

唐永泰元年 (765) 六月,诗圣杜甫从嘉州乘舟东下,船至戎州,受到刺史杨使君的热情欢迎,并在城内东北角的东楼设宴款待他。欢宴场面盛况空前,杜甫兴致盎然,即席赋《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宋代费衮撰 《梁溪漫志》卷七《二州酒名》:“叙州,本戎州也。老杜戎州诗云:‘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今叙州公酝,遂名以‘重碧’”。“公酝”,即官家用酒。可见,唐代的“重碧”酒,在宋代传承下来,成了全国名酒之一。

“重碧”酒在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戎州诗中又名“荔枝绿 ” 酒 。 元符三年(1100),黄庭坚在戎州作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为戎州第一》: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

黄庭坚在戎州写的诗词,几乎每首不离酒,堪作宜宾酒史资料,共出现了六个酒名,即:荔枝绿、安乐(姚子雪麴)、松醪、玉醴、清醇、春泉。戎州之所以出美酒, 黄庭坚归结为“得妙用于六物”,即做好六件事:“秫稻必齐,麴蘖必时,湛炽必絮,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顾这六件事,就能酿出美酒。戎州重碧酒(荔枝绿)不仅六物兼顾,而且达到“妙用”的境界。

南宋时,叙州酒中的重碧酒,仍然维持其酒中翘楚的地位。曾任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撰诗云:“水口故城丘垄平,新亭乃有索铁横。归 击汰若飞渡,一雨彻明秋涨生。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并自注:“郡酝旧名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重碧酤春酒’之句,余更其名春碧,语意便胜”。

从诗圣杜甫到黄庭坚、范成大等,他们都在自己的诗文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强化对戎州酒、叙州酒的赞誉,极大地提高了戎州酒、叙州酒的知名度。

戎州出美酒,究其原因,首先是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构成的自然生态,为优质美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宜宾地处云、贵、川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富含微量元素、保水性强的众多适合土壤,可供挖窖酿制美酒;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别适于酿酒发酵微生物生长,可为酿制优质美酒提供充足“动力”; 金沙江、岷江交汇,水资源丰富,水味甜美,水质清冽,保证了戎州酒的质优味美。另一方面,戎州物产丰富,盛产大米、糯米、小麦、高粱、包谷,加之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使粮食作物品种多样并增产丰收,为酿酒准备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据宋代 《熙宁酒课》 推算,北宋时戎州酿酒年耗粮37500 石。宋代的一石约折合100 公斤,戎州酿酒年耗粮达3750 吨。农业的丰收满足了戎州酿酒业对粮食的需求。特别是在农业和以酿酒为主的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戎州商贸空前繁荣,市场需求更刺激了美酒的生产和酿酒业的不断发展。石门道上,戍边的军人和商旅往来不断,每隔三十里有一所驿站,沿路有店肆待客,酒馔丰溢,设施完善,每店皆备马匹让客人租赁乘骑,倏忽数十里,货畅其流,十分方便。唐代戎州和僰道县也较长时间设治三江口僰道城。唐德宗贞元中 (794) 前后,修缮和扩建了原来的土城,戎州城已经呈临江枕山之势。城内设有“行”和“肆”。同类商品都集中在某个街区内进行交易,这个街区就叫“行”,而设在行内的固定店铺则叫做“肆”。戎州僰道城西市和北市多售蔬菜、水果、鸡、鸭、鱼等鲜活食品;东市有米行、油肆;南市的今下走马街一带是山货药材等土特产行,还有供客人食宿的栈房和酒肆,客商熙来攘往、摩肩接踵,酒的销量很大。在戎州僰道城外广大的农村,商品交易主要是通过“草市”来进行。乡民之间相互交易,调剂余缺,通常是以物易物,酒也是民众需要换回的物品之一。商贸发展促进了酒的生产,不管在城内的“行肆”中,还是在乡间的“草市” 上, 酒都是交易的大宗商品。

宜宾酿酒工艺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今宜宾市境就有水稻和荔枝生产,为酿酒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印证,其时宜宾饮酒成为风气,酿酒技术已有较大进步。唐时,“重碧春酒”得到诗圣杜甫的极高评价,成为戎州酒的代表;到宋代,叙州酒业官酿、私酿并举,叙州酒与茶盐同为宋朝税收和安抚周边民族的倚重之物,酒成为“茶马互市”重要商品;元时窨酒盛行,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于至元 二 十 四 年(1287)经 过川南僰人地区时,曾清楚地记载:“秃落蛮 (Tholoman) 是 东 向 之 一州,……居民以肉、米为食,用米及最好香料酿酒。”他所说的这种酒,就是岷江下游至今仍很盛行的窨酒;明代,叙州酿酒进入了新的里程,独树一帜的明初地穴式古窖池和明中叶开办的“大曲烧房”在叙州府城中出现,叙州酒的制作进入作坊酿造时期,特别是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酿酒,开始酿造“杂粮酒”;清代,由于“移民填川”带来了湖广、闽、粤、浙、赣等省尤其是“陕帮”的酿酒技术,推动了宜宾优质杂粮酒的改造;清末、民国时期,城中“尹长发升”作坊的“御用杂粮酒”“提庄大曲”,张万和作坊的“元曲”,利川永作坊的“曲泡”“尖庄”等皆名重一时,成为川、滇、黔过往众多饮者陶醉酒品。

在漫长发展中,几经求索,荟萃众家所长,最终形成了固定优选五种粮食为主料,并配以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五粮液酒为代表的宜宾酒,具有“香气悠久,醇甜爽净,入口甘美,恰到好处”的特点。

今天的宜宾五粮液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声播五洲。宜宾也因盛产“五粮液”“叙府大曲”“梦酒”等名酒,被世人誉为“酒都”。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