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自贡历史上的木刻书业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据自贡方志) 发布时间:2024-07-09 11:28:53 浏览次数:261 【字体:

自贡历史上的木刻书业

自贡人自古就爱读书,旺盛的读书需求催生了发达的印书业。据现有志书记载,明清时期,自贡地区刻印书籍即有名气。清代后期,自贡刊印书坊以富顺县三多砦(今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凝善堂和威远县吕仙岩集生砦(今自贡市荣县东兴镇吕仙村集生寨)玉成堂木刻书坊最为著名。凝善堂书坊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常年有印、刻、装、售、管理等人员30余人,玉成堂与凝善堂规模相似。凝善堂由三多寨盐商颜昌英创办。玉成堂由颜昌英之子颜晓凡、颜紫澜创办。因两家书坊同属颜家经营,所以两家刻板经常互换印刷和收藏。两家刻板存书中,有的扉页上标有“板存(藏)富顺县三多砦凝善堂”和“板存(藏)威远县吕仙岩集生砦玉成堂”字样。

自贡市现存木刻印板图书最早的版本,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4月在玉成堂刻的《俗言》。现在能看到凝善堂最早的木刻板书,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刘沅著的杂文集《正譌》。

凝善堂和玉成堂刻印了不少注重实践的图书。如讲民间生产、生活的口头用语的《俗言》;讲保胎、育婴、幼儿护理知识的《增补大生要旨》;讲风土民俗和民间歌谣的《思诚堂集》;讲尊师重教的《遗训存略》;讲人伦道义的《拾遗》等书。其间,也印了不少佛经、四书、史易、占卜和启蒙读物与通俗读物的书籍。凝善堂极盛时期(1920年)刻印了《千字文》《百家姓》及演说人情世道的唱本,劝人为善和劝世文等各方面的图书向自贡地区和邻近县以及川南和云南、贵州、湖北、广西等地书贩批发。

其间,较有影响的还有富顺县述古斋印书铺。该书铺开设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店主兰述古本人就是技艺精湛的岳池县木刻书板技师,受聘到富顺县刊刻黄靖图编修的《富顺县志》。完工后,留在富顺开设印书作坊,先后刻印了《女儿经》《增广贤义》《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等启蒙普及读物和《四书》《五经》《感应篇俗解》及佛经、唱词、曲艺等书籍,向自贡等川南一带发行。述古斋印书铺极盛时期有工人80余人。部分刻工流入自流井、贡井地区,成为当地刻书业的技术力量。连艾叶滩这种几百户人的小镇上,也有一家“舫春阁”木刻书坊。贡井小溪井神庙的木刻板书,现在能见到的是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重刻的《佛祖金刚宝忏》。

民国时期,自贡木刻书业曾盛极一时。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自贡44家印刷业中,有一半从事木刻印书。在石塔上(今自贡市中华路)一条街上,图书店铺里随处可见木刻印本《三字经》《四字经》《百子歌》《谋夫案》《安安送米》《珠算归除》及《三国》《水浒》选段等书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自流井新美印刷公司率先采用铅印技术,铅印作坊迅速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除历书外,一般都采用铅印,木刻作坊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多寨凝善堂刻印板散落民间,寨上几乎家家都有木刻版用作瓦罐的盖子。

富顺县图书馆收藏有凝善堂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来历年刻印的图书,尚有15种99册图书。同时还收藏有玉成堂木刻板书10余种、贡井小溪井神庙刊刻木板书1种。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据自贡方志)

撰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据自贡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