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成都记忆音频>详细内容

【成都记忆第3季】第4集 薛涛的成都岁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00:00 浏览次数:91 【字体:

   

­  ­

薛涛的成都岁月

【小剧场】

导游:前面就是我们著名的望江楼,大家请看上面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3长

游客:究竟是哪位校书郎这么厉害,敢平分工部草堂,直追诗圣?

导游:她不是一位真正的校书郎,她甚至不是一位男性,她就是我们“蜀中才女”的代表人物——薛涛。她居于成都、终老成都,她与成都缘系千年。今天我们走进的这座公园也因她而闻名。

【版头】

薛涛大半生居于成都,写下了5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留存92首,是唐代女诗人中现今存诗最多的一位。作为唐代的著名女诗人,薛涛几乎没有离开过成都,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拥抱了岁月静好,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因此,成都城中,印下了许多与薛涛有关的印记,时至今日,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中唐初年,薛涛出生于长安城,父亲薛郧在朝为官且学识渊博。后来,薛郧因为谏言而得罪了当权者,举家流寓蜀地,没过多久他因病而逝,那时薛涛年仅十四岁。

为了生活,精通诗词音律的薛涛入了乐籍做了官妓,这一年她刚好是碧玉年华。美貌与才情双修的薛涛,很快就名动蜀中,并与许多著名官员文人都有来往,像韦皋、高崇文、武元衡、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不仅有来往,薛涛与这些人还多有诗歌唱和。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一次酒宴上,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而就《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薛涛顿时声名鹊起,从此节度使府中每有宴会,薛涛总能出现在场。她成了红人。

随着与官员的接触日多,薛涛参与了一些案牍工作。她撰写的公文准确精当富于文采。久之,韦皋感觉薛涛被大材小用了,要向朝廷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的官。

在唐代,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按当时的规定,只有进士出身者才有资格担当,如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做过。然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女子担任过校书郎,加以薛涛身份等原因,这一奏请未能实现。

无名却有实,这段佳话流传开,人们从此就将薛涛称为“女校书”。有人写诗赞美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27岁时,薛涛脱离了乐籍离开了幕府,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也像其他普通成都市民一样,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鲜花香草,还有枇杷树。容颜绝美的薛涛喜爱穿一身红衣,以至于浣花溪畔的红衣薛涛,成为城中最养眼的风景。

当时的浣花溪一带,是蜀中造纸业的中心,当地人多以造纸为业。薛涛在浣花溪的陪伴下,以木芙蓉皮为原料、以海棠花为染料,制成色彩鲜艳精巧雅致的“薛涛笺”。这种纸笺精美好看实用,不仅流行一时,更让薛涛实现了财富自由,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中尽情遨游。

实际上,薛涛创制“薛涛笺”是对四川造纸工艺和染色技术的一次革新和优化。对此,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述,并对之作了很好的评价。

当时人如李商隐、韦庄,后代人如宋代司马光、文彦博,明代杨慎,清代何绍基都对薛涛笺赞赏不已。有人甚至将薛涛创制薛涛笺的事加以神化,编出神乎其神的故事。宋、明、清、民国时期,薛涛笺都大受欢迎,多有仿制。

慢慢地,薛涛上了年纪,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市东、西胜街附近),在这里筑起了吟诗楼,“偃息其上,诸名士多与唱酬”。

根据薛涛诗《试新服裁制初成》,诗人晚年著女冠服,成了居家的女道士,也就是居士。晚年的薛涛并未静静消磨时光,她对国家时局的关心更甚了。

从韦皋至李德裕等多届节度使,“治绩得失,又皆薛涛所亲见亲知,故历届蜀镇欲悉前人治蜀筹边故事,以薛涛为可咨询之人,斯亦见重于时之一因。”

大约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去世。次年,段文昌为她撰写了墓志铭。墓碑上镌刻道:“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与蜀中才女卓文君比肩。后人又把薛涛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相并列,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

有崇奉先贤美好传统的成都人没有忘记薛涛。

今天成都城东锦江南岸有望江楼公园。此地实为明代蜀藩凿井打水仿制薛涛笺的地方,井以笺名,故称薛涛井,沿袭至今。望江楼并非薛涛故居,但人们约定俗成,认定就是薛涛故里旧居所在。

薛涛井在明代就成了成都名胜。人们在井旁建起吟诗楼、浣笺亭等楼台亭榭。清光绪年间,薛涛井重建。增建了崇丽阁、枇杷门巷等建筑,规模扩大。新修的崇丽阁高大雄伟,人立其上,可近观远眺锦江,故称望江楼。新中国成立后,望江楼旁近三百亩的土地上栽种了一百多种竹子,枝叶纷披、青翠欲滴。翠竹是薛涛的最爱,人们用竹子遍布的园林来象征诗人的高洁品味,以使人们永远怀念她崇敬她。

薛涛是唐代杰出女诗人和大才女,在唐诗发展史、历代妇女著作史、中国书法发展史、特殊造纸史上都占有一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以薛涛为代表的蜀中才女文化、诗歌文化、诗笺文化,千年以来薪火相传弦歌不绝。

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的望江楼竹文化活动、古蜀弦歌文化活动等,推动了薛涛文化的传承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3方

薛涛和她的诗歌见证与记录了天府成都的历史,丰富和发展了成都记忆巴蜀文化。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