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3季】第6集 唐僧的成都岁月
唐僧的成都岁月
【小剧场】
背景声:太古里熙攘之声
女声:成都好city啊,太古里真热闹……诶,那边还有一座佛寺呢,大慈寺,这是闹中取静呢!
男声:走,我们进去看看。
女声:(念介绍)大慈寺相传始建于隋朝,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
林”。唐代名僧玄奘曾在这里受戒……玄奘,那不是《西游记》里面里的“唐僧”吗?呀,你来看,“唐僧”也曾经当过“蓉漂”呢……(压混)
【版头】
玄奘出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仅仅过了十多年,在玄奘16岁的时候(618年)隋朝就灭亡了,玄奘在改朝换代的历史背景下,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
改朝换代,免不了战乱。隋唐之交,因为关中战乱,许多僧人都到四川来避难,渐渐地,佛教的繁盛之地就从长安变成了成都。
唐武德元年(618年),玄奘与他的二哥陈素(长捷法师)来到京城长安,在长安走了一圈发现佛事稀少,便对二哥说:“此无法事,不可虚度,愿游蜀受业焉。”用成都话来说:“如今长安城‘没得搞’了,不能浪费时间,我们去四川找高僧赐教吧!”于是乎,他们踏上了赴蓉之路。
大约在武德元年 (618年)冬天(也有一说为暮春),玄奘抵达了成都。
《续高僧传·玄奘传》等记载,玄奘和他的二哥长捷法师到了成都的“空慧寺”。二哥在空慧寺中开法筵讲席, 史载长捷法师的讲席“为蜀人所慕”。
玄奘当年仅16岁,还是一个沙弥童僧,当时14至19岁的童僧被称为“应法沙弥”还不能登上讲坛, 《玄奘传》记载“(玄奘)晚与兄俱住益南空慧寺”。
玄奘不仅在空慧寺学习,还曾到成都各大名寺学习,他“二三年间究通诸部”,养成“游八纮, 穷玄理”的佛学修养和浓厚且严谨的佛教研读兴趣。
玄奘在成都的另一件大事是“受具学律”。到成都的第四年,玄奘已经20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述:“法师年满二十, 即以武德五年 (622年) 于成都受具……”
关于玄奘在成都哪里受戒,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史学界长期有争议,在成都民间,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玄奘就是在二哥讲学的空慧寺受戒。因为在既往史料中,只明确写到玄奘兄弟俱住空慧寺。这一说法长期被学界认可。
第二种说法,就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唐僧在大慈寺受戒”。如民国《成都市指南》记载:“大慈寺位于本市城东隅,建自隋朝。唐初玄奘法师行脚来蜀,即于该寺受戒。”
又据黄运喜的《玄奘的四川之行》,冯修齐的《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论》等文考究,玄奘在成都时,还曾到多宝寺学习。
除了在成都学习和受戒,玄奘还在成都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与传说。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之中,有关于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一段记载:相传,玄奘法师在成都时,曾看见一位身患恶疾、衣服肮脏的人,他慈悲地将僧人带回了寺庙,给他衣服和食物。这个人十分感激,就传授给玄奘《心经》,玄奘时常温习。后来,玄奘西行取经,到了西域沙漠,遇到了一群鬼怪,他口念观音,那些鬼怪也没有完全离开,于是他念起在成都学习的《心经》,鬼怪全散去了。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曾指出,玄奘在成都的这个故事,与成都百花潭“浣花夫人”的传说很相似。传说浣花夫人也曾见到一位衣服肮脏、身生疮疥的僧人,她为之清洗,每洗一处肮脏,就出现莲花一朵,百花潭由此而来。
可见,玄奘也受到了不少成都文化的浸染。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助弱、济困的优良美德,这份美德,从浣花夫人而来,也从玄奘法师而来。
到了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后,人们都很熟悉一个情节:唐僧每每遭遇劫难,就口念观音菩萨、《心经》以求保命。这个情节就是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来,从成都而来。
玄奘武德元年 (618年)到达成都,至武德六年 (623年)搭上船只沿江而下离开成都,玄奘在成都一共度过五年多的光阴,他的学识在成都得到丰富,他的性情在成都得到滋养,他与成都文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玄奘顶骨舍利在南京大报恩寺三藏塔遗址意外出土,举世震惊。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的地方,并在此生活过五年,成都请回顶骨舍利一份。舍利最早供奉在净慈寺内,1958年后又移置成都文殊院藏经楼。玄奘与成都跨越千年的缘分得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